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娟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糖尿病(DM)在我国患病率已高达11.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1]。DM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可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能够对2型DM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和依从性、预后等产生很大影响[2-3]。糖尿病的微信教育,合理利用了微信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向DM患者推送DM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并鼓励督促其管理自身疾病。本研究通过对出院2型DM患者施行微信教育的方式,探讨此方法对DM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53±7.98)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中专21例、大学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11±7.36)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9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学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DM的诊断标准[1];年龄>18岁;患者能使用微信。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入组病例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住院期间根据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心理调适,进行自我管理教育,采取形式有播放多媒体课件、示教与反示教等。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其常规性的健康指导。一般在出院第4、7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对其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解答,同时提醒患者进行复查。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方法为基础,进行出院后的微信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护理评估 对出院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进行评估,一般在在出院前24 h内即开始进行此项工作。评估范围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并发症、身心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有无院外支持等,并根据需要确定微信教育的内容形式。
1.2.2.2 设立微信教育小组 组长是护士长,顾问是科室主任。我科选派了5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此项工作,对微信教育的内容进行汇总。护士每人负责若干患者,添加他们的微信后,每逢星期一、三、五的晚间7:00—8:00左右发送信息,避免在其他时段打扰患者。部分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和有较高遵医行为的患者,可以每星期只发送1次。如果患者对此没有回应,可以再采取电话回访方式。微信教育小组定期开会交流经验心得,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讨论。
1.2.2.3 微信教育具体内容 首先教育护士发送一些糖尿病基础知识的资料以及生活中的温馨小提示,根据患者反馈信息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饮食方面:涉及患者居家、出差、旅游、聚会等不同情境下的饮食方案执行情况和注意要点。运动方面:了解患者出院后环境和生活习惯之后,与其一起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运动计划,并在今后的微信互动中对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进行密切关注。病情监测方面:对住院期间不重视血糖监测的患者,注意在出院后对其经常督促和提醒,对监测的意义进行强调,如能够了解治疗效果,防止出现不良事件,促进血糖的达标等,逐步提高患者的监测依从性。低血糖方面:对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与其一同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如调整胰岛素用量等,应尽量细化、具体指导,使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药物方面:对一些高龄、健忘患者,或者是经常有出差、聚会等活动的患者,需督促患者及家属,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勿漏服降糖药或忘记胰岛素的注射,避免治疗中断。复查方面:在临近复查随访的时候,积极给予患者温馨提示。
1.3 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评定如下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让患者进行填写。此量表包含了5个维度,涉及39个项目,以Likert 5级法进行评分。分数愈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愈差[4]。此外,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bA1c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bA1c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尚处于发展时期,定期随访、电话随访作为出院后延续护理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在系统化管理方面是一项薄弱环节,患者出现拒访等随访脱落现象较为常见[5-6]。
一般性的自我管理是有一定时效性的。换句话说,进行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降低。由于糖尿病的终身性、不可根治性,患者在院外持续改变生活方式面临着重重挑战。微信教育新模式则为糖尿病患者这种持续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及时的监督、提醒和良好的互动等,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院外持续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对各种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微信教育始终是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密切联系,具有持续、经济、可反复查看等优势,明显减少了随访脱落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A1c值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出院前,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下述两方面有关。一是进行了详细的出院护理评估。本研究在患者出院之前就进行了个体化的出院护理评估,并据此制定出院延续护理计划的具体内容。张艳等[7]研究表明,详细的出院护理计划可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得到控制。二是应对技能干预。郭春花[8]认为,在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针对其不良行为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微信教育新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这个信息网络大发展的时代应运而生,该模式趣味性较强,既直观又及时,为患者提供完整、实用性较高的教育服务,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微信是一种互联网虚拟平台,不利于管理,日后应加强对微信教育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bA1c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