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禄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300)
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的基石,中药饮片质量决定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而优质的原料药材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基础。现就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种植、采收、初加工和交易的中药材属农副产品。农户可在全国各地随意种植、自由采收,然后在全国17个定点中药材贸易市场进行交易。把中药材定性为农副产品是不科学的,因为农副产品不属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无法监管,加上农户种植技术专业水平不高,使药材质量无法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监控,致使部分伪劣药材轻易流入市场。
品种:品种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有效成分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导致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可能存在很大差异[1]。如葛根中葛根素的合格含量应大于2.4%,而粉葛中仅为0.3%,相差巨大。而一些地方的农户为了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有意或无意引种一些非《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来种植和养殖,如东北种植日本东当归,甘肃陇西种植欧当归,湖北养殖巴西龟。在前几年白及价高期间,一些农户盲目跟风种了大量的兰科植物黄花白及或兰科独蒜属二叶独蒜兰。此外,东北大量种植的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实是唇形科植物白苏。还有江西一家知名饮片厂基地种植的车前不是《中国药典》的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而是车前科植物大叶车前。就在2017年,四川宜宾地区政府为了搞好扶贫攻坚指导农户种植了上千亩砂仁。结果农户种植的却是姜科的艳山姜,而不是《中国药典》所载品种,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产地:同一品种产地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如广东石碑产的广藿香抗菌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较海南产的高。西北产的北大黄蒽醌衍生物含量较南大黄高,因此泻下作用更强。江西产的马鞭草科植物蔓荆子含量远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0.03%;而云南、四川产的马鞭草科植物三叶蔓荆子含量达不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四川产的道地药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气浓香,醇浸物远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12%;而云南甘肃产的川芎质地不够坚实,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性状与《中国药典》不符,醇浸物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标准。内蒙古产的伞形科植物防风根头部有明显的密集环纹,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有裂隙,醇浸物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13%,其中升麻苷(C22H28O11)和S-O- 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8O11)的总量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24%;而四川产防风根头部环纹不明显,体重,断面无裂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性状不符,含量也不达标。四川仪陇产的道地药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直径为1.0~1.5 cm,水浸物含量高于0.9%,其中琥珀酸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25%;而甘肃产的半夏直径基本上大于2.0 cm,但水浸物和琥珀酸含量均不达标。由于生长条件,世代相传的培育技术,以及优良种植的反复筛选,使一些中药材在特定的地域优质高产,这种具有特定的种植产地、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优质中药材称为“道地药材”,然而非道地种植中药材的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2]。
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超标: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不可避免会受到病虫侵害。在实际防治病虫害时,因管理不规范,滥用农药,甚至使用剧毒农药,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增产增收,常常使用膨大素[3]。这些因素影响中药饮片的药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2017年9月,笔者去吉林基地学习时发现,人参和西洋参原植物都结有一层厚厚的白霜。据种植户的技术员介绍,这些中药材必须要用农药才行,家家如此。当年监管部门通报,人参、西洋参中检出的五氯硝基苯的含量高于1 mg/kg,超过《中国药典》标准的10倍以上。又如四川产的百合科植物麦冬,原来因为中心有1根坚韧的木心连接而不易折断,现在则很易折断,因其木心已严重退化;浙江产的菊科植物白术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偶有裂隙,而市场上的白术中心常常有空洞。这都是过度使用膨大素造成的。中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超标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标准不够完善。我国的标准种类少,无法形成对农药品种的全覆盖,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还在沿用最初的规定,未适时修订和更新[4]。
