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奎
(青海省西宁市种子站,西宁 810016)
油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年产菜籽油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1%,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是全国春油菜最佳生态适宜种植区,所生产的春油菜籽粒饱满、出油率高,油菜籽含油率高达43%~50%,比冬油菜高3~5 个百分点,品质优、无污染。
油菜是青海省的第一大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8 万hm2。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油菜产量、抗逆性和改善品质的最有效途径。青海省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培育在春油菜区取得了很大成功,其种植面积约10 万hm2,约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60%,培育出以青杂5 号为代表的中晚熟杂交油菜10 个[1-2]、特早熟杂交油菜青杂7 号等品种3 个。杂交油菜以其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推广速度很快。目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增多,土地流转加速,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对杂交油菜品种的抗倒伏、抗病性等抗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品种栽培技术有必要集成推广。
青杂15 号是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继青杂5 号后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用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A 与半冬性恢复系4750R 杂交组合,于2019 年4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证号:GPD 油菜(2019)630030。该品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品种的抗倒性不强、不利于机械化收获等问题,可大幅度提高我国春油菜的产量和含油量。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在青海西宁全生育期约142d。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 对,叶缘锯齿状,蜡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匀生分枝类型,秆硬抗倒。株高158.7cm,有效分枝高度68.8cm,一次有效分枝数5.6 个,主花序长度55.5cm,主序有效角果数48.4 个,结角密度0.9 个/cm,角果长度6.5cm,每角粒数26.2 粒,千粒重为4.1g,单株产量20.1g,单株有效角果数194.0 个。菌核病发病率平均为2.6%,病情指数为1.0%,菌核病抗性表现为高抗。不育株率平均为5.4%,从苗期到成熟期生长势强且整齐一致,抗倒伏。芥酸未检出,硫甙29.96μmol/g,含油量44.16%。
1.2 抗逆性 2017 年、2018 年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调查,田间菌核病发病率平均为4.67%,病情指数平均为1.42%,分别比对照品种青杂5 号低8 个百分点、6 个百分点,抗病等级为高抗,抗病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倒伏指数为1.18,比对照品种青杂5 号低0.2,抗倒伏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品种。2017 年、2018 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青杂15 号种子中含油量达44.16%,比对照品种青杂5 号高1.33 个百分点。
1.3 经济性状 2017 年、2018 年参加国家品种试验,产量均排第1 名,每667m2平均产量246.47kg,比对照品种青杂5 号平均增产9.73%,其中2017 年增产7.29%、2018 年增产12.17%,是10 多年来我国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唯一比对照组增产5%以上的品种。
1.4 适种区域及季节 该品种适宜在北方春油菜区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抗倒伏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适宜在我国青海、甘肃、四川、宁夏等省区海拔2800m 以下和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无霜期较长的春油菜区春、夏季种植。
2.1 播前整地 油菜种子籽粒较小,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菜出苗和根系发育。做好播前整地作业,包括深耕、深松、灭茬、旋耕等,整地后达到土壤平整、疏松;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深松联合整地作业;使用免耕播种的地块应做好播前灭茬和地表处理,确保免耕播种机具顺利作业[3]。
2.2 种子要求与处理 种子质量达到GB4407 标准规定,在播种前采用有效防治跳甲、茎蟓甲等苗期害虫的杀虫剂与种子量1∶100 进行拌种,预防油菜病虫害发生。
2.3 播种 播种时间 甘蓝型春油菜播种提倡一个“早”字,当气温稳定通过5℃时及时播种。一般在3 月中下旬至4 月初开始播种。青海、甘肃播种期为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新疆、内蒙古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5 月中旬。
机械播种 用尿素2.5kg 与种子300~400g 混匀后用播种机机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播深4~5cm。可选以下3种机械:一是具有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等多种工序的分层施肥条播机、沟播机或少、免耕油菜播种机;二是油菜穴播机;三是整地、施肥、覆膜、穴播一体机。
人工撒播 每667m2播种量300~400g,撒匀种子后及时浅耙、耱地和镇压作业,使种子在土壤深度4~5cm 处。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 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3~5 叶期间苗。行距20~25cm,株距20~25cm。每667m2保苗1.5 万~2.0 万株。
2.4.2 合理施肥 结合中耕,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每667m2追施尿素4~5kg,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甘蓝型油菜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叶面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2.5~3m3、尿素10~12kg、磷酸二铵15~20kg,或采用油菜专用肥,肥料要求N、P、K 搭配,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为25~30kg。
2.4.3 草害防治 采用化学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的办法。化学除草采取土壤播前喷药整地处理或苗期机械喷药除草;机械除草采用播前整地除草和苗期中耕除草相结合的办法,防治草害发生。
2.4.4 虫害防治 预测预报与防治时期 油菜跳甲预测预报按DB63/T 803 标准进行,苗后防治适期为成虫始期至高峰期,每百株虫量达到50 头时即进入防治适期;茎蟓甲预测预报按DB63/T 805 标准进行,春油菜5 叶1 心至现蕾初期与茎蟓甲盛发期基本一致,茎蟓甲产卵前即春油菜5 叶1 心后进行调查。田间每株达到0.25 头即可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 优化作物布局忌连作,与非十字花科植物实行轮作2~3 年,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深耕晒垡减少越冬虫源。
物理防治 利用黄色、蓝色诱虫板诱杀油菜跳甲、茎蟓甲成虫,黄色诱虫板和蓝色诱虫板数量比例为3∶1,诱虫板规格:24cm×20cm。利用细铁丝将诱虫板固定在长50~60cm 的竹竿或木棍上,竹竿(木棍)插入地下7~10cm;诱虫板悬挂高度:板底边距离地面15~20cm;放置时间:油菜出苗期放置,一直保留到油菜抽薹期;放置数量:黄蓝板21~24片/667m2,按比例间隔均匀放置。
化学防治 播种前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拌种,严格按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进行拌种,拌种后焖种10~12h 晾干播种。油菜出苗后发现虫害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在油菜1 叶期、3 叶期,分别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叶面喷施。严格农药使用按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规定执行。
2.4.5 油菜菌核病防治 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采用杀菌剂(如每667m2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g、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g、75%的百菌清50g 等兑水15kg 均匀喷施于油菜花冠层、叶面。
2.4.6 灌溉与排水 在油菜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0%~60%。具有冬春灌溉条件的地方进行灌溉,保证出苗,蕾薹期、花角期各灌溉1 次。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田间如有积水及时排水。
2.5 收获 采用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2 种方式。各地应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
人工或机械分段收获 采用分段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种皮也由绿色转为红褐色时,采用割晒机进行割晒作业或人工进行割晒。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后熟5~7d(根据天气,晾晒时间可以再延长),成熟度达到95%后,用配有带式捡拾器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联合收获,一次性完成捡拾、脱粒及清选作业。在适宜的收获时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获效果,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
机械联合收获 采取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油菜籽水分18%~20%,完熟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油菜联合收割机有侧立刀切断装置,能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和清选等工作。联合收割机作业前,需对割台主割刀位置、拨禾轮位置和转速、脱粒滚筒转速、清选风量、清选筛等部件和部位适当调整。
2.6 储藏 收获后在晒场进行晾晒,水分≤12%时选用清选机或风选方式进行清选,净度达到95%以上出售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