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05 12:06:16邓小菊
医药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舒适度导管化疗

邓小菊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近年来各类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均出现了幅度不一的增长趋势,且大部分肿瘤在发病前期均无显著临床症状或指征,导致患者在临床诊疗中确诊为中晚期肿瘤的概率较高,致使大部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不具备相应手术指征,须接受化疗延长生命周期。化疗作为临床常见肿瘤治疗方法,通过静脉药物输注以起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但治疗所需周期较长,对患者静脉损伤较大,而传统留置针穿刺法在临床治疗中所具有的不良事件风险较高,易增加患者诊疗不适,影响治疗进度和效果[1]。因此,为观察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在临床护理中对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纳入本院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常规化疗的肿瘤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20例。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72例,肺癌患者35例,乳腺癌患者13例;研究组120例患者中,其中消化道肿瘤患者75例,肺癌患者34例,乳腺癌患者1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在实际化疗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及临床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对患者实施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予以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定时观测,避免脱针、药物渗漏等事件的发生。予以研究组患者彩超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及相应护理:(1)穿刺方法:在彩超仪器辅助下PICC穿刺置管。①穿刺前: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步骤进行洗手,佩戴口罩,准备穿刺物品等穿刺前常规准备,确保穿刺环境的干净整洁。②穿刺:选定穿刺部位后需在保证患者舒适感前提下,向患者告知疼痛程度并嘱咐其术中配合,并辅助患者摆放体位。③置管长度测量:正确长度为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测量穿刺点至右锁骨头向下至第三肋间距离;测臂围,肘窝以上10cm处。④打开无菌包后佩戴无菌手套,对穿刺上肢先酒精后碘伏实施消毒,各三遍。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检查导管,预冲导管、湿润导管、撤除部分导丝再修剪导管。超声保护套套好超声后,于穿刺位置上方扎止血带,经超声确认血管位置后,根据超声影像以15~30度夹角将穿刺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松止血带,其后根据血管超声影像将MST导丝在穿刺针辅助下,送至穿刺血管内10~15cm后退针,并开启安全装置,留导丝在血管内。其后采用1ml注射器扇形注射0.3~0.8ml麻药。用破皮刀破皮后,沿导丝推进插管鞘。然后将导丝和扩张器同时撤出,留插管鞘在血管内,大拇指做封堵动作。置管时需缓慢送管,当送至一定长度后嘱患者转头,将导管全部送至0刻度后,缓慢从血管内撤出插管鞘,并慢慢撕开。其后利用超声检查颈部,确定无颈内静脉异位后抽回血并实施脉冲撤出导管导丝后,正压封管。(2)护理方法:①置管后固定护理:待穿刺成功后,需根据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可先对PICC置管周边皮肤组织使用酒精进行消毒清洁,其后选取大小合适的敷料或医用胶带进行固定。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留置管的有效观察,避免患者因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脱管等问题。对于已脱管的患者应选取其他部位进行二次穿刺。②导管清理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由于药物沉积及自身体液分泌影响,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化疗中药物滴注速度及导管检查情况,判断堵塞情况,可根据实际堵塞进行导管清理或二次穿刺。其次,在治疗结束后应对导管及时予以正压封管,能有效的降低堵管的发生率。③治疗护理: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中,受到疾病症状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双重影响,患者不适体感较多,易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治疗或降低治疗配合度。对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化疗情况进行询问,对于出现不适反应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滴注速度或采取其他不适体感缓解措施。④穿刺部位观测: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穿刺部位各类问题的发生对于PICC的留置时间和治疗进度均具有一定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中对穿刺部位周边组织的变化进行观察处理,并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对于穿刺部位出血患者,需及时撤下导管,撤下导管后需对穿刺部位立即实施按压,待止血后,用医用纱布清理渗血,待二次穿刺;对于穿刺部位出现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是否观察保留,加强局部换药,并输注相应抗生素予以治疗,且导管内使用抗生素封管。对于感染治疗无效者则拔除导管;对于出现静脉炎情况的患者使用喜疗妥涂抹,TDP烤灯,观察,尽可能保留导管[2-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穿刺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穿刺指标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治疗舒适度;(2)采用本院自制化疗舒适度及护理满意表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查。治疗舒适度由患者根据自身治疗体感进行打分,十分制,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护理满意度共设置50题,包括穿刺情况、导管置留情况,总分为100,较满意为80~6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穿刺指标对比

经调查统计对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83%(109/120),患者治疗舒适度为(5.62±1.4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50%(117/120),患者治疗舒适度为(7.41±2.03),研究组各项穿刺临床指标(穿刺针留置时间、治疗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χ2=4.8546,t=7.9334,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120例患者中,对治疗中护理满意者42例,较满意者60例,不满意者18例,总护理满意度为85.0%(102/120);研究组120例患者中,对治疗中护理满意者52例,较满意者63例,不满意者5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5.83%(115/120)。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χ2=8.1266,P=0.0044)

2.3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穿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穿刺不良事件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120例患者中共发生15例不良事件,其中渗出6例,静脉炎3例,外渗2例,感染2,导管堵塞者2例,总发生率为12.5%(15/120);研究组120例患者中共发生4例不良事件,其中穿刺部位感染者2例,导管堵塞1例及导管移位1例,总发生率为3.33%(4/120)。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各类穿刺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χ2=4.7300,P=0.0296)

3.讨论

彩超下PICC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该项辅助治疗技术在对肿瘤患者的临床化疗中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为患者化疗药物静脉输注提供了较为便利的输注条件。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舒适度、总护理满意度及化疗过程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肿瘤患者常常需要多程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长期反复大量使用化疗药物会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脱水变性,对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血管硬化,形成静脉炎;另外,留置针穿刺部位在外周小静脉,小静脉血流缓慢,没有充足的血液稀释化疗药物,也会造成血管的损伤;还有血管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外界温度偏低,血管痉挛收缩会造成穿刺困难及多次穿刺,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产生不适体感。而彩超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主要穿刺部位位于上臂,选取穿刺的血管内径相对较大,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速度快,导管尖端位置到达上腔静脉,化疗药物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损伤小且置管位置隐秘可保护患者隐私,患者置管后带管舒适、行动方便,患者心理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采用彩超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辅助患者进行化疗,可有效提升化疗中针头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降低穿刺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导管化疗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癌症进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