中药材的年限和采收季节对中药材质量有直接影响,故有“凡诸草、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各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的记述。药农亦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的认识。现代研究证实,采收时间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如枳壳在7月份果皮常绿时的小暑节气前后采收,其含量会较高,此后哪怕只间隔1周,采收的枳壳样品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小暑期间橙皮苷含量在5.5%左右,新橙皮苷含量在4.5%左右,在暑后期采收的橙皮苷含量在2.5%左右,新橙皮苷含量为2%左右。《中国药典》规定橙皮苷含量应不小于4%,新橙皮苷含量应不小于3%,故枳壳最佳采收期应在小暑期间[5]。但农户为了增加产量以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在大暑开始采收,导致枳壳质量普遍不合格。又如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收,药材中水苏碱含量与药材的含叶量呈正相关。但益母草碱则相反,采收期越早含量越低,然而农户为了增收往往在花开后期采收,导致现在的益母草普遍不合格。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育苗期为3年,种植期在4年以上,细辛脂素(C20H18O6)才能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0.05%。然而细辛种植2年后植物根生长缓慢,细辛脂素含量也很低[6]。农户为节约成本提前采收,导致抽检细辛普遍不合格[6]。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入药应为全草(包括种子)。但农户为了增加经济收入,采收时将全草与种子分别采收,从而导致车前草大车前苷(C29H36O16)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1%。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应在8月至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收。但2018年吴茱萸价格暴涨,农户为了尽快变现,在6月至7月提前采收,从而导致2018年的新货醇浸物普遍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3%。其中吴茱萸胺(C19H17N3O)和吴茱萸次碱(C18H13N3O)总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15%[7]。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应在夏初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此时含量最高。但农户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一般将在一处的大小果实一起采收,导致覆盆子水浸物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9%,鞣花酸(C14H6O8)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 0.2%,山柰酚-3-O-芸香糖苷(C27H30O15)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03%。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北方辽宁大量种植蒲公英,当地农户只采收蒲公英的地下部分,地上部分被用作肥料或保健茶。但部分农户为了牟取暴利,把这种废弃的廉价劣质蒲公英加工成饮片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导致其醇浸物远低于18%的《中国药典》标准,咖啡酸(C9H8O4)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02%[8]。产地农户为了经济效益,提前了人参、甘草唇丹参、芍药、黄芪、黄芩等的采收期限,导致中药饮片性状不符、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的现象普遍[9]。
规格不规范: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了64种可进行鲜加工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国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及扶持“三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业部门鼓励中药材种植发展中药资源,支持农户增产增收。市场上常用几百种中药材,基本上都是中药饮片,真正的中药材交易却很少。大多数饮片公司进购了市场上农户加工的饮片,这是导致中药饮片规格不规范的主要原因[10]。如党参饮片有1~2 cm短段,也有3~10 cm长段,但真正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2~4 mm厚片却很少。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等本应鲜加工成瓣,但基本都加工成饮片在市场销售,且加工设备落后,工艺简单,导致中药饮片规格无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影响临床疗效[11]。
偷工减料:一些饮片加工企业为了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便在加工时偷工减料,造成饮片不合格。如金银花不除去叶和枝,菊花不除去叶和枝,淫羊藿不去枝梗,乌梢蛇、蕲蛇不去鳞片,枇杷叶不去绒毛,钩藤不去无钩部分枝梗,厚朴、续断、丹参不发汗,生地黄、玄参快速干燥,麸炒白术不加蜂蜜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也降低了饮片的安全性[12]。
染色及增重:色素分为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药品生产中色素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不应使用色素。如2017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品种质量问题中通报23%的中药饮片不合格。其中,54家企业生产的84批次红花检出酸性红73、胭脂红、柠檬黄、金橙2号和日落黄;4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黄柏,4家企业生产的6批次黄芩,15家企业生产的2批次醋延胡索中均检出金胺O;15家生产的98批次朱砂粉检出808猩红。部分中药材及饮片在镁盐、铅盐等检验中出现明显浑浊,提示有无机盐增重现象。菊科植物红花采收应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当地农户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大多将未变红的红花一同采摘,导致红花颜色红黄不一,便故意掺入酸性红73、胭脂红等进行染色,从而利于销售。还有一些产地农户采收黄芩后储存不当,黄芩苷经酶解导致饮片表面变绿。为了便于销售,同样故意把变质的饮片用金胺O染色再出售。目前常见有染色问题的中药材有丹参、姜黄、山茱萸、酸枣仁、黄芩、红花和延胡索;有增重情况的有白芍掺滑石粉,炮山甲掺白矾和硫酸镁,乳香和没药掺松香,海金沙掺黄土粉,豆蔻掺白矾,红参掺红糖,石斛掺白矾,全虫掺盐,地龙不全部剖开灰分超标,土鳖虫掺盐,蒲黄掺粉碎的草蒲黄,龙眼肉掺红糖,等等[12]。
