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营 辽源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董 瑶 吉林化工学院
林 楠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 林丽婷 长白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解 慧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果蔬在我国民众的膳食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而果蔬种植过程中,为了抑制病虫害喷施了大量农药,其在果蔬中的残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旦农药残留指标超过正常标准就会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入市的果蔬产品需要经过农药残留检测确定其农药残留量,这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抽样、样本处理、检测过程与检测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体系存在不足,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因此,探究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其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食品检测有诸多方式,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无疑是这些方法中发展最快速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利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果蔬的农药残留结果,目前是市场上农产品样品检测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有效控制了因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中毒问题。具体来讲,该方法是基于某些农药能够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不断积累,影响神经传导,使昆虫中毒而致死这一生化反应原理而展开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等都能够与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反应,具体反映如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与乙酰胆碱酯酶发生生化反应后其活性不会被抑制、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乙酰胆碱酯酶发生生化反应后酶的活性会被抑制。基于上述反应原理,在检测技术具体应用中,先将反应试剂注入果蔬内部,随着时间的变化观察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值情况,计算抑制率值,从而判断出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果蔬中的残留情况[1]。具体反应过程为:乙酰胆碱酯酶(反应试剂)与样本提取液混合,通过其活性抑制情况判断样品提取液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情况,通过其活性判断分析样品提取液中有机磷以及氨基酸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情况。
首先,根据检测要求进行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客观性,保障样品数量充足,不能将单株或单个果蔬作为检测样本。
其次,大部分果蔬以堆垛形式存放,样品采集要从上中下每个层次随机选择4~5个样品,保障样品采集的随机性与全面性。
最后,关于样品采集数量,如果检测蔬菜瓜果,样品的总重量不能低于3 kg、个体总重量需在0.5 kg以上,样品总数量至少为10个,如果个体单个重量在1 kg以上,那么抽样总数量不能少于5个。抽样过程中,要保持样品清洁,去除表面污泥、黏附物、萎缩部分与腐烂部分。
在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有效的处理,通常加入缓冲液放置在振荡仪中,通过充分振荡再提取样品,处理前后样品在反应过程中的抑制率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未经过振荡处理的样品,检测结果往往失真。例如,以生菜作为实验对象,取2 g加入10 mL缓冲液,放置在三角瓶内,振荡处理后检测,结果显示抑制率为35%左右;而相同重量样品未经过振荡处理进行检测,其抑制率在25%左右。
为了保障检测环境无毒无害无菌,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很多检测部门会在检测室内喷洒消杀剂,杀灭室内的蚊虫,但是这种消杀剂在空气中与水、氧气等发生反应后被稀释,生成有机磷农药,如果检测室内通风情况较差、地势较低,有机磷农药会在检测室内长时间留存,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正常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在该环境下展开的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并不能准确的反映果蔬农药残留情况[2]。
实验中在检测当天向检测室内喷洒消杀剂,空白对照条件下抑制率最高在45%以上,而第二天展开的空白对照实验的抑制率则下降30%左右,经过3~5天的晾置后,空白对照检测结果才恢复正常。
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主要依赖乙酰胆碱酯酶,其操作简单,将酶加入到比色皿中,再放入样品,通过混匀静置观察其反应即可,但是这种情况无法做到酶与样品加入时间的统一,可以调整加入顺序,先将样品加入到比色皿中,利用移液枪快速加入酶后混匀,这能够缩短样品与酶加入的时间,客观反应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是预防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所采用的检测技术方便、快捷,但在细节上、检测技术体系中仍然存在不足与缺陷,文章对当前的检测技术以及技术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在检测技术具体实践中能够关注细节,严格控制检测质量,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客观的对果蔬农药残留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