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琴,邓宣胜,杨新建,皮秀权,何文远,谭 兵
(利川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利川 445400)
马铃薯是利川市3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40万亩)以上,年均总产量约30万t。据统计,2016年利川市马铃薯产值约3.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0.9%,是利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作物种类。利川地处武陵山区,地貌条件决定了当地马铃薯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多半呈分散零星的小面积种植模式,不利于商业化发展。目前,当地种植马铃薯多半用于农户家庭食用或用作牲畜饲料,商业化程度较低,农户收益较低,马铃薯产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实践,建立了1套马铃薯产业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传统马铃薯产业焕发新活力,成为促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优质产业。
利川市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旅游资源丰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与工业污染,旅游业成为利川市一大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其本身旅游城市的优势,结合规模化马铃薯种植,可以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马铃薯特色的民宿旅游景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第21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参观基地位于利川市团堡镇四方洞村,虽然四方洞村土地较为集中,但农户种植的作物品种多种多样,山药、甘蓝、白菜等作物零星分布,这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商业价值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观念的改变、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由市场主体统一经营农村土地逐渐成为新的土地经营模式[2]。在此基础上,团堡四方洞村山区马铃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通过实践发现,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一方面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耕地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利川市团堡镇四方洞村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共计266.67 hm2(4 000亩),其中四方洞村核心区面积97.07 hm2(1 456亩),周边辐射面积169.6 hm2。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由当地市场主体统一管理,病虫害防控质量高,生产标准整齐划一,商品规格高。
利川市成功打造“小猪拱拱”马铃薯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小有名气,利川“小土豆”在电商平台上卖出19.8元/kg的高价,2018年销售“小猪拱拱”马铃薯1 500 t以上,2019年签订马铃薯生产订单超过1 000 t。
农旅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通过团堡镇四方洞村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的打造,农村环境改变明显,逐渐成为利川优质民宿旅游资源。
团堡镇四方洞村交通不便利,农田质量一般。在打造利川市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的过程中,市政府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融合在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之中,通过各方协力合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和农田基本条件,为建设山区马铃薯规模化基地奠定了基础。
利川市马铃薯生长季节气候潮湿多雨,马铃薯晚疫病成为影响当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难题,若遇上马铃薯晚疫病集中爆发,马铃薯种植将遭受极大损失,这是多数农户和市场主体放弃马铃薯这一传统作物的重要因素,也是利川市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困难。利川市政府通过探索农业保险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应用机制、改善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组织体系建设、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等方式,在利川地区推广使用马铃薯农业保险,极大地减轻了种植户所承担风险。
通过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仪,实现了全市马铃薯主产区全覆盖,利用现代科技提供及时有效的马铃薯疫情信息,确保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同时,整合全市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完成乡(镇)、村及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网络连接,全面、及时、准确、免费传递马铃薯市场预测、病虫害防治、远程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最新动态信息,使种植户摆脱信息单一、封闭的现状,充分发挥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的优势。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有效合作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过于威严,使得学生对其过于畏惧,便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应该适当放低自己,做到和学生平起平坐,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也可适当参与到合作中,拉近师生关系。
马铃薯基地采用一垄双行,大垄距、小行距、净作模式,垄距1.3 m,株距0.25 m,667 m2施有机肥600 kg、复合肥40 kg。按照统一良种、统一播种、统一规格、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标准收获的技术要求,加强田间管理和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在管理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进市场主体流转土地,同时、同步构建“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发展马铃薯基地。
一方面,在结合高标准、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基地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在农田道路两侧种植观赏树木和花卉,打造景观型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与商品薯生产相结合,利用每年马铃薯开花期举办马铃薯花观赏活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利川市马铃薯传统文化,发展农耕文化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产业。
山区马铃薯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从产量上和平原地区马铃薯竞争;在山区,大规模发展马铃薯需要解决的一大实际问题就是生产之后的销售问题。利川市结合自身优势,针对当地特色小马铃薯,打造利川本土硒马铃薯品牌“小猪拱拱”,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做出名气并成为第1个马铃薯专业品牌。品牌化经营对马铃薯的规格和品质要求较高,传统的零星种植模式质量把控不严、标准不一;通过对利川地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的实践,发现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对提升马铃薯品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川市团堡镇四方洞村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建设,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多种增收途径:一是市场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二是市场主体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贫困户获得佣金;三是由市场主体收购马铃薯鲜薯,贫困户获得商品收益;四是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按照农旅融合标准打造民宿旅游兴起后外来旅游人员增多,贫困户收益间接增加。
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大型农用机械在山区使用不太现实;在劳动效率上,由于山区缺乏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专用机械,劳动效率较低。
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农村大多数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中所雇佣的劳动力多为50岁以上的农民,劳动力短缺问题明显。
高标准打造的农旅融合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有别于传统单一的种植基地,在管理模式上以单一的作物种植基地模式管理是不科学的,需要开创新型管理模式。
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对劳动力要求较高,为提升劳动效率,农业机械的使用势在必行。现有农用机械大多适用于平原地区,这类机械在山区的实用价值不高。考虑到农村青年劳动力欠缺的情况,应针对山区地形条件,研发小巧、实用、便于操作的农用机械。
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成本较高,对投入收益的期望值也高,传统发展模式势必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对收益的期望值;因此,山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只能走优质、高端、生态的路线。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做到农旅融合,从多种渠道获得收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谋求最有利的发展模式将会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的方向。
更高的生产标准要求对当地农户的个人素质要求也更高,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可靠保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仅从技术上更新知识、推广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同时也要从思想上提升农民的认识高度,拓展思维模式,使农户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思想中解脱出来。
农旅融合发展对马铃薯基地种植标准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做到高质量、高标准,同时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基地整体效果的美观程度;在马铃薯播种前期,管理者就应该做好整体效果的规划,这对基地管理者的要求高于普通规模化种植基地,传统种植基地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的管理要求,在管理模式上需要适时创新来迎合现在更高一级的管理要求。
实践证明,山区马铃薯发展必须从高端、优质、生态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通过“基地+品牌”的方式将马铃薯品牌运营和规模化种植基地结合起来,将是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