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9-01-05 12:42于玲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
关键词:蛲虫寄生虫病驱虫

于玲

(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寄生虫病防治科 吉林 132001)

寄生虫病为常见慢性疾病,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各异;寄生虫病在临床上具有复杂多样的病理表现,同时其疾病分布广泛,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可见,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体寄生虫为一类真核生物[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其复杂的生活史及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既不同于普通的经济动物,又不归属于微生物,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长期以来并不理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传染性疾病研究及热带病研究中的内容显示,2018年公布要求重点防治的 10 种热带疾病中,有7种为寄生虫病,虽然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医疗环境的改善,在生活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寄生虫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我国仍然有多种寄生虫病流行[2]。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病症机理,探究寄生虫病的防治方向,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寄生虫的类型

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类型繁多,致病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且根据不同条件,其分类标准也并不一致,常见类型包括螨虫、吸血虫、绦虫、钩虫、疥虫、蛲虫、弓形虫、蓝氏贾第虫等。

1.1 寄生时间分类

根据寄生时间因素,可将其分为暂时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顾名思义,暂时性寄生虫的治疗难度相对较低,多源于寄生虫在摄食过程中,短时间逗留于宿主体内的情况,通常此类症状,当寄生虫达到某种寄生目的后即会离开,常见类型包括昆虫类的雌蚊等,值得注意的是,暂时性寄生虫疾病存在定期寄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如马胃蝇幼虫,因其会定期寄生于马胃部而得名[3]。另一方面,永久性寄生虫即寄生虫整个生活史都将寄生于宿主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日本吸血虫、猪旋毛虫等,此类症状通常较为严重,且治疗难度较高,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疾病类型之一。

1.2 寄生部位分类

根据寄生时间分类的理论,临床上常根据寄生部位的差异对寄生虫病进行区分,即体内寄生与体外寄生,顾名思义,体内寄生即完全寄生于宿主体内寄生虫疾病,主要部位包括肾脏、肺、肝、肠道等,此类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病因,常见日本吸血虫、姜片吸虫等类型。同理,体位寄生即寄生于宿主体外的疾病类型,于人体而言,多寄生于皮肤表面、表皮内、头发内等部位,多见于虱、疥螨等。

2.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不同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差异巨大,通常寄生虫分布于人体小肠里,如血吸虫,多源于饮食不洁,其幼虫囊虫多分布于肺部,阴道毛滴虫多分布于阴部,此类寄生虫病将直接导致其器官损伤,同时,寄生虫均有一定程度的营养掠夺能力,很容易导致炎症、血管阻塞等疾病。蛔虫多源于摄食传播,孵化后刺穿人体内脏壁,随后进入血液,经血流进入肺部,若经咳出、吞咽,将再次回到内脏,很容易引发发烧、疲劳、过敏、皮疹、呕吐、腹泻及神经问题。血吸虫将直接损害患者器官,成虫能寄生在人类宿主身上数十年,可能数年不显示任何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热、疼痛、咳嗽、腹泻、肿胀、昏睡。绦虫多通过污染食品渠道传播,作用于人体容易造成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等症状。蛲虫可直接导致蛲虫病,其虽然不会进入血液,但可在体外产卵,因其肛周搔痒,引发炎症[4]。

3.寄生虫感染的防控措施

3.1 驱虫

驱虫是抑制寄生虫疾病最直接的防控措施之一,其主要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感染风险,可强化流动人口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强化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的管理,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护易感者,另外可选择驱避剂涂抹皮肤,达到驱虫效果的最大化[5]。

3.2 治疗性驱虫

治疗性驱虫多应用于已染病的患者,治疗性驱虫需结合寄生虫病的特点,开展对症治疗,控制相应的剂量,以求在杀灭寄生虫的同时,保持人体不受侵害,入针对血吸虫病可选择服用吡喹酮本药,蛲虫病可服用肠虫清,蛔虫疾病选择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等,而在疾病早期或疑似感染前,同样可选择相关药物达到预防效果[6]。

3.3 预防性驱虫

预防性驱虫范围可逐步扩大,针对人体进行预防管理后,可针对已感染寄生虫的家畜进行预防,采用药物预防与物理预防两方面,合理控制驱虫时间,如养殖场需保持2次/年的驱虫频率,在春夏两季加强对寄生虫病的关注与预防,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7]。

3.4 消除传播媒介

寄生虫病在本质上属于传染病,通过切断传播媒介一直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针对威胁人体的寄生虫病,需首先提升对无脊椎动物的关注,根据其染病情况,选择相应的灭杀方法,避免家禽、牲畜的感染,利用化学方法,如喷洒化学药品等生物学防控措施,同时强化饲养管理,提升牲畜、家禽的抵抗力,人在接触过程中,需做好防护措施,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寄生虫病的传播[8]。

4.结束语

深入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明确其对人体的危害,并采用相应的预控措施,通过驱虫、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清除外界环境虫源、切断传播媒介等多个渠道,多管齐下,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即可有效提升寄生虫病的防控效果,保障大众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蛲虫寄生虫病驱虫
外环境蛲虫卵检测时间与蛲虫反复感染的关系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宝宝挠屁屁是蛲虫感染吗
香榧驱虫述古今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猪场防暑与驱虫
成人阑尾蛲虫病合并阑尾炎1例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寄生虫病
海口市私立幼儿园蛲虫病感染现状及监护人员健康知识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