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利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鼻咽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法,但放射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发生口腔粘膜反应并发症[1],严重时会引起口腔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有患者放弃治疗[2]。我院以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全方位护理对放射治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效果展开观察,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治疗前口腔粘膜完整;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及合并重大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8~86岁,平均(53.22±11.42)。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9~82岁,平均(54.01±12.15)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明显。
对照组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临床综合干预措施。
1.2.1 放射治疗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做好放射治疗准备工作后,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将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详细告知患者,讲解放射治疗的方法及效果、可能发生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做好患者心护理疏导,介绍放射治疗成功典型病例,消除或缓解治疗中恐惧紧张的情绪。放射治疗前对患者作常规口腔粘瞙进行评估并记录,凡有牙齿疾病患者指导其到牙科进行检查治疗[2]。对家属进行同期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放射治疗相关知识和病情观察要点,掌握放射治疗反应应对方法,充分发挥家庭作用。
1.2.2 放射治疗中护理 口腔护理放射治疗期间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多在放射治疗剂量达20~30Gv(照射10~15次)时出现[3]。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变化。对患者的口腔pH值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来选用合适的漱口液,维持口腔pH值在6.5~7.5之间[4]。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1.2.3 放射治疗后的护理 在经过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唾液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口腔黏膜也会变得干燥,因此,需要时常准备饮用水来湿润口腔,并进行舌卷动、前伸、后缩等动作,并配合适当颈部锻炼,提高颈部肌肉能力。每日评估口腔黏膜,若出现放射治疗性口腔黏膜炎,则以口腔pH值为参考,漱口液漱口,Ⅱ、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者,用碳酸氢钠漱口,Ⅰ级患者多贝氏漱口液漱口。
①患者及家属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评分;②放射治疗期口腔黏膜炎发生率;③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④护理满意评分。
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
对照组患者及家属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评分(92.12±7.1)、护理满意评分(97.37±1.23)高于对照组的(75.11±10.22)、(90.28±5.22)(t=4.39,t=3.22,P<0.05);口腔黏膜炎10例(16.67%)、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7.22±2.11)天,低于对照组19例(31.67%)、(9.85±3.14)(χ2=6.87,t=3.09,P<0.05)。
对鼻咽癌临床治疗方式首选放射治疗,伴随放射治疗技术的持续更新与完善,鼻咽癌生存率得到大幅提升,尽管放射治疗能对肿瘤细胞增殖施加有效控制与抑制,预防其转移与扩散,但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5],鼻咽癌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口腔黏膜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心护理负担,甚至有患者无法忍受而放射治疗弃治疗[6]。
治疗时不但要准确选择放射治疗射靶点及放射治疗射剂量,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关注放射治疗副作用,采针对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7]。对于口腔黏膜反应,护理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放射治疗前后全方位的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全身护理,增加患者对鼻咽癌以及放射治疗的认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放射治疗期间,家属是患者最关键的看护患者,也是最重要的支持来源,本文重视家属的参与,使患者心护理和生活得到最大支持和照顾,坚定了治疗的信心,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结果对照组患者及家属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评分(92.12±7.1)、护理满意评分(97.37±1.23)高于对照组的(75.11±10.22)、(90.28±5.22)(t=4.39,t=3.22,P<0.05);口腔黏膜炎10例(16.67%)、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7.22±2.11)天低于对照组19例(31.67%)、(9.85±3.14)(χ2=6.87,t=3.09,P<0.05)。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应用于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将护理工作贯穿至放射治疗前、中、后整个过程,使患者及家属鼻掌握咽癌、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对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信心及依从性,有效减轻了局部放射治疗性口腔反应,确保放射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