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玲 陈 威 吴 欣 许海良
(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封 475004)
豫东地区地处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南部,全区总面积29107km2,总人口2062.57万,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9%以上,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的30%左右,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40.00万~ 46.67万hm2。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田间玉米生产靠妇女及老人管理,新技术得不到应用,田间管理较差,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玉米生产停滞不前甚至有减产的趋势。为提高豫东地区玉米产量,列举了一些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以指导农业生产。
1.1气候因素整体来说豫东地区地处我国黄淮海地区的中间地带,虽资源丰富,但冷暖气候交流比较频繁,易造成旱、涝、干热风、大风、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由于豫东地区气候的特殊性,常常引起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穗粒腐病等病害的高发,以及玉米倒伏、倒折严重等问题;自2016年以来,在连续3年的夏玉米生产过程中,由于7-8月份持续高温,影响了玉米雄穗开花散粉,造成玉米结实性差,出现缺粒现象,还有个别品种出现多个分蘖等问题,从而影响玉米的生产。
1.2良种良法不配套豫东地区虽为平原,但土壤结构呈多样性。因此这就要求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土壤特性、种植方式合理地选用适合自己种植的玉米品种。近年来,由于与国际日益接轨,种子市场放开品种较多,农民搞不清需要种植什么样的品种,加上有的公司为了获得较大利益大搞宣传,误导农民购买一些品质较差的品种或者不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因此,如果农民在购买玉米品种时不根据自己情况和地力水平、种植方式来合理地选购适宜品种,很有可能造成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高发,或者玉米倒伏、倒折严重,结实性差,甚至不能正常成熟,影响玉米整体 产量。
1.3田间管理较差
1.3.1管理粗放大多数农民不按品种特性要求,任意播种,田间杂草丛生,出苗不齐,从而造成玉米田间种植密度过高或者过低,病虫害严重,倒伏、倒折时有发生,不能正常发挥高产品种优势,造成玉米减产。
1.3.2肥力不足目前豫东大部分地区的玉米田较瘠薄,一般每667m2施肥量仅为:复合肥40kg,或尿素50kg,或新型缓释肥50kg,远不能满足高产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成为限制豫东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施肥方法上,大部分人仍采取“一炮轰”,或播种前一次性施入的方式,不能满足玉米生长中期和后期对养分的需要,并且肥效损失较重,导致玉米生长后期缺肥,从而影响玉米 产量。
2.1选择适宜优良品种由于豫东地区气候的特异性,以及生产管理水平及栽培条件的差别,选用玉米品种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方式、产品用途、品种特性及种植面积来选择。
土壤肥力较高,每667m2产600kg以上的高产田,一般应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抗倒性、抗病性好,有增产潜力的中、晚熟高产品种;土壤肥力中等,产量400kg左右的中产田及土壤肥力较差、灌溉条件比较落后的田块,一般应选择抗旱性好的中早熟品种。实播玉米田,一般应选择适合机械收获,株型紧凑或半紧凑,且抗病性、抗倒性较好的稳产性中低秆品种;间作套种玉米田,一般应选择中晚熟大穗品种。根据玉米用途选择不同的品种,如粮食专用、粮饲兼用、药用、鲜食等。
近年来豫东地区由于受特种气候影响,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青枯病、南方锈病、穗粒腐病等病害有加重趋势,每个玉米品种根据自身特点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豫东地区特点,且稳产性好、生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病或耐病强的优良品种。
2016-2018年玉米生长季节,豫东地区已连续3年出现高温干旱,直接影响了玉米的开花、授粉和结实,所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要采取多品种、多熟期条带间隔种植法,减少因气候不良引起的花期不育、授粉不良而导致的减产。
2.2加强田间管理
2.2.1适时早播麦收后及时犁地播种或铁茬播种,播种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夏实播田玉米一般要在6月20日以前播完为好。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播种方式因时因地而定,并且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2.2.2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每667m2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玉米种植4200~5000株,舒展型玉米种植4000株以上;早熟玉米、机收玉米田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种植4500株左右。
2.2.3加强肥力培养施足基肥 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1500kg、氮肥(尿素)20kg、磷肥30kg、钾肥15kg、锌肥1kg。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2.2.4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苗期应及时间定苗,追肥浇水,中耕锄草;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重施攻穗肥,及时科学排灌;花粒期巧施粒肥,及时灌水与排涝;适时防治病虫害;玉米成熟期,当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时,适时 收获。
2.2.5注重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豫东地区近几年来对玉米生产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有: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穗粒腐病。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控制并减少毒源。
粗缩病 应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路边杂草;根据传播粗缩病的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d喷1次25%扑虱灵50g/667m2,连喷2~3次,同时喷施5.5%植病灵800倍液防治病毒病;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夏播玉米则应在6月上旬为宜。瘤黑粉病 应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收获后消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带病瘤茎秆深埋销毁;另外控制玉米螟为害,减少有利于病菌入侵的伤口。穗粒腐病 连作地块应选择早熟、脱水快的品种,做好穗期虫害(玉米螟、桃蛀螟、金龟子、蝽类和棉铃虫)的防治,减少伤口病菌的侵害,并加强储藏管理,收获时清除病穗,减少来年田间侵染源;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入仓贮存,避免储粮中的病菌污染。
2.2.6结实差、分蘖多的防治方法由于近几年7-8月连年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了玉米开花散粉,造成玉米结实率显著降低。防治方法:选择耐高温、耐阴蔽的玉米品种;不同类型品种间作;人工辅助授粉;浇水降温。
由于玉米播种前期施肥过多,营养过剩,或者由于品种个性特征,个别品种出现多个分蘖问题,从而影响了玉米的生产。防治方法:选择不易产生分蘖的品种;苗期适当控苗,水肥不宜过大;前期不需要掰,否则易造成玉米伤口病菌的侵入,导致病害的发生,到抽雄期去除过大的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