二氧化硫(SO2)超标:SO2是强还原剂,可与中药材中的很多有效成分(如酮基、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甚至可能导致药物性味改变,直接影响质量和疗效。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有山药、牛膝、白附子、附子、金银花和葛根。2000年版《中国药典》已减少至山药、葛根、湖北贝母3个品种,2005年版《中国药典》删除了所有硫磺熏蒸品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硫磺熏蒸及SO2残留量的限制标准。从近几年的全国抽查情况来看,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用硫磺熏蒸的情况有部分好转,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2018年末,全国8省通报了药品质量405批次不合格405批次,中药材及饮片有29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73.83%,其中SO2超标较多的有粉葛、山药、天冬、人参、川贝母、白及、牛膝、泽泻、天麻、天花粉、百合、金银花、枸杞子、当归、白芍、菊花、生地、浙贝母、党参、延胡索、黄精、北沙参、鸡内金、腊梅花、白头翁等[13]。
药典标准与地方标准不一致: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北沙参饮片,《中国药典》规定为切段,2015年版《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以下简称《川标》)规定是切厚片;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中国药典》规定为切厚片,而《川标》规定为切段;多孔菌科茯苓饮片,《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是块和厚片,而《川标》收载的饮片是茯苓粉;毛梗科植物黄连,《中国药典》规定为切薄片,而《川标》规定为切段;蚕蛾科昆虫家蚕致死的僵蚕,《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是按麸炒法炒至表面黄色,而《川标》照麸炒法炒干表面焦黄色。标准不统一会影响药材加工工艺,进而影响疗效[14]。
炮制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现阶段有些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已研究清楚。如毒性中药材川乌和草乌,其毒性成分就是双酯型生物碱,炮制后转化为单酯型生物碱或原碱,可使毒性大大降低。附子中的乌头碱经水解后变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继续水解则生成低毒的乌头原碱(毒性仅为乌头碱的 1/2 000)[15]。2015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附子饮片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及淡附片,经胆巴水溶液浸泡后会损失大部分生物碱;规定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3H45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和乌头碱(C34H47NO11)计,总量不得超过0.01%[16]。然而药材的生物碱含量在 0.10% ~ 0.25%时按《中国药典》方法炮制,生物碱将损失90%以上。2015年版《川标》收载有蒸附片和炒附片的炮制方法。蒸附片时,取生附片用清水浸润,加热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干燥。炮附片时将中等细度的河砂投入炒药机内,炒至滑利。投入生附片砂炒到外表皮黄棕色,断面黄色,取出迅速筛去砂子,晾凉。经此两种方法炮制后药材中的生物碱几乎无损失。然而炮制工艺的温度、时间如何控制,炮制饮片毒性成分的分析,有效成分的测定均需进一步研究。四川一知名饮片厂把所有液体辅料炙的饮片不按传统炒干,而是用液体辅料拌匀、浸透后直接烘干。如酒炙的白芍片、黄连片、黄芩片、川芎片、丹参片、川牛膝片、续断片等由药酒拌匀润透后直接烘干,醋炙的香附片、延胡索片、莪术片、三棱片等用稀释的醋水拌匀浸透后直接烘干,盐炙的知母片、泽泻片、巴戟天段、杜仲片、黄柏丝、车前子等用盐水浸润后直接烘干,蜜炙的甘草片、黄芪片、百部片、麻黄段、白前段等用蜜水浸润后烘干。这种不经过炒制直接烘干法炮制的饮片无焦斑、糊点,饮片色泽均匀,好看。但这种改变传统炮制工艺炮制的饮片,其药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研究。如杜仲,《中国药典》规定的炮制法为用盐水浸润后再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晾凉。杜仲中有效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糖苷(C33H42O16)主要存在于杜仲丝中,杜仲经过盐炒后,丝易断,有效成分易溶出,而采用烘干法,丝不易断且有限成分难溶出[17]。
饮片的标签内容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必须说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执行标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外用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但有的中药饮片标签缺少执行标准,需要特殊管理的饮片如毒、麻、限制、贵细饮片无任何标识,也无功效、主治、适应证的说明,对于需要特殊煎制的饮片无特殊说明和注意事项,缺少科学提示。
正品药材生产不足、供不应求时,市场便会有许多伪品以假乱真。如藏柴胡冒充柴胡,波叶大黄冒充大黄,国产人参冒充西洋参,个小的伊贝母、平贝母或浙贝母冒充川贝母,进口的长序砂仁冒充砂仁,鸭内金冒充鸡内金,华鼠蛇、灰鼠蛇冒充乌梢蛇,苦石莲冒充石莲子,马尾藻冒充海藻,进口大穿山甲冒充穿山甲,巴西龟甲冒充龟甲,多棘蜈蚣冒充蜈蚣,水白及冒充白及,吉林延龄草冒充重楼,水防风冒充防风,水藁本冒充藁本,日本东当归、欧当归冒充当归,山莓、树莓冒充覆盆子,大火草根冒充白头翁,水栀子冒充栀子,白木香冒充沉香,黄油菜籽冒充芥子,关苍术冒充苍术,紫丹参冒充丹参,大叶茜草冒充茜草,草珠子冒充薏苡仁,谷精珠冒充谷精草,内蒙古苍耳子冒充苍耳子,金蝉蜕冒充蝉蜕,日本皂角刺冒充皂角刺,森林水蛭冒充水蛭,草木樨冒充地肤子,人工朱砂冒充朱砂,滇紫草冒充紫草,等等[18]。
有的药材来源不同种,也有的药材来源同科不同属或同科同属不同种名、不同部位,易混淆。临床常见混淆使用的有:西五味子当五味子用,芦竹根当芦根用,川射干当射干用,川西马勃当马勃用,紫花前胡当前胡用,粗齿川木通当川木通用,扁枝槲寄生当桑寄生用,川紫菀当紫菀用,竹叶柴胡当柴胡用,小天冬当天冬用,小玉竹当玉竹用,山合欢皮当合欢皮用,川桐皮当海桐皮用,大菟丝子当菟丝子用,白土茯苓当土茯苓用,粉葛当葛根用,露蜂房当蜂房用,牛尾独活当独活用,绣球小通草当小通草用,崖桑皮当桑白皮用,芸苔子当王不留行用。这些饮片有的是正品,有的是地方习用名,还有的是伪品,这些混淆品的使用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
当正品药材和饮片供不应求时,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有意在中药材饮片中掺入非药用部位的其他成分。如红花、金银花中掺入金属粉,桔梗、柴胡中掺入地上茎;玄参片中掺入根茎片;蒲黄掺入茎叶的打磨粉;穿山甲、豆蔻中掺入白矾。甚至仅为增重便在猪苓片中掺入白水泥,海金沙中加入黄泥,龙眼肉中加红糖,海龙、海马体内掺入泥沙,通草、小通草中掺入硫酸镁,杭白芍中掺入淀粉,车前子中掺入砂石,土鳖虫中掺入饲料粉,或在全蝎采收前故意喂饱后再采收。这些人为因素也能影响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19]。
