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ICD-10编码分析

2019-01-05 12:42钱云李育梅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亚急性肝炎病毒性

钱云 李育梅(通讯作者)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统计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展成慢性, 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2]。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5型, 即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我国临床上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肝衰竭)、淤胆型和肝炎后肝硬变等五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黄疸和无黄疸两个亚型;慢性肝炎依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度,依据HBeAg阳性与否分为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该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抗病毒治疗;第八版《传染病学》中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肝衰竭一致,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又称爆发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又称亚急性肝坏死)、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衰竭)四个亚型。临床诊断中慢加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并入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根据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淤胆型肝炎是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也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可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两型,其中静止性肝硬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有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3,4]。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组织病理、临床表现及分期等复杂多样,临床诊断错综复杂。我国目前使用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仅仅依据病毒性肝炎分类的主轴心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根据不同病原学特征进行编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肝病专科医院的日常工作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ICD-10编码原则,对病毒性肝炎的编码进行了多次补充与扩展,然而新编码多比较零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1.2)中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存在的问题,以完善病毒性肝炎的编码库,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信息检索的可及性。

1.研究方法

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卷一[5]及相关文献资料,第八版《传染病学》中有关病毒性肝炎的内容,分析研究现行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1.2)中病毒性肝炎的ICD-10编码存在的问题。

2.结果

2.1 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1.2)中病毒性肝炎的ICD-10编码与最新版(第八版)《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不一致,其编码不能全面地反应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所有临床类型。

2.2 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1.2)病毒性肝炎的ICD-10编码的主要分类轴心是急慢性,其他细目的编码较随意,层次不清,无显著规律。

3.讨论与建议

我国在疾病分类的编码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ICD为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到90年代,做了较大的修改,而后建议使用第10版ICD,使用过程中发现ICD-10中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与我国现行通用的临床类型有很大的差别,若要直接应用第10版疾病分类编码,则不能够将所有的临床类型反应出来,综合以上,我们得出,可以在第10版编码原则下,保全类目表,增加第五位数的亚目表,尽可能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反应出来。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错综复杂,临床诊断名称繁多,疾病编码工作繁琐困难,扩展的编码层次不清,紊乱无序。现根据ICD-10编码原则、《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八版《传染病学》,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在保全其类目表和第四位数亚目表不变的情况下, 规范统一六位数细目,构建新的编码体系,并借鉴国家临床版疾病编码库的编码位数及其扩展码的编码形式(扩展码均放在亚目+00后面),以有效区分是否为新扩展编码,使新的编码库能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所有临床类型。现建议固定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中较常见分类的细目:黄疸01、无黄疸02、急性重型03、亚急性重型04、慢性轻度05、慢性中度06 、慢性重度07,慢加急性重型肝炎08,慢性重型肝炎09,淤胆型10,其他情况未说明11。可以结合临床诊断的实际需要根据编码规则相应补充,以满足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要,为相关的科研提供详细而具体的病历信息资料。

猜你喜欢
亚急性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