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四保贡茶茶史探源

2019-01-05 15:24谭璐方八另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化县贡茶芙蓉

谭璐,方八另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茶和饮茶的历史,在深厚的茶文化中贡茶文化独树一帜。贡茶是古代朝廷用茶,专供皇宫享用。贡茶的生产虽然增加了茶农的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茶叶生产,提高了茶叶质量,筛选和传播了名优茶产地。我国贡茶历史起源于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相对较为完整的贡茶制度以及制茶工艺的形成始于唐朝,并对现代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湖湘地区历来是贡茶产区之一,位于湘中偏北山区的茶乡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茶祖蚩尤的故乡,现今可查的关于安化茶叶最早的记载,见诸唐代杨晔的《膳夫经手录》(816年)。湖南省安化县前乡片芙蓉山脚下归化乡的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所产的茶,史称“四保贡茶”[1]。四保贡茶历史悠久,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辉煌于明清两代[2]。对四保贡茶的历史脉络和产地源起进行整理,有助于提升安化茶业的文化附加值。

1 四保贡茶茶史记载

安化茶叶在安化建县之前就受到朝廷的关注和征集,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建安化县,朝廷就有把茶叶纳入国家军事物资的政策,开始了常规的茶马互市和成立茶马司专营安化茶叶。

四保贡茶始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地方罢造团茶,命其采制芽茶上贡,湖南逐渐改制烘青茶[3]。明末史学家谈迁的《枣林杂俎》有具体的记载:“国家岁贡,岳州府湘阴县茶六十斤。宝庆府邵阳县茶二十斤。武冈州茶二十四斤。新化县茶十八斤。长沙府安化县芽茶二十二斤。宁乡县茶二十斤。益阳县茶二十斤。[4]”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从全国各地进贡的茶叶共4022斤,列出地名的有3463斤,湖南的贡茶是184斤,其中的22斤安化贡茶,为安化县前乡片芙蓉山脚下归化乡的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等四保所产,后来史称四保贡茶,一直沿用至今。为保证皇帝所用茶的纯粹品种,明朝在安化钦点了四个保贡茶乡——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规定这里的茶树按官方要求栽培保护,这里的春茶头批,要给朝廷,最好的22斤给皇帝享用[1]。

清朝沿用了朱元璋的贡赋标准。彭先泽先生在《安化黑茶》中载:“逮清乾隆时,湘巡陈文恭公,又奏准章程备案,旋令安化岁轮贡茶,由县转饬归化乡保甲,于芙蓉峰采摘雨前嫩尖,制成头贡细茶,年纳一百六十斤。然取之于民者,年恒三四百斤,又令沿资江各乡,岁纳次贡茶钱八百串文,由行户承缴,县署工房购办次贡细茶,缴县解省,此贡献方物之意也。安化县知事,每年于谷雨节后,例须亲往沿资江一带,弹压茶市,行户及各茶号,各送程仪,曰规费。每岁知钱数千缗乃至万缗,县知事视为当然利得。[5]”又载,安化四保贡茶自明代洪武二十四年上贡开始,一直没有停止和间断,即使是朝代更替,清朝仍沿用此贡赋标准。

直到1912年,取消了所有的贡赋,四保贡茶才停止了纳贡[5]。安化芙蓉山脚下归化乡的四保贡茶,明清两代就有520年的皇家饮用史,这也是安化茶叶发展历程中的辉煌史。

2 四保贡茶的产地探究

安化四保贡茶具体产地暂未发现直接文献记载,研究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湖南省安化县在历朝历代中,其区划变更频繁。因此,探究安化四保贡茶具体产地,首先需对安化县的历代区划进行梳理,结合历代保甲制度,在此前提下,再来确定安化四保贡茶的具体生产地址。

2.1 历代保甲制度

古代的保甲制度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汉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代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以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代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清代形成十进位的牌甲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1912年始才有广为流传的保甲制,甲以十户为原则,不得少于六户,多于十五户;保以十甲为原则,不得少于六甲,多于十五甲;乡(镇)以十保为原则,不得少于六保,多于十五保。

