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韵诗 田蒋为 余伯阳(通讯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1198)
生脉散是益气复脉的古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始见于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医学启源》[1]。方中人参性甘寒温,益气生津;麦冬甘寒、清热养阴;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具有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效[2]。在临床研究中,生脉散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生脉散能有效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3]。其机理为通过控制心肌细胞内K+、Na+、ATP酶的活性,提高核糖核酸和心肌糖元的含量,显著增强DNA的作用,有效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使心肌ATP含量增加,从而为肌纤维蛋白、肌凝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并为缺血心肌提供收缩的能量[4]。
生脉散可增加小鼠在低压条件下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对两组缺氧条件下的小鼠分开处理,实验组使用生脉散,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存活率37.7%,而给药组存活率63.3%,差别显著。表明本方能减少心肌对氧的消耗,提高缺氧下心肌的耐受性[5]。
余微等[6]对该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电生理条件下,利用在体记录家兔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技术,对生脉液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生脉液提高了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同时增加了0相去极化速率,减轻心肌缺血后由垂体后叶素导致的电生理改变程度,从而增加心脏的电稳定性,有效避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生脉散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及心肌缺氧缺血再灌注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均有保护作用[7]。此外,生脉散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8],以及通过调整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达到加速乳酸的清除代谢进程和抗疲劳目的[9]。
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对缓解心绞痛发作,减轻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心肌损害,加速其修复,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良好作用。通过生脉散辅助疗法,代娜等[10]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评分有所下降,心脏功能提高,表明疗效确切。
生脉散对于各种心律失常均具有良好的疗效。生脉注射液与胺碘酮合用[11],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相比,可提高抗心律失常作用,治疗效果良好。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吕予等[12]发现患者心电图心率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学表现好转,临床效果显著。
生脉散能有效改善阴虚、气虚或阴气两虚型的病毒性心肌炎。欧氏[1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生脉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C 150~30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生脉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7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临床上,郭艳华等[14]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黄芪生脉散辅助疗法,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提高,表现为心肌酶水平明显下降。
生脉注射液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有良好的正性肌力作用。对于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王晓霞等[15]实行了生脉散加味治疗,并且观测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BNP)指标之间的变化。发现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改善,BNP水平明显下降。研究表明了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心衰有良好的成效。
生脉散作为中医著名传统古方,处方组方精当,配伍合理,治疗范围广且毒副作用小,特别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但同时仍有缺陷,例如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不深入,剂量使用和疗程没有统一,临床实践中缺乏大样本研究等。因此,在今后关于生脉散的研究上,应注意对作用机理的探讨,作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从而增加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