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刘玉文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3)
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多发于成年人,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痛苦。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小息肉我们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性的鼻息肉我们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通过临床的观察可知,鼻息肉的治疗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近几年的调查发现,采用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复发及并发症。过敏性鼻炎是指机体接触到变应原后而产生的鼻粘膜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根据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与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存在密切的联系,约20%患者的鼻息肉复发与过敏性鼻炎有关[1]。在本次探究中,我们探究了过敏性鼻炎对鼻息肉术后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鼻息肉患者210例患者。其中,单纯鼻息肉患者患者120例,男性64例,女性56例,患者的年龄为14~79岁,平均年龄为(42.81±7.69)岁;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患者的年龄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42.93±7.64)岁。本次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患者前两周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3)患者无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4)所有患者均已知晓并同意参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患者均进行鼻息肉内镜术,切除后的鼻息肉采用10%的甲醛进行固定,按照常规的方法制成石蜡块进行保存,然后进行总IgE阳性表达率跟Eos浸润水平的测定。具体的检验方法为:(1)总IgE阳性表达率测定。取石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的厚度为5μm,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进行;将切片置于枸橼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抗原修复,按照SP免疫组化染色步骤进行;然后进行DAB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最后镜检进行测定。总IgE阳性细胞以胞浆或胞膜内出现棕黄色为准。(2)Eos(嗜酸细胞计数)浸润水平测定。取石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的厚度为4μm,进行2R染色(2R染色可以将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特异性地染成粉红色以进行辨认),2R染色的步骤为采用1%2R染液进行染色30~40min、冲洗干净并置于苏木精染液中染色、冲洗干净并用1%盐酸乙醇溶液进行分化、冲洗干净并用弱碱水溶液进行显蓝、冲洗干净并用蒸馏水洗直至镜检着色程度满意、脱水后透明封固;2R染色完成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用高倍镜对特异性染色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观察,随机选取5个阳性细胞多的视野进行计数,取最后平平均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总IgE阳性表达率跟Eos浸润水平。其中,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方面,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除,内镜检查显示患者的窦口开放良好;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内镜检查显示患者的窦腔粘膜出现了部分水肿并且形成了新的肉芽组织;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内镜检查显示患者的窦腔粘连、窦口闭锁,鼻息肉出现了复发。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以及随访可以发现,单纯鼻息肉患者的显效为71例,有效为38例,无效为1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83%;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显效为27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2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1%。单纯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单纯鼻息肉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的总IgE呈现阳性表达,所占比例为43.33%;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的总IgE呈现阳性表达,所占比例为74.44%。单纯鼻息肉患者的总IgE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纯鼻息肉患者的Eos浸润水平检测结果为(37.84±8.74)个/HP,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Eos浸润水平检测结果为(64.38±9.07)个/HP。单纯鼻息肉患者的Eos浸润水平显著低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息肉是指赘生于鼻腔或鼻粘膜上的一种突出性的增生组织,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嗅觉退化或丧失等情况。目前在临床上大多数鼻息肉患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2],但通过调查可知,手术治疗在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根据国内外的探究可知,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与过敏性鼻炎有着密切的联系,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一般较差且容易出现复发。过敏性鼻炎是指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其发生涉及三个过程:一是具备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即特异性抗原;二是患者本身为过敏性体质,即特异性抗体;三是具有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个体发生应激反应的过程。根据探究可知,鼻息肉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上皮细胞的损伤,而过敏性鼻炎为鼻息肉的发病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跟其他细胞因子为鼻息肉的炎症微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条件[3]。
通过对两组不同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随访可以发现,单纯鼻息肉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单纯鼻息肉患者的总IgE阳性表达率跟Eos浸润水平均显著低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提醒我们在对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鼻粘膜是否存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作为患者术后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综上可知,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治疗的效果,而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复发等情况的发生,而过敏性鼻炎就是其中一个因素。根据探究发现,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会明显升高,对于患者的治疗极为不利[4]。因此在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进行相应的预防,提高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