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显文
(梧州市工人医院普外科二区 广西 梧州 543001)
结肠癌及直肠癌作为我国常见的肿瘤多发疾病,近些年发病率逐年递增。对此通常对患者早期诊断,条件允许情况下展开手术治疗,配合其他辅助治疗。经临床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发现腹腔镜结直肠癌在临床治疗,行根治术治疗安全有效,相较传统开腹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优势较大[1]。针对临床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笔者查阅近些年相关文献,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现综述如下。
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内容理念,能够向患者家属介绍具体情况,介绍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治疗的具体过程,并且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的成功治疗案例以及加速康复良好效果的案例,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协作[2]。谢立飞,江志伟等人[3]提出需要术前展开心肺运动锻炼,尽早的鼓励患者能够口服进食并尽早的下床运动,从而吸引患者可以主动配合。
张蕊提出[4]在常规围术期的准备理念内,术前肠道准备能够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少吻合口漏以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相关研究报道发现,术前机械灌肠等肠道准备措施,是主要刺激患者机体的来源会引发患者明显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但在王希,黄建华等人[5]经研究发现,术前肠道准备并未对减少吻合口及感染并发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因此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胃肠道手术的胃肠减压管不常规性留置安全可行,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王璐[6]认为一般来讲除了患者需要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是耗时较久的大手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均不建议放置导尿管,如果必须放置需要尽可能降低导尿管对患者泌尿道造成的刺激,并且及时在术后拔出[7]。
董长秀等人[8]经研究发现,患者运用硬膜外麻醉,能够很大程度帮助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也有马春娥等人[9]研究证实两组对照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发现硬膜外麻醉相较全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评分改善较好。
在对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过程中,贺咏宁,李观华[10]提出需要避免术中患者出现体温降低的情况,低体温作为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也有其他临床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发现[11],假若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并发症,身体会逐渐减缓对麻醉用药的代谢速度,所致患者机体出现凝血障碍情况,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效发挥。除此之外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还极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血供[12]。王鸿波,王文娟等人[13]经研究提出维持患者术中体温至关紧要,在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输入液体温暖保持体温正常,还需要提升手术室的环境温度。
刘鹏,李靖锋[14]提出患者术中需要注意补液量,尽可能的避免减少补液量,运用药物实现收缩扩张,维持血压稳定。通过置入引流管针对不同手术的不同处理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运用放置。
肖凌晖等人[15]经研究提出运用预防性镇痛结合多模式镇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急性疼痛逐渐转变至慢性疼痛。通过运用自主控制镇痛泵止痛,联用其他影响消化功能较小的止痛药物配合镇痛。但同时杨海容,黄陵川等人[16]也经研究提出需要尽可能减少应用副作用较大的镇痛药物。
陈忠彪,黎木淦[17]经研究认为结直肠癌术后,可以在患者的肛门恢复正常排气之后即可进食,从而有效降低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研究者提出可以术后1~2d内恢复小肠功能,假若并未存在呕吐及腹胀,患者可以尽量减少口服饮食,提早饮食时间至术后4h,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下,予以患者肠内营养。在患者术后尽可能给予多方面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尽早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18]。
周雪玲,蔡蕾等人[19]提出除了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及耗时较久的大手术,需要放置导尿管,其他应当尽可能避免或者尽早拔除导尿管。在围手术期过程中还要适当补液,孙振青,李茂新等[20]研究者提出,适当减少围手术期补液,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作为系统性临床护理模式,在接下来需要展开临床更丰富的研究,让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均能够对康复外科充分理解,从而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更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