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更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235)
沈生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种子站 215200)
鲜食玉米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且风味独特、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因此,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在江苏省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在66 666.67 hm2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苏州市吴江区因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较大。
近年来,吴江区鲜食玉米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得到了较快推广应用,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可使鲜食玉米的上市时间由常规种植的6月中下旬提前至5月中旬,每667 m2经济效益由常规种植的4 000多元提高到10 000元以上,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有力推动吴江区鲜食玉米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2],提高当地鲜食玉米生产水平,笔者拟对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鲜食玉米在冬春季采用“大棚+中棚+小环棚再盖地膜”的多层覆盖增温保温栽培措施,可有效提高大棚内夜间温度,促进鲜食玉米在冬春季的正常生长发育。
鲜食玉米采用穴盘基质在大棚内育苗,每穴播2粒种子,不仅省工、省力、效率高,且秧苗质量高,移栽时根坨不易散、缓苗快、成活率高。
鲜食玉米采用大棚设施栽培,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育苗,移栽后采用“大棚+中棚+小环棚+地膜”进行增温保温栽培,可确保鲜食玉米在冬春季不受冻害,在5月中旬即可上市,比当地传统栽培模式种植的鲜食玉米可提早上市一个月左右。
鲜食玉米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因上市早,市场售价高,一般市场零售价在10元/kg以上,每667 m2平均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高。
鲜食玉米采用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虽具有上市早、效益高等优点,但受大棚设施条件制约,再加上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用工多等,鲜食玉米种植规模也受到一定限制[3]。为提高育苗水平,现将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宜选择适合当地消费者、株型较矮、生育期较短的优良品种,如“双萃2750”“双萃2780”“明玉1203”“苏科糯3号”“苏科糯10号”“京科糯2000E”“农科玉368”等[4]。
2.2.1 苗床准备
一般要求苗床畦宽约为2个穴盘的长度,畦长不超过大棚长度。整平拍实床面,苗床四周开排水沟,中间留宽50~60 cm的走道。
2.2.2 穴盘规格
采用塑料穴盘,以50孔为宜。
2.2.3 基质配制
育苗基质以有机无机复合基质为佳,且要求基质含水量在55%~60%。基质配制好装入穴盘后,用木条刮平,以使每个孔穴内都装满基质。
播种前,选晴天晾晒种子,一般晾晒下午半天即可,以提高酶活性、促进发芽。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可持续至翌年2月底。采用人工播种,每穴播2粒种子,深度为1 cm左右,播种后再覆盖一层基质,最后喷透水,以满足种子发芽出苗对水分的需求。播种后,将穴盘搬运至大棚苗床内,并盖上地膜,当出苗率达50%以上时及时揭除地膜,以防高温灼伤幼苗。
苗期管理主要是控制好大棚内温湿度,调节好基质水分含量和棚内温度,改善光照质量,防止秧苗受冻害,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具体措施:(1)水分管理。全苗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通风调湿。苗期基质以保持湿润为宜,一般在基质表面发白时喷水,每次喷水要喷匀、喷透,且以上午喷水为宜。(2)温度调控。晚秋和冬季应视天气情况开启通风调节棚温,白天大棚温度以保持在25~30 ℃为宜,夜间温度应保持在5 ℃以上;如遇冷空气,夜间小环棚上需加盖保温材料,防止秧苗发生冻害。(3)光照调节。一般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揭除大棚内中棚和小环棚上的薄膜,以提高光照质量。
移栽前,先在大棚内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300~500 kg,并进行耕翻,做好畦,盖好地膜。在秧苗具有3张叶片、苗龄在20~25 d时,于下午2点以后或阴雨天进行秧苗移栽(若在12月至翌年2月期间移栽,则需在大棚内搭中棚加小环棚)。移栽时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方式移栽定植,一般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
要加强鲜食玉米大棚内的田间管理,按其生长要求进行积极调控,创造适宜鲜食玉米生长的环境,以满足其各个生育时期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需求[5]。
3.2.1 苗期管理
鲜食玉米从移栽到拔节为苗期,此期间由于鲜食玉米根系弱、叶片小,其吸收能力和光合能力均较弱,再加上此期间吴江区易出现春旱、低温、晚霜等恶劣天气,故田间管理主要是采取补苗、蹲苗、促壮等措施,以促进植株茁壮成长[6]。
3.2.2 穗期管理
鲜食玉米从拔节到抽穗为穗期,此期间是鲜食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故田间管理主要是要因地、因苗进行肥水管理,玉米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应少施、晚施速效性肥料,反之,则宜多施、早施速效性肥料,且施肥后应依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以免引起茎叶生长过旺。
3.2.3 花粒期管理
鲜食玉米从抽穗到商品穗采收为花粒期,此期间鲜食玉米已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故田间管理主要是要依据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施氮肥,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不超过3 kg,正常情况下可不追肥。
鲜食玉米采用大棚栽培由于是提前栽培,在病虫害防治上主要是防治病毒病、粗缩病和部分地下害虫等。具体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通过耕翻、灭茬等方式,降低田间病源、虫源基数。(2)药剂防治。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防治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用毒死蜱、氯氰菊酯等药剂。
鲜食玉米因品种、采收季节不同,其采收期也不同,只有适期采收,才具有甜、糯、香、脆、嫩的特点。一般鲜食玉米因采取大棚提前栽培技术,其采收期较早,故其鲜穗上市的适宜采收期以开花授粉后20~27 d为宜。值得注意的是,鲜食玉米采收后要注意保鲜,不要剥去苞叶,且在运输途中尽可能摊开、降低穗温,以利于保持其品质,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4 h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