中药饮片贮藏不当会变质。如虫蛀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变质现象;生霉的原因为菌孢子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萌发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使其变质;变色指药材失去固有的色泽,提示药品变质。走油又称泛油,是指含脂肪、挥发油、黏液质、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油润、泛软、发黏、颜色变深等变质现象。某些饮片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夏季近40℃的高温下仍不启动阴凉库的降温设备,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的中药饮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贮藏温度过高时,薄荷、荆芥的挥发油成分易损失,柏子仁、苦杏仁、桃仁、当归,枸杞子、天冬、麦冬易走油,红花、麻黄易变色,乳香、没药、儿茶易发生黏结等。
目前,中药材在定性上存在根本问题[20]。把中药材定性为药品,可从源头上把关质量,如要求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贸易都必须持有药品的生产、经营、加工许可证,由专业人员从事加工,加上药品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便可大幅减少伪劣药品流入市场,让全国17个专业中药材贸易区真正成为药品贸易区。
中药材的种植必须符合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种类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中药材质量低劣,抽检不合格率高,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等。为保证中药材优质、安全、无公害,且有可控制的栽培品代替野生品,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应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21]。建议根据《中国药典》标准,由政府牵头,药品有关部门参与管理,经过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水源、土地、空气等种植环境进行监测,根据市场需求统一规划、统一栽培、统一采收,再统一由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企业加工炮制。在全国各地建立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按药品管理有关规定管理,不得随意种植中药材。可在各地规范中药材种植基地,有资格的GAP生产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从源头上根本解决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可防止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如在“非典”“甲流”时期,金银花的价格(每千克单价,下同)从10多元上升到200多元;十几年前,佛手的价格仅几元,由于种植成本高、销售价格过低,致使大量的农户砍掉佛手树,最后导致佛手价格暴涨到200多元;前两年白及的价格暴涨到1 800元,后因白及野生变家种培育成功,现已在云南、四川、湖北许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目前价格已跌破200元。尤其白及的种植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早期的种植户现在根本无法收回成本。为确保药农生产的积极性和生产价格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药材浪费和缺乏现象,只能把目前药农的自由、盲目的生产模式转变为由政府统一监督、有计划、公司+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必须由政府来扶持和监管,把目前中药生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转为由政府统筹的计划经济,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及价格的稳定,保证临床需求[22]。
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药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药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及药材产量的变化除取决于药材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也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收获率、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金银花最宜在花蕾后期采收,届时含量和产量均最高;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在高峰期前后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芍药根中芍药苷全年中含量以休眠期最高,果熟期为最低,故最适宜在休眠期采收[23]。
《中国药典》标准与地方药用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故应建立规范的中药饮片标准,否则会影响临床疗效。如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炮附片是用炮制的附片,黑顺片和白附片砂烫到鼓起并微变色即可。而2015年版《川标》规定的砂炒附片是将中药细度的砂投入炒药机内,炒至滑利,投入生附片砂炒至外表皮黄棕色,断面黄色取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C33H45NO11),次乌头碱 C33H45NO10)和乌头碱(C34H47NO11)计算,总量不得超过0.02%[24]。而《川标》规定的总碱含量应为0.01% ~0.13%。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人参的含量测定中,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甘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 0.3% ,人参皂苷 Rb1(C54H92O23)不得少于 0.2%。人参片(粉)含量测定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18%。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0.2mg/kg,其中总滴滴涕含量不得超过0.2 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超过 0.1 mg /kg,六氯苯不得超过 0.1 mg /kg,七氯不得超过 0.05 mg /kg,艾化剂不得超过 0.05 mg /kg。而《川标》中为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3%,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2%。看起来《川标》比《中国药典》标准要求略高,但《川标》并无农药残留量的规定。今年全国人参飞行检验发现,农药残留普遍超标,五氯硝基苯甚至超过《中国药典》限量的10倍。建议以《中国药典》最低标准为起点,保留地方标准中地方习用品的药用标准,取消《中国药典》中已收载的地方标准的品种。
