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迪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农林复合系统又称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复合农林业等,是人们为了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同时又兼顾一定生态服务功能而建立的综合生产系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农林复合系统建立的初衷和目的各有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土地、水分、光照和肥力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生产力,保护水土及生态环境,使单位土地获得更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农林复合发展模式下,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否实现提高,提高多少,基于数学模型的效益综合评价是解答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有学者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三峡库区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后得出结论,植物篱农林复合坡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傅庆林等(1995)研究了浙江低丘红壤区数个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后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效益与生态特征。Fang et al.(2005)的研究表明,优化杨-冬小麦配置模式,能显著提高系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苏为耿(2018)指出云南核桃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能有效提高农业经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以上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系统不仅是一种高生态效益的复合产业模式,更是一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复合产业模式。
效益评价的准确与否,与评价指标的选取密切相关。在近20年内不同时段,在研究农林复合系统三大效益评价的典型论文中,其评价指标选取情况表明,不论从研究数量还是指标数量上看,生态效益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评价指标选择主要集中在植被和土壤两个方向,且均与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植被方面生物量和多样性是研究者主要的关注对象,土壤方面碳氮固定、水土保持、土壤质量、土壤养分则是关注重点。
综上所述,效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依赖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会获得不同的结果。大量研究殊途同归,均证明农林复合系统具有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各自指出了影响这些效益的关键因素,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