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杭州 310007)
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安溪县、湖南省安化县(以下简称“三安”),在中国产茶县中是具有标杆意义的代表。安吉从一株白茶古树起家,成为著名的“中国白茶之乡”。安吉白茶是按绿茶工艺生产的优质名茶,以茶多酚含量低、茶氨酸含量高、叶白脉翠、色美味鲜为特长,深受新生茶饮群体喜爱,产、销区从一县走向了全国。安溪在安溪铁观音传统品牌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乌龙茶铁观音之乡,安溪也从福建最大的贫困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市场从福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安化从“绿黑之争”到“择黑而创”,闯出了一条兴业富民的路径。安化黑茶以“金花”取胜,“金花”的保健功能实现了由“边销茶”到大众保健茶的华丽转身,成为茶界黑马、黑茶产业的后起之秀。
“三安”都是山地丘陵居多的地方,海拔有高度、多云雾有湿度、低纬度有温度的适合茶叶生长的生态优越之地,都有千年以上的产茶传统。“三安”茶文化和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意义非凡,贡献巨大,是产业富民的典范。2018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通过对“三安”等一批在发展中国特色县域茶业经济探索中取得卓有成效的县(市、区)的实践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和总结,思考和探究县域茶产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茶业之路,从而让“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经验得到有效推广。
安吉从1982年就组织县内外科技人员对安吉白茶进行育苗推广,三产协同推进产业化,年年举办安吉白茶节,并快速占领上海乃至全国市场。自2010年以来,安吉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白茶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2019年,安吉县政府又出台《深入实施安吉白茶“双百行动”(百亿产业、百年品牌)意见》,把政府主导和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主心骨”和“导向器”的作用。安溪在1991年确立了“茶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以强烈的“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同时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扶持力度。2008年开始,安溪县连续9年争取中央、省财政等专项资金3亿元,实施现代茶业项目,建设生态茶园、改造茶叶初加工清洁化厂房,提升茶叶品质。安化的绿茶原来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县里曾对发展“绿”还是“黑”反复权衡掂量。南方普洱茶的兴起,促使安化县政府下定决心让传统黑茶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他们因势利导,从科学规划入手,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了标准化茶园基地,对茶企实行标准化改造,迅速提升黑茶产业科技含量,全面加强质量监管,举办黑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彰显黑茶魅力,使“市场”和“行政”各展其功,各尽其职,合心同力,共展风采。
“三安”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育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小微茶企靠大联强,积极推动茶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和上市,促进企业做优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融合起来,进行一二三产集群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防范小农生产对接大市场的产业风险,支持公司发展建制完善、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推动茶企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茶农以订单形式为企业、合作社提供优质原料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农户专业种植、企业精深加工、公司统一营销的既分工又合作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茶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改进鲜叶交易模式,使品质管理从加工端向种植端延伸,原料把控从市场向基地延伸,原料质量由茶农管控向企业管控转变,减少中间环节,真正实现一条龙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组织链和利益链的科学结合,让企业和农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三安”从茶园建设到市场营销全过程都充分发挥了科技和文化的重要作用。茶园建设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为核心,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对茶园各类投入品的源头管理。安吉严格执行《安吉白茶》国家标准,普及推广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全力推进“三品”认证。安溪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把好农资归口、报备、准入、招标、溯源、举报、监管“七个关口”。安化从科技创新入手,主打养生牌的安化黑茶,对安化黑茶健康的药理功效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茶点、茶席、保健等产品陆续面世,推动黑茶产品的普饮性、简约化发展。
科技先行,文化引领。“三安”茶业非常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大力推广宣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建立茶文化展馆,举办茶文化节、推介会,参加茶博会、投放广告等,不断扩大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深度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旅游和茶服务等茶业新业态,提升全产业链的价值开发,实现“茶园变景区”的转变,促进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三安”的茶叶品牌之所以从偏远的山区快速稳步走进城市、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和文化营销。“三安”在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促进茶园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发展。通过抓市场、抓展会、抓电商、抓渠道、抓媒体整合营销资源,茶旅融合、茶文融合、茶商融合拓展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物流网、配送体系等多管齐下创新营销方式。以公共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开拓市场,以文化涵养产业,推动茶产业朝着品牌经济方向发展。
