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延国
(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 昆山 215345)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1]。临床中,根据有无器质性疾病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而功能性便秘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对60岁以上人群调查表明,慢性便秘患者高达15%~20%[2]。便秘危害众多,可导致痔疮,有结肠恶变可能,心脑血管患者便秘可诱发脑出血、心梗等,便秘在肝性脑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起了一定作用[3]。毒素的吸收和沉积可导致躯体不适,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严重危害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2013年中国便秘指南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正常传输型、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四种[4]。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着眼点:增加肠内水分含量,促进肠液分泌,促胃肠动力,治疗药物类便秘,调节肠道菌群失调[5]。虽手段众多,往往不良反应较多,效果差强人意,有时往往无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解决大部分便秘问题。
便秘散见于中医学诸医籍中,称“大便难”、“脾约”、“阳结”、“阴结”、“大便秘涩”等。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与五脏关系密切。中医内科学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分为气秘、冷秘、热秘,虚秘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6]。
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2009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将慢性便秘分为肠道湿热、肠道气滞、肺脾气虚、脾肾阳虚、津亏血少5个证型[7]。治疗上可谓百家争鸣,从脏腑着手,或从气血津液着眼。前者如徐年年等从肺论治功能性便秘[8];卢春茜温阳健脾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9];张东岳从脏审证求因,运用调心、疏肝、理脾、肃肺、益肾五法论治便秘[10]。后者如樊艳等从气虚立足,运用黄芪汤治疗便秘[11],颜帅等运用养阴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12],并通过治疗便秘方剂的频次分析探讨从气津论治便秘[13]。乐音子等更是明确总结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治疗便秘的经验[14]。更有甚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15]治疗便秘,取“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意。虽方法众多,验之临床,仍不能满足需要。本文另辟蹊径,从燥湿角度入手,平调燥湿治疗功能性便秘,因比较契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治疗便秘效果较好,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内经》曰:“太阴司天,湿淫所盛大便难”[16],明确提出湿邪与大便的关系,名医叶天士对于脾胃虚寒,寒湿凝滞之大便不畅,大便不通喜用生姜汁滑肠通便,或以半硫丸温阳通便[17]。《伤寒论》条文“胃中有燥屎五六枚[18]”,并运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治疗阳明燥化所致的便秘。可见,燥邪和湿邪均可导致便秘。
《内经》明确指出 “年四十后,阴气自半也”[19],老年人肝肾精血渐亏,肠道失润,内燥也易导致便秘。另一方面,人至中老年后脾胃功能渐衰,水谷不能很好的化生精微,易致湿邪内生。同时,燥热便秘被大家广泛接受,也导致临床中大量使用苦寒通腑药物,直接导致了脾胃阳气虚馁。最后,现今医疗现状中,人们较早、长期的应用寒凉药物,尤其是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脾胃阳虚,寒湿内生。综上,老年人的体质特点较为复杂,多燥湿相兼,既有肝肾阴虚导致的内燥,又有脾胃阳虚导致的寒湿。
清代名医黄元御更是明确总结了从燥湿角度治疗便秘的经验。其代表著作《四圣心源》多从六气从化角度论述疾病,其中,便坚根原中论述“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其气皆燥。”,“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20]推而申明之,胃属土,湿为土之气,配属六气,胃为阳明燥金。故,胃可以燥化,可以湿化,大肠以燥金主令,一般多燥化。
先圣后贤如此,联合临床症状、患者体质特征,可从燥湿角度治疗便秘。《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1],辨阴阳成为辨证的最高境界。但,阴阳是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只是个总纲。“阴阳不可见,寒热见之”,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说阴阳不可见,燥湿见之。因此,从燥湿角度治疗便秘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联合患者的体质特点,平调燥湿法成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一个重要治法。
