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卫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2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其特征为气流受限,患者患病后,肺功能会减退,对其劳动力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该病的治疗,离不开多方面综合措施的长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健康管理及社会支持,近年来,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管理意识及能力在不断增强,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管理。本文选取曹路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74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分析社区管理模式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曹路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74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51~78(63.29±3.18)岁,病程2~10(5.43±2.13)岁,观察组男、女为20例、17例,年龄52~79(64.11±3.07)岁,病程2~9(5.26±2.24)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叮嘱患者戒烟,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进行社区管理模式,①针对轻中度患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等,重度患者可以进行家庭氧疗,吸氧流量为1~2ml/min,每天15h以上,患者吸氧过程需要专人负责指导。②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呼吸,鼻吸气,吸气时挺腹,用口呼气,并收腹,将口唇缩成吹哨状,速度均匀的将气体呼出,10~12次/min,5~15min/天,然后观察患者训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③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富有营养的饮食计划,并配合中医辨证选择食物。④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焦虑不安等情绪,进而降低治疗配合度,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发挥家庭的作用,做好家属工作,不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且叮嘱家属包容、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治疗信心。⑤很多患者在稳定期口服的药物较多,并且种类复杂,容易出现不规范用药情况,特别是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导致患者急性发作时用药困难,并且,部分患者对药物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药物治疗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需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服药方案,教会患者正确用药,掌握用药方法,避免出现用药错误情况。
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高即生活质量好。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前,观察组社会功能(74.19±2.28)分,对照组社会功能(74.29±2.16)分,t=0.1936,P=0.8470,观察组躯体功能(73.22±2.31)分,对照组躯体功能(73.79±2.42)分,t=1.0363,P=0.3035,观察组心理功能(74.18±2.35)分,对照组心理功能(74.20±2.47)分,t=0.0356,P=0.9716,观察组物质生活(75.56±2.18)分,对照组物质生活(75.68±2.05)分,t=0.2439,P=0.8080。管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88.15±3.16)分,对照组社会功能(81.27±3.26)分,t=9.2175,P=0.0000,观察组躯体功能(89.41±3.55)分,对照组躯体功能(82.16±2.27)分,t=10.4658,P=0.0000,观察组心理功能(88.40±1.36)分,对照组心理功能(81.67±2.24)分,t=15.6216,P=0.0000,观察组物质生活(89.54±2.27)分,对照组物质生活(81.87±3.36)分,t=11.5056,P=0.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病常由于气候变化而发作、加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从多方面缓解病情进展,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2]。本文结果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文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模式,由社区医务人员介入督导,提高患者正确服药率,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并提高饮食合理性,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干预患者不良行为,满足患者个体的健康需求,使其主动性与依从性保持一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给予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