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英 夏胜超(通讯作者)
(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 重庆 402460)
医院的供应室是对医疗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供应以及储存医疗器械的部门,是医院中需要严格消毒灭菌控制管理的。该部门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和医院的医疗质量直接相关。医疗用品的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形象,有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供应室的管理应当严格控制,保障患者的权益。为了对医院供应室管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有进一步了解,我们对在医院供应室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发现管理实施后,确实对降低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将探究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于2017年7月—2018年2月期间对我院的供应室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在实施控制前后,分别选取25例住院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控制前为对照组,控制后为管控组。对照组有男15例,女10例,平均(38.7±6.5)岁。管控组有男14例,女11例,平均(38.2±7.1)岁。将管控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1 加强对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监测 对灭菌消毒的控制应当从多环节入手,要加强对灭菌储藏柜的监测和清洗,以及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手部、操作台和接触的物品进行细菌培养测验,控制微生物数量。供应室要定期组织人员彻底清洁,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1.2.2 对高压灭菌的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规范进行高压灭菌,金属器械在下,敷料在上。各层之间留置一定空间,控制灭菌用品的外包装,不易过紧。根据不同的需要灭菌的用具,要调试到合适的灭菌压力,温度和时间,保证最好的灭菌效果。定期清理高压灭菌仪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注意工作状态下仪表盘的指示,保证灭菌过程的顺利。
1.2.3 对消毒过程的管理控制 大型医疗器械和纱布等需要进行物理消毒,首先要注意物品的清洗。用清洗剂对器械进行维护,精密器械需要手工认真的清洗。严格划分出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区域和未消毒区。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在使用前要检查器械是否配件齐全,物品包装是否完整。为患者进行生物监测(细菌培养检测),掌握我院供应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
1.2.4 完善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不断改进医院供应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细化操作规范。建立起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核查和质量控制制度,给工作人员一个详细的操作规范,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效率,从根本上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感染。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履行相关制度,提高其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责任意识。
对我院进行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前后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情况来评价管理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本次研究我们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记录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的体现。
在25例对照组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人数7例,占比28.0%。25例管控组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1例,占比4.0%。进行供应室对照质量控制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
对医院供应室的消毒灭菌质量严格控制可以降低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一定保障。管理控制可以从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强化责任观念以及规范操作等多环节入手。合理安排供应室格局,将待灭菌处理区和已消毒灭菌区严格划分开,加强对工作人员手部、操作台和接触物品微生物含量的监测和控制。定期清洗高压灭菌仪器,清洁供应室,保证环境卫生。定期对使用医疗物品护理的患者进行生物检验(细菌培养等),掌握我院供应室提供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从多方面规避院内感染的风险,保证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我们在对医院供应室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的探究中发现,管理前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8.0%,管理后管控组的感染率为4.0%,进行供应室质量控制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对医院的供应室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消毒的效果,降低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供应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且实施效果显著,降低了感染率同时还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