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燕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肺炎,它是指患者本身没有肺部感染,在进行机械通气48h至拔出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或者是因使用呼吸机引起已经愈合的肺部感染再次出现,在重症监护室中较为常见[1-2]。
随着老龄化社会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空气、水资源及饮食物的污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尤其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自身体质及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影响,属于最常见的一类患病群体,其感染程度往往十分严重,治疗也十分棘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重症监护室为危重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便利与希望。
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危重,往往存在意识障碍,达到昏迷或者重度昏迷的状态。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自主表达自身的感受,胸闷、气短、疼痛等自我感觉不能及时的与医生及家人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病情,为治疗增加难度;此外,昏迷的患者不能自主改变体位,长期平卧位或者侧卧位导致受压部位产生褥疮,从而使原有的感染进一步加重,又为治疗增加了难度,使治疗更加棘手,同时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时间或长或短,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本身就是一种消耗,重症监护室空间相对狭小、密闭,治疗设备繁多,给患者无形之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外界人员及家属不能随便进入,情感上得不到及时的抒发,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食物难以咀嚼和吸收,容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消瘦甚至恶病质的出现,呼吸及大小便也会因为长期卧床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长时间的治疗对VAP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往往需要机械辅助通气,气管切开对于患者而言属于有创操作,局部的刺激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大量的能量及营养。此外,长期的气管插管,使得大量的细菌随着气流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部,在肺中集结而加重感染,还可能造成气道的黏膜损伤甚至肺损伤,从而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3]。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也可以导致气管切开处的分泌物异常增多,如果清理不及时,极可能增生细菌或者微生物,导致感染的进一步加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需要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中重症感染的患者多数于治疗之初便应用高级别的抗生素治疗,也不乏轻症患者越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随着病情及感染的加重,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进而出现细菌耐药并大量繁殖,使得本已减轻的感染症状又进一步加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将加大治疗困难。
重症监护室中意识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胃管插管,胃管留置限制了食管括约肌的功能,患者长期处于卧位或侧卧位,极容易导致食物的反流,从而将胃内的细菌带入呼吸道,引起感染症状的加重[4]。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插管或撤管治疗,对不需要插管治疗的患者不进行相应的操作,插管治疗的患者加强监护及护理,定期更换胃管,及时清洗胃管周围的分泌物,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
食管反流的存在要求使用抑酸剂进行治疗,抑酸剂会降低胃内的PH值,减弱正常的胃内酸性环境,胃内细菌会大量滋生,随反流进入气管及肺中,引起感染症状的加重。此外,胃中的弱酸环境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胃肠蠕动功能减低,也会导致细菌滋生,并通过反流进入肺内及口腔鼻咽部,引起误吸,导致感染的加重[5]。
ICU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免疫力低下,而长时间的卧床也不利于胃肠蠕动功能的正常运行,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正常吸收消化,常常出现营养不良。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鼻饲食物的同时配合输注含有各种微量元素的营养液,饮食物的选择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以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中VAP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患者意识状态、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抗生素及抑酸药物的应用、胃管留置、营养不良等多个方面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从多个角度对医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对ICU病人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治疗操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努力提高临床救治率,减少病人的医疗开支,努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