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硕 严小微 唐清杰,* (海南省种子总站,海南省海口市 57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海南科学观测试验站,海南省海口市 5700)
据统计,近年来,由于海南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小,呼吸作用大、积累小,水稻虫害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稻产量。如2010—2013年水稻平均总产量为1.40×106t;2014—2015年水稻平均总产量为1.80×106t;2016年水稻总产量为1.49×106t[1],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00~350 kg,低于全国水稻产量平均水平。同时,海南地区水稻收购价格低、种植成本高,水稻生产净利润难以保证,这些都导致当地农民种稻积极性低,水稻生产投入少,稻田管理粗放,甚至很多稻田不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杂草防除,这反过来又导致水稻产量低而不稳[2]。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就近几十年来对海南双季稻影响较重害虫的虫害特征、识别及关键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给当地灾民普及水稻虫害知识,从而为海南稻作升级增效、农民收入增加等提供技术支撑。
该虫又称卷叶虫,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做成管形虫苞,幼虫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该虫发生严重的田块会出现成片白叶虫苞,影响稻株生长;如在早期发生会影响分蘖,在后期发生会导致结实不饱满。
成虫呈灰黄色,其前后外缘均有暗灰色宽带纹,翅面有2条横线,前翅在2条横线中间夹一短纹,雄蛾在短纹上有瘤状毛块突起;卵较小,为扁平椭圆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即将孵化时呈米黄色。幼虫呈黄绿色,老熟后呈桔红色或桔黄色;蛹先呈黄褐色,后转为红棕色,近羽化时带金黄色。
在稻叶刚出现白色斑点时即进行喷药防治,可每667 m2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100 g兑水6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 g兑水6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杀螟松乳油75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75 g兑水50~6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25%杀虫双水剂100 g加Bt乳剂100 g混合兑水50 kg喷雾防治。
该虫的成虫及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水稻叶面形成细黄白色伤斑,由叶尖开始侵蚀,渐至全叶卷缩枯黄。该虫主要为害水稻幼苗和分蘖期稻苗,在水稻抽穗期可为害颖花和子房,造成秕谷。
成虫长1.2~1.3 mm,呈黑褐色;卵为肾脏形,呈微黄白色;若虫形似成虫,无翅,呈黄白色。该虫以成虫在杂草及水稻遗株中越冬。
检查田间是否发生稻蓟马,应先看稻苗的叶尖是否有黄白色纵卷,然后剥开卷缩的叶尖进行检查。另外,还可将手掌浸水打湿,然后轻轻在稻苗叶尖上来回扫动,如有蓟马,即会粘在手掌上。
可每667 m2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25%杀虫双水剂75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 g兑水7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50 g兑水60 kg喷雾防治。
该虫以幼虫为害水稻,在幼虫1~2龄时食害水稻叶片,致使叶片出现白色斑点,或将叶片啃食成大小不等的缺刻,发生严重时可先把稻叶吃光再食害水稻嫩茎、嫩穗。
幼虫初孵时呈淡绿色,成熟时背面有纵线5条,中央1条为白色较细,相连2条为红褐色;成虫呈淡灰褐色或淡黄色,是一种中型蛾子;蛹呈红褐色有光泽。该虫有季节性南北往返迁飞的为害规律。
检查稻田是否发生粘虫:(1)检查水稻叶片是否有缺刻,以及稻株基部附近是否有咬断的稻穗、枝梗;(2)扒开稻丛检查丛中是否有暗绿色或黄绿色颗粒状虫粪;(3)敲打稻株检查是否有粘虫掉落,因为粘虫有假死性,一受振动便卷缩跌落。
在粘虫幼虫3龄前进行药剂防治,且喷药时田内要有薄水层。可每667 m2用90%敌百虫100~15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敌敌畏乳油75 g兑水7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150 g兑水70 kg喷雾防治。
该虫以幼虫侵害秧苗叶鞘或心叶,被害叶鞘愈合,形成葱管状,俗称“标葱”,不能抽穗。该虫在水稻分蘖期为害较为严重。
幼虫形似纺锤形,呈乳白色;蛹为长椭圆形,呈橙红色。
在粘虫幼虫孵化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治,可每667 m2用25%喹硫磷乳油75~100 g或50%甲胺磷乳油10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该虫以幼虫钻入稻茎内为害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心叶抽出后出现小孔或白斑点,被害叶尖变为黄褐色,展叶后叶片上有纵裂条;被害幼穗变成畸形,部分小穗不实,受害严重时穗呈白色,症状与螟害白穗相似。
幼虫蛆型呈乳白色或黄白色;成虫呈鲜黄色,头部背面有1块黑斑,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节间有黑褐色横带,第一腹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小黑斑点。
在该虫的成虫盛发期或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防治,可每667 m2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100 g或50%甲胺磷乳油10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该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稻汁,被害部呈现长形棕色斑,严重时下部茎秆变黑,造成水稻烂秆倒伏、穗粒不实或半实,进而导致减产。
成虫有长翅和短翅两种类型,长翅型的雌成虫呈暗褐色或淡褐色,雄成虫体色较深,腹末呈喇叭筒状;短翅型的成虫翅长不超过腹部,雌成虫体瘦小呈黑褐色。卵为香蕉形,常有数粒到一二十粒排列成串。若虫初孵时呈淡黄白色,后变为褐色。
可每667 m2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 g兑水6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100 g兑水7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25%叶蝉散乳剂100 g兑水60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150 g兑水75 kg喷雾防治。
该虫俗称钻心虫,幼虫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苗;其后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死孕穗或虫伤株。
雌蛾体长13 mm左右,蛾子呈淡黄色,前翅为三角形,呈黄白色;雄蛾前翅呈淡灰褐色,体较小。幼虫呈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1条透明的纵线。蛹呈黄绿色,羽化前变为黄色(雌)或银灰色(雄)。
在水稻分蘖期及孕穗期至齐穗前、蚁螟盛孵期进行药剂防治,可每667 m2用40%水胺硫磷150 g兑水50~75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杀虫双水剂150 g兑水50~75 kg喷雾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100 g兑水50~75 kg喷雾防治,喷药后田间保持5 cm浅水层3~5 d。另外,可每667 m2用50%杀螟松乳油75~100 g兑水50~75 kg喷雾防治白穗(如是防治枯心苗,可拌湿润细土15~20 kg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