平调燥湿法,主要用于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辨证要点为:粪如羊屎,色黑不黄,坚涩难下,胃脘胀满不适,食欲减退,胃脘冷感,或有胃痛,疼痛喜温恶寒,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此种类型的便秘,虽系大肠之燥,而根源在于土湿。因此,本法治疗的重点仍是胃中寒湿,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变证丛生。伤寒阳明之便结,胃肠皆燥化,不适用本法治疗。然,理论上还可以出现胃之寒湿而肠之热燥、脾之寒湿而肠之热燥等可能,况临床中患者病情往往错综复杂,不能死板硬套,仍需准确的辨证治疗,心中不能存有成见。
6.1.徐××,女,54岁,年轻时大便偏于干结难解,后间断服用成药麻仁丸,大便尚能1-2日一行。近一年来,服麻仁丸效果欠佳,遂就诊于某中医门诊,视其处方,清润之品居多,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蒌等,不吃则便秘,吃了反倒是拉稀,大便一日3-4次,质稀不成形,渐至乏力、纳差,患者甚为苦恼。就诊于余,刻下:大便4-5日一行,粪如羊屎,色黑,纳食不香,腹胀不适,舌质淡红,苔薄腻而白,脉弦。辨证属胃湿肠燥,治拟温胃化湿、润肠通便。处方:姜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桂枝10g、六神曲15g、焦山楂15g、生白术15g、枳壳10g、木香9g、火麻仁15g、肉苁蓉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诉服药后大便已得畅解,纳谷渐增,腹胀已除,苔腻渐化。脾胃寒湿渐化,原方去木香、枳壳,再进七剂。后以此方加健脾益气之品,调理一月而安。
按:本例患者平素便秘,服清润富含油脂之品后大便粪质反到变得极为稀薄,肠道极易激惹,类似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四诊合参,辨证为胃湿肠燥,胃中寒湿,胃纳失司,故见纳食不香,肠中寒燥,寒主收,性凝滞,故粪如羊屎,色黑为寒水之色。寒湿凝滞气机,脾胃气机不利,故见腹胀不适。苔白腻提示寒湿,脉弦提示气机不畅。治当温胃化湿、润肠通便。方中二陈化湿和胃,加焦山楂、六神曲和胃助化,枳壳、木香疏利脾胃气机,本方妙在桂枝、生白术、肉苁蓉三味药物。大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肝木的疏泄,脾胃寒湿,乙木郁陷,故用桂枝温化寒湿、升达乙木,恢复肝的疏泄功能。生白术,苦甘温,功善燥湿利水,后世有医家根据《伤寒论》:“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即认为张仲景此处所说的白术当为生白术。直至北京名老中医魏龙骧明确提出生白术通便秘。临床中应用生白术治疗便秘时可用之90克甚至更多。肉苁蓉可补益肝肾精血,润肠通便。质润不燥,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尤为合适。收功时,思“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22],故加健脾益气之品。
6.2.高××,男,72岁,诉便秘已有六七年之久,平素服用消炎利胆片、大黄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尚可维持大便1~2日一行。近来用上法仍大便秘结,遂求治于我中医科门诊。刻下:大便4日一行,粪如羊屎,色黑,纳食不香,胃脘易胀满,食后尤甚,食凉物感胃脘隐痛不适,近期新增头晕不适,无恶心呕吐,无颈部活动不利。舌质稍暗,苔白腻而厚,脉弦细。辨证为胃湿肠燥,治拟温胃化湿、柔肝润肠。处方:姜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桂枝10g、六神曲15g、焦山楂15g、生白术15g、枳实10g、肉苁蓉10g、火麻仁15g、藿香10g、炒白芍15g、生地黄10g、天麻10g、阿胶珠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复诊:服药后,大便渐得畅解,纳食渐开,头晕稍减,苔腻有松动之象,脉弦细。原方加柏子仁12g继服七剂。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调治三月余,渐得大便1~2日一行,正常劳作后头晕不显。
按:本例患者脾胃寒湿征象较为明显,与上案不同的是,此患者出现了头晕不适。风痰上扰同样可以导致头晕,但痰证所致的眩晕,多伴见痰证的其它表现。痰作为一个有形的病理产物,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停于不同脏腑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痰证所致的眩晕,临床中多伴见胸闷不舒、恶心呕吐或心慌易惊等表现,脉象也多以滑脉或弦滑脉居多。本案患者既无胸闷不舒、恶心呕吐或心慌易惊等表现,脉象又是弦细,故此眩晕不是风痰所致。眩晕虚证居多,况患者年已七旬,肝肾早已亏虚。脉象弦细也提示肝肾不足,阴血亏虚。综合四诊资料,本例患者的头晕当为肝肾精血不足,脑失所养所致。进而可知,患者的粪质色黑当为肠中热燥所致,火盛反兼水之色,水之色为黑。故此患者胃中寒湿、肠中热燥。治法温胃化湿、柔肝润肠。基础方加天麻熄风,生地黄凉血、滋心肾,阿胶珠、白芍柔肝滋液。处方中虽暗含半夏白术天麻汤,不能等同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柔肝熄风药,只是临床表现复杂,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