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景潇 广电计量检测(沈阳)有限公司
当前转基因食品已成为多个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话题,这类食品主要在实验室内生成,对动物或植物基因进行改造,然后通过种养殖,最终制造出相应的食品,供消费者食用。随着市面上转基因食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人们对其保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感叹科技进步与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在担忧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威胁人体健康。
对转基因食品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依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转基因食品的外源蛋白质分离,同时与显色酶产生反应,达到分离检测的效果。对转基因食品展开不可溶蛋白质检测分析时,可以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技术,判断转基因食品内部蛋白质的含量,同时与蛋白质的预定限制进行对比,从而了解食品质量,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
2.2.1 数字PCR检测技术
数字PCR检测技术是PCR技术中的一种,是继定性PCR检测技术和荧光PCR检测技术之后的新应用。该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统计学理论知识,将转基因食品样品进行大倍稀释,反应孔内只有一个模板分子。以往的PCR条件下,扩增后会产生荧光信号反应孔,据此判断转基因食品样品的实际含量。如果样品浓度较高,各孔内不只有一个模板分子,按照泊松概率分布原理计算出转基因食品样品浓度与拷贝数。数字PCR检测技术不依靠扩增曲线定量检测方法,可用于基因分型与单细胞领域。想要完成转基因食品的定量分析检测,需得到外源基因拷贝数。
2.2.2 多重PCR检测技术
对转基因油菜、玉米、大豆等食品进行检测时可采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兼顾使用,凭借电泳法的高灵敏度,可产生较好的检测效果。不仅如此,多重PCR检测操作简单,特异性明显。对转基因食品原材料与加工产品进行检测时,该方法的应用可提高检测灵敏度,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有效。检测转基因大豆时应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排除假阴性,将大豆肌动蛋白与外源凝集素的基因展开对比,该方法具备更好的检测效果。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析检测时可使用光谱分析技术,依靠近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达到检测效果,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内部分子机构信息。应用该技术时需要绘制光谱图,使用模拟软件将转基因食品的分子结构同非转基因食品做对比,按照对比结构展开非期望效应分析。得到的非期望效应分析结果能够作为实验评价依据。当前光谱分析技术已经被用于转基因番茄和玉米的鉴别中,可达到转基因食品无损快速检测的目的,凭借着技术非破坏性与无污染的特点,已在农产品食品分析中广泛使用。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展开转基因食品检测,将转基因食品的生物体作为检测对象,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将食品DNA按照一定顺序与规律排列在玻片上,最终形成微矩阵。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技术处理基因序列,从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基因特征与生物信息,精准检测基因表达特征,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无害。
食品大豆油经过各道复杂加工工序后,其中的DNA会被降解甚至是破坏,这为后期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工作带来困难,检测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可根据DNA融于水溶液的特点,在食用大豆油中加入TE溶液,对食用油脂进行洗涤,保证DNA的成功提取。随后,改进DNA提取方式,应用PCR检测技术或光谱分析技术等检测方法排除食用大豆油的假阴性可能,提高检测灵敏度,使转基因大豆油的核酸检测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同时也可以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借助PCR技术的高灵敏度,达到转基因食品快速定量与定性的检测效果。当前定量与定性检测已成为转基因食品检测发展趋势。
在当前与未来的发展中,为了保证人们的饮食健康,对转基因食品展开更为精准、高效的检测更为必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更新发展。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对现有检测技术展开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色谱技术、近红外波普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等先进检测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并在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同时,检测技术的精准程度提升、检测成本下降也是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例如,依托巢式PCR技术,能够在转基因成分为0.02%时实现目标成分(转基因成分)的检出,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当前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适用范围与使用优势不同。随着转基因食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有必要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细化与研发,为不同转基因食品提供不同的检测方法,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