中药饮片质量好坏关键取决于中药的炮制,炮制目的为减毒增效,并使其产生新的药性。明确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是促进中药饮片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唯此,才能选择最适合的炮制工艺。如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无胆附子新品规“蒸附片、炮附片”(已载入2015年版《川标》),两者均直接采用生附片炮制工艺,既没有损失生物碱,又提高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25]。四川省中药饮片公司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把体积大、轻泡的草类中药材,利用真空加压技术包装成一定规格真空中药饮片。加工出来的饮片体积小、密封性好、不易吸潮,便于贮藏、保质,调配更方便,也避免了挥发性成分损失及“手抓秤称”带来的剂量误差。目前,每个饮片厂加工中药饮片的设备性能、功能参差不齐,加工中药饮片的技工大多都是传师带徒。“各家师傅,各家传”的情况非常普遍,学徒严格按师傅的方法操作,如炒黄、炒焦、炒炭,也完全是看药工的眼力,因此炮制水平完全取决于药工的素质。建议每个品种的炮制应制订标准参数来控制操作工艺,并合理利用智能炒药机。
促进中药饮片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先构建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根据政府的宏观指导,应将高等学校、中药研究所、制药企业的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对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对现有中药生产机制进行创新。在现代中药创新体系中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实现现代中药的规范化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打造中药材种植信息服务平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能带动产业系统的开放,改变传统农民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需要不了解,导致种植的中药材滞销或供给不足。需用“互联网”等技术打造中药材种植信息服务平台,这对加强中医药产业系统的发展意义更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产业信息网平台,及时收集和更新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需求、市场预测等信息。为中医药企业生产种植、加工提供信息支持[26]。
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标准:由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能力不足,中药产业、中药材种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尽快建立中药材种植标准、严格中药材种植程序、规范种植行为、完善规范化种植、确保原药材质量,加强对育种、选种、野生中药材驯化等的支持,以提高中药材品质。
建立中药材加工生产行业标准:目前国际市场还没有健全统一的中医药质量指标体系,很多中医药产品根据传统工艺,使得中药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给监管造成了一定困难,阻碍了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政府应组织力量,加快研究制订中药加工生产、运输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医药产业现代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产品的生产、流通均安全有效,确保顾客获得高质量标准的中医药产品[27]。
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体系:加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创造中药材市场良好秩序,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健全中药材产品流通标准和市场准入政策体系,如市场准入政策、市场良性运营监管政策、中药安全标准政策、中药材质量检测政策、中药材品质认证和质量监控政策等,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和市场健康运行。如四川省新绿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中药饮片公司、甘肃陇西保和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均已建立自己的GAP种植示范基地,基地的道地药材均可溯源。如陇西保和堂的饮片,通过二维码溯源,可了解产品的整个信息,包括种苗信息、繁殖部位、种苗来源、基地信息、基地名称、基地位置、基地负责人、土地使用记录、土地类型、土壤类型、种植管理、农事信息、预防、除草、农药使用、采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加工设备、饮片企业加工及仓储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将道地药材种植公开示范GAP基地作为中药产业链的先端环节,可全程把控中药材的生产,保障药材质量优良。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药饮片现代化发展。为保障中药饮片的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必须把中药材列为药品来管理。由政府牵头恢复GAP管理模式,即GAP生产公司及农户参与,药监部门监管的一体化生产模式。从中药材的源头、种植到采收加工、炮制、运输、储存、交易和使用,整个流通环节得到有效监管。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标准、加工行业标准、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体系、构造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从而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实现中药饮片的产业化生产,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