椰茎干泻血病又称茎流胶病,是椰子产区常见的病害,目前在热带地区椰子生产国发生较普遍。椰子茎泻血病是由病原菌奇异根串株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从伤口侵入引起的。病状是茎干开裂并流出棕褐色粘液,通常为寒害所加重。过高的氮、磷供应水平、适中的温度和高湿度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症状表现:该病害症状出现在树干茎部。初期茎部出现细小变色的凹陷斑点,病斑扩大后可汇合,会在树干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裂缝,小裂缝连成大裂缝。随着病情的发展,茎干内纤维素开始解体,变腐烂,从裂缝处流出红褐色的粘稠液体。干后呈黑色,裂缝组织腐烂。后期茎干出现孔洞。严重时叶片变小,继而树冠凋萎,叶片脱落,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将受影响的组织凿开,用5%克啉菌(5 mL药剂,100 mL 水)包扎伤口。2 d 后涂煤焦油。烧掉凿好的组织碎片。
(2)避免对阀杆造成任何机械损伤。
(3)为避免疾病在树干上部传播,每年可采用5%克啉菌灌根、根饲3 次,分别为4~5月,9~10月,来年1~2月。
(4)9月在根部施用含拮抗真菌、木霉菌培养物的5 kg 印楝饼,配以50 kg 有机肥。
(5)夏季应充分灌溉,雨季应充分排水。
(6)施用推荐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
(7)减少椰子蛀干害虫,可通过在树干上涂抹50%的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每升水3 g)进行控制。
根枯萎病在印度发生非常普遍,该病最早报道于19 世纪80年代。随后逐渐蔓延,几年时间从3 个地区蔓延至8 个地区,并流行发生。据印度1984年的调查报告,发生面积达41 万hm2,由该病造成的年损失约为96.8亿个果,在流行地区发生率达26.44%,超过9.15 亿棵椰子树受损。根枯萎病是一种非致死性、致残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症状表现:小叶弯曲或带状异常,叶松弛,一般变黄,小叶边缘坏死。腋芽脱落异常,叶冠脱落,产量逐渐下降。中层叶片干枯凋敝,后期下层叶片黄化,边缘有坏死斑。苗期和幼龄树只出现叶片干枯凋敝的症状。该病的症状还有心叶变软、白化和衰弱;中层叶片黄化、根腐、花序坏死;结果少,嫩果脱落,果实质量差等。该病是一种系统侵染的传染性病害。该病常会引发由真菌引起的叶腐病,叶腐病的发生加速了椰子树的衰弱。
防治方法:
(1)防治心腐病,减少这种疾病在大多数受根枯萎病影响的棕榈树上的叠加危害。
(2)遵循综合营养管理。
(3)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50 kg/株/年。
(4)施用均衡剂量的化肥,即500 g氮(1.1 kg尿素)、300 g 磷(1.7 kg 麝香草磷)、1 000 g 钾(1.7 kg 钾盐),分别为:4~5月为 1/3,9~10月为 2/3,降雨条件下施肥时间为 1月、4月、7月和10月,灌溉条件下施肥时间为 4月、7月和 10月。除此之外,还必须施用500 g MgSO3(1 kg硫酸镁)和第二剂肥料。
(5)移除受害且无经济价值的棕榈树,每年每株棕榈树的坚果产量应少于10 颗。
(6)种植绿肥作物——豇豆、向日葵(Crotalaria juncea)、含羞草(Mimosa invisa)、木瓜(Calabagium mucanoides)、葛根(Puertaria phaseoloides)等,可于 4~5月种植与椰子根部周围。
(7)在一星期内用至少250 L的水灌溉椰子。
(8)椰子园采用适宜的间种/混种。
(9)提供足够的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