根据安化县区划变化,于1950年4月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村政权。可以确定,其时的保相当于自然村、甲相当于村民小组。安化四保贡茶的产地就是芙蓉山脚下的四个自然村落,但是又比四个自然村落要大,其中的仙溪保就是两个自然村落。

2.2 四保具体地址

2016年安化县仙溪镇修订版出版的《仙溪镇志》对四保贡茶的四保地址进行了考证,大体范围是大桥保包括现在的大桥新村、山漳村、圳上村等村域,仙溪保包括现在仙峰村、河东村、仙中社区村、仙溪社区村等村域,龙溪保包括现在九龙社区村、三星村、泉江村、富兴村、龙丰村、芙蓉村等村域,九渡水保包括现在三丰村、九渡水村、岐山村等村域[6]。从这个结果来说,安化四保贡茶的产区就在现在仙溪镇范围内。

3 四保贡茶的生产与运输

3.1 四保贡茶的生产

安化的茶叶品种很多,宋代建县开始,一直沿用湖湘产区的团茶。发展到明代初期,安化的茶叶已经有绿茶这种品种,并且有烘青、晒青两种绿茶,其中安化四保贡茶就是晒青。据《安化县茶叶志》第三章的茶类演变叙说,十五至十六世纪,安化改制黑茶之后,就有了春采绿茶的习惯[7]。据《安化黑茶》记载:“采摘时期,分春茶、仔茶、禾花茶及白露茶四次,谷雨前采春茶,芒种前采仔茶,水稻开花时采禾花茶,白露前后采摘白露茶”[5]。可见,当时安化茶农就对采摘时间和做成不同类型的茶有了严格的要求。

除了要完成朝廷每年需要缴纳的22斤贡茶外,还有县、州、府及朝廷采办都会借此机会搜刮民脂民膏。《安化黑茶》有记载:“于芙蓉峰采摘雨前嫩尖,制成头贡细茶,年纳一百六十斤,然取之民者,年恒三四百斤,又令沿资江各乡,岁纳次贡茶钱八百串文,由行户承缴,县署工房购办次贡细茶”[5]。也就是说上交朝廷的要160斤,除了皇帝要使用的22斤,其他138斤为朝廷采办、王爷、官员所拥有和使用。地方政府在征收的时候,就是给朝廷的两倍,县、州、府都要瓜分。还要资江沿岸各乡缴纳茶税,作为地方政府的税收和运送贡物的费用。

综上所述,安化四保贡茶即为头贡细茶、次贡细茶,按现在的茶名应该为芙蓉毛尖、芙蓉香茗。采摘的时间为谷雨前,采摘的方式是头批鲜嫩茶叶,经茶农手工精制而成的精品,从中遴选出“贡茶”,每年要缴纳三四百斤[6]。

3.2 四保贡茶的运输

安化地处梅山腹地,古代与外界沟通是资江,自宋代建立安化县后,朝廷为了方便管理梅山地区,特别修建了宝安益大道,中心点在安化蓝田,延伸到安化梅城、新化石槽、邵阳、益阳,为传递政令和运输物资提供了陆上通道,也为贡品的进贡提供了陆路保障。从康熙三十三年开始,就有专门的官吏押运,减轻了茶农的负担。嘉庆六年,吴总督免除了安化县的北贡。这些举措也改善了安化贡茶运输困难的情况,并使茶农的负担得到减压、免除。

为了加强对贡茶的管理,更为了新采集制作的“安化芽尖”能快速运到京城,明朝政府还把唐朝、宋朝修的益阳县城至安化县城梅城的官道——宝安益大道,进行了改造加宽[1]。官道穿越现桃江县浮邱山的穿天坳,将那儿原来的私人客栈,改成了官方驿站,饲养传递官方文件和跑运贡茶的马匹。桃花驿,明代始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知县江闿重建,在今桃江县城关。明制岁编马80匹,清初定马63匹,册设长养排夫100名。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借贡茶的大势,兴盛了三百年。