“三安”善于把“筑巢引凤”和“筑巢育凤”结合起来,一方面同高等院校和茶叶研究机构保持紧密合作,聘请了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另一方面,自己建立茶校、茶叶研究院等科教机构,培养集产、学、研、销为一体的茶产业人才。同时,把能干之才用到有用之地,科技人员向基层倾斜,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重视后备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加强企业家、种植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营销人员、加工工匠、品牌策划管理、茶艺师、评茶师等八大领域重点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形成促进茶产业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的合力。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的有机衔接中党委、政府担负领导主导之责,要因地制宜,清醒认识当地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科学引导小农户生产同现代茶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务实的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稳妥地把保护茶农利益机制融进现代茶业发展的共赢链条中,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联结起以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政策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助力的发展共同体,营造共创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推进组织链和利益链融合创新,处理好“资本引入”、培育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和保护茶农利益、调动茶农积极性的关系,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好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或引进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壮大发展茶业经营主体。要致力营造茶企、茶农双赢共进的组织链、科技链、利益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的融合发展。“三安”茶业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把“小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的组织链有机地融进科技链(技术和服务)、利益链。如收购鲜叶是一次分配、市场销售获利后再对茶农进行利润再分配是二次分配,茶农农闲时再到企业务工是第三次分配,这样茶企和茶农就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
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高质量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一。茶产业,从茶园到茶杯,既有自身的生态特点,也有周边大环境的生态关系。好茶园本身就是好的生态环境,好茶园也需要周围好的生态环境,园中有树、园外有林、坎边有草、周边有花、涧中有水、云雾笼罩的茶园才是好茶园,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要通过信息化、信用化、法制化等途径,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全程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致力产业创新,做精六大茶品类,精彩“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食茶、用茶、玩茶、事茶),充分发挥茶资源的综合作用。2018年,我国茶园面积达293万公顷,茶叶产量为261.6万吨,茶叶内销191万吨,出口36.5万吨,产能矛盾日益凸显。破解的出路有三条:其一,“茶为国饮”“健康中国”,大力推进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工作,大力提升全国茶叶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量。其二,创新传统外贸,创造外贸新渠道,打造外贸新航母集群,抱团进取,形成“名优茶、大众茶、原料茶”全方位、立体化综合外贸大格局。其三,立足茶叶,跳出茶叶做强综合茶产业,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让茶产业链从喝茶向饮(料)茶、吃茶(食品业、保健品业等)、用茶(医药业、化妆品业、纺织品业等)、玩茶(茶庄园、茶养生、茶旅游休闲等)、事茶(创新茶事水平等)延伸,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三安”都在深入做精茶叶的基础上,向“六茶共舞”进军。安吉在进一步打造“茶旅融合”大品牌同时,正在积极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食品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安溪的茶机械、茶配套、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集群正在发展壮大,2017年产值已经突破50亿元,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安化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茶点、茶席、保健等新产品陆续面世,致力推动黑茶产品的大众化、方便化消费。
推进科技、文化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的能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引擎,文化是灵魂,强健翅膀,才能使茶产业展翅高飞。安吉白茶、安化黑茶都在科技先行中靠科技创品牌,凭文化扬名天下。安溪不但致力铁观音技术的传承和创新,还把铁观音从古到今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可口靠茶滋味,可心靠茶故事。科技和文化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是科技和文化展翅高飞的牵线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伟大进程中,各地对破解“大国小农”瓶颈、走中国特色现代茶业发展之路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三安”等一大批茶产业发展先行县应势而起,顺势图强,他们所创造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茶产业前进的方向,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深入研究探索。但是,建设茶业强国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解决好三大难题。一是突破“大国小农”瓶颈,进一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茶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深入推进现代茶业的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二是立足茶叶,又跳出茶叶,跨越地域做优六大茶叶品类,精彩“六茶共舞”,深度开发利用茶资源,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茶为国饮,融进“健康中国”、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提升国内外茶产品的营销能力和消费水平,增强品牌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盛世兴茶、建设茶业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茶人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大力弘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茶人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再创世界茶业强国为目标,致力改革创新,抱团合作,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