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雯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植保植检站 211100)
柏文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211100)
魏传俊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211100)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全面保障农业生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域,为丘陵地区,现有耕地面积5.42×104hm2,涉农街道10个(其中农业主导型街道4个),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104hm2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0.97×104hm2以上。近年来,江宁区农业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以梅雨季洪涝较为常见,面对农业灾害,江宁区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建立健全减灾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江宁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江宁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提出进一步推进南京市江宁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建议。
全面建立参保农户与被保险种的相关档案,建立区、街、村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受损申报、现场察看、专家鉴定等工作。目前,江宁区水稻、小麦、油菜政策性保险覆盖率达100%,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占全区农业防灾减灾总保费的70%,在南京市各郊区中名列前茅。如2018年1月江宁区遭遇罕见暴雪侵袭,全区共完成设施农业类保险赔付额3000多万元。
2016—2017年,江宁区投资941万元建成了50个防灾减灾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560万元在6个街道建设27个防灾减灾项目,这些专项主要用于农业保险承保险种、承保区域内的灾害预防、预警、施救等防灾减灾工作[1],从而有效促进全区农业保险由单一灾后理赔向保障农业生产全过程转变,全面提升了全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2018年以来,依托商业性保险公司,根据区域地方种植特色和种植主体需求,江宁区在南京市率先开发了茶叶种植和大豆种植创新型保险,计划年内对全区2000 hm2茶叶种植区和1000 hm2大豆种植区全部承保,其中,茶叶种植保险只需缴纳36元即可每667 m2获得2000元的安全保障,大豆种植保险只需缴纳18元即可每667 m2获得600元的安全保障。
目前,江宁区主要农业灾害是气象灾害,其中较为频发的是洪涝灾害和旱灾。针对上述灾情,江宁区相关部门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同时成立了区、街、村三级农业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由90余名业务骨干和中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的农业防灾减灾指导队,严格落实24 h值班制,并深入一线指导,做好作物田间管理、设施修缮和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控、抢收抢种等减灾举措,从而有效保障了近两年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稳步提升。
目前江宁区农业保险参保经费分配为市、区级各承担35%,农户承担30%,农户每667 m2需承担保费120元左右。虽然政策上要求农户承担的保费不多,但由于农户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防灾减灾意识较为薄弱,不愿意每年花几千元的保费用于农业防灾减灾。
现行的主要农作物保险保额较低而种植成本较高。以设施农业为例,每667 m2种植成本近2万元,而每667 m2保额仅为8000元左右,一旦遭受农业灾害,农户获得的赔付金额相当有限。同时,现行保险赔付条款里明确规定,高档设施不承保、非标准大棚不承保,而江宁区现有大棚很大一部分为非标准大棚,因此,全区能参保的范围较小。
近年来,江宁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有大幅提升,但其整体水平仍偏低。以设施农业为例,目前农户自建的大棚出于成本考虑,所采用的钢材质量不够高、钢材搭建间距较大、承重能力较差且建设时间太久,导致大棚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一旦灾害来临,农户遭受的经济损失较大。
尽管南京市及江宁区对农业受灾均有一定的资金补助,但补助资金下达到农户的程序多、周期长,农户要在受损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目前,江宁区的农业保险还仅局限于传统种植,在特色种植上的附加险较少,对农户的救灾补助较为有限。尽管2018年江宁区新增加了茶叶种植和大豆种植创新型保险,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激发了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与农户期望的种类全覆盖还有一定距离。
(1)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与农林气象等部门的联动,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次生灾害处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精简资金补助下达流程,缩短资金从下达到农户手中的时间。(3)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到各项农业生产建设中,在各类设施农业项目实施中,提高建设标准,增强其防灾应对能力[2]。
把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升级扩面的重点,加快发展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保险。健全完善农业保险险种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积极促进农业保险保障范围由传统的产量损失补偿向市场风险补偿拓展,保险产品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延伸,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3]。
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充分动员区域内外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广播电视、农技耘APP、科技入户指导等方式,抓好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防灾减灾措施,形成抗灾自救、助农增收的合力[4]。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正确认识和加强重视。另外,还要通过完善体系建设、加强保险创新等方式,构建健全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切实降低农业损失、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