以上主要是讲四保贡茶在运出安化县之后怎么走,针对安化县境内的运输,《仙溪镇志》有些研究记载,安化县进贡的茶叶从安化县城梅城起运,必经安宁古道,经“古瑶民桥”后进入宁乡县境到达长沙郡府,再押送进京[6]。

4 四保贡茶的传承与延续

记载安化四保贡茶的历史文献极少,只有光绪十二年二月采办《大桥保贡茶册》中有具体种植贡茶园、采摘贡茶、制作贡茶的名单。其中的向氏是一直还在种植、采摘、制作贡茶的茶人,其他姓氏的传承极少,可以说几乎消亡。在《大桥保贡茶册》赫然记载着十多位贡茶人,他们是向重山、向生云、向宣声、向生裕、向生鸿、向生柔、向逢春、向道虎、向道德、向名(各)重、向治典、向治谟、向道远等[8]。

自1912年取消安化四保贡茶之后,种植贡茶的茶农开始没落,种植、采摘、制作、工艺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多向黑茶制作倾斜。1934年,据湖南省茶事试验场调查,前乡产茶主要集中在归化区的芙蓉山、仙溪、泉塘、龙溪[7]。建国初期,划定芙蓉山为红茶、黑茶、绿茶的兼产区,包括梅城、仙溪、大福、清塘四个区的洢泉、东华、田心、思游、乐安、浮青、仙溪、九龙、长塘、大荣、木孔、新桥、东山、高明、清塘、大平、鱼水等乡和芙蓉山、廖家坪林场,共391个村。为历史“四保贡茶”产地,芙蓉青茶享有盛名。过去茶园比较少,多为建国后新发展起来的新式茶园,茶园比较集中,单产高于全县水平[7]。

1980年,安化黑茶供过于求,开始转型做红碎茶、乌龙茶、绿茶,安化县茶叶公司在梅城、大福两个区的乐安、浮青、长塘、大荣、新桥及城关等社镇改制绿茶,恢复春制绿茶,兴建厂房、配备机具、培训技术,全县共有7个绿茶厂,安化绿茶生产出现上升趋势,绿茶的品质好,颇受国营制茶厂和消费者的好评[7]。

2008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实施“3+2”产业兴县战略,茶叶产业重振雄风。仙溪镇境内茶叶产业趁势而上。山漳村村民向远幸是仙溪茶叶产业的第一个执意坚守者,自2000年起承包原山漳村几近荒废的茶园和原仙溪镇红旗茶场山漳分场茶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面复苏,并引进成套茶产业加工设备,兴办了仙溪镇首家茶产业企业[6]。2009年,向远幸把在沿海工作的儿子向凤龙召集回来,父子俩一起传承和制作贡茶,他们以种植贡茶园为基地,恢复贡茶制作工艺,生产了贡茶类保贡松针、保贡芙红、保贡仙茶等十四个红绿茶品种。同时,他们把眼光放在生态贡茶园上,在芙蓉山开辟新茶园100多公顷,让这个靠外出务工的高山偏远村拥有茶园400余公顷。在向远幸、向凤龙父子的带动下,仙溪镇新建茶园500余公顷,共拥有超过600公顷生态茶山,年产毛茶750吨,茶叶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实现利润1500多万元。安蓉茶业、洢水四保贡茶、仙山茶业、亦神茶业种植合作社、老屋冲茶叶种植合作社等茶叶加工企业逐步显山露水,“芙蓉仙茶”“四保贡茶”的名号正在打响。

仙溪镇以红旗茶场山漳分场茶园为带动点,以芙蓉山村为核心,与周边区域构建成一个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茶景观生态圈。建立了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主题公园,并按大叶区、小叶区、野生区、乔木茶区、生态茶山区、藤叶茶区,分区种植各类茶树品种;以黑茶为主,研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药物保健茶,乔木甜茶等各类名茶。

5 结语

安化四保贡茶的历史、产地、发展是挖掘四保贡茶的文化价值基础,在今天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四保贡茶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探寻四保原址,挖掘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是弘扬本土茶文化,助推安化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献礼。

猜你喜欢
安化县贡茶芙蓉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我的芙蓉李树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资源协同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机理研究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故梦染上芙蓉色
轻嗅芙蓉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