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德良 肖建强 何永梅 徐克兰 蔡 勤
冷害是指尚未达到冰点的低温,导致蔬菜出现叶片发紫、上卷、白干,花芽分化不良,花打顶,果实转色慢等现象,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虽然造成的损失没有冻害严重,但也需要引起菜农注意。
①叶片发紫。多集中在大棚的风口下或入口处,是由于缺磷所致。缺磷原因:一是温度低,磷元素在吸收运输时,受地温影响较大,当温度在21~28℃时吸收利用率高,在16~17℃时利用率60%左右,地温低于12℃时,磷元素在植株体内吸收、转运受影响较大,大棚内温度偏低地方的植株会首先表现出缺磷症状。二是磷元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植株吸收受阻,同样会表现出缺磷。
②叶片皱缩上卷。主要在春季乍暖还寒时的大棚蔬菜上发生,上部叶片皱缩,往上卷叶,在黄瓜、甜瓜等瓜类蔬菜上表现特别明显,在茄子、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上症状不太明显,但会伴随出现叶片发紫、小叶、生长缓慢等症状。
③叶片白干。大棚内湿度大,夜间植株上露水重,清晨叶片边缘仍会有明显露珠,当大棚内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加上放风后有冷风侵袭,反复几天后,就会出现叶片白干。这种冷害症状一般不能恢复,应早期预防。
此外,蔬菜遭遇冷害,有的会表现叶片下垂,叶片边缘起皱纹。长时间低温冷害,易导致叶片生长缓慢、黄化,或主脉间叶肉出现褪绿变黄或凸起症状。黄瓜、辣椒等蔬菜在大棚湿度大而通风较少时,叶背可能会出现水渍状,植株长势好时水渍状可在太阳升起后消失,植株衰弱时易造成细胞死亡,叶片枯死。
要让蔬菜果实发育良好,促进花芽分化非常重要,而对花芽分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温度,如喜温作物番茄、茄子等,花芽分化时温度要求白天在24~25℃、夜间在15~20℃,喜高温作物如瓜类蔬菜等要求白天在27~28℃、夜间在15~20℃。若大棚温度过低,较长时间白天温度低于17℃、夜间低于10℃,蔬菜花芽分化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僵果、裂果、弯瓜、细腰瓜等畸形果率就会大大增加。
大棚黄瓜遇冷害,易出现花打顶现象,即植株的生长点聚集大量雌花或小瓜,植株停止生长。
大棚内温度低,地温也低,根系功能不足,各种营养元素吸收量减少,吸收速度也会降低。白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时,若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就会不足。当夜间温度降低,有机物往植株各器官的运输也会受阻,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出现膨果慢的情况。同时,果实转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不足,转色自然变慢。
①提早设置套棚。棚膜导热率低,保温效果好,多覆盖一层膜,就可以使棚内温度提高2~4℃,在遇到寒流时可采取多覆盖一层膜的方法保温。套棚设置简单,大棚内可在吊蔓钢丝上进行设置,晚间覆盖,白天揭开。
②大棚两侧和棚门盖草帘等保温。寒流到来时,最先受到冷害的一定是大棚两侧和棚门两端。棚膜透光性强,夜间有很多热量以红外线的方式散失,在大棚两侧及棚门的棚膜上覆盖草帘或无纺布等,有些采用黑色膜等进行保温遮挡,可以大大提升其保温能力,减轻冷害发生。
③增光提温。大棚保温设施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而光照则是大棚内温度升高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南方,冬春季一般光照少,尤其应该注意增光问题。如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一般透光率能达到90%左右,同样厚度的普通膜透光率低5%~15%),定时清扫除尘,减少棚膜结露,可以提高薄膜透光率。无滴膜具有一定的防尘功能,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膜面上不可避免地附着一些尘土等,影响透光效果,可以通过设置除尘布条来提高透光率。
④增温块提温。蔬菜发生冷害,多是寒流影响,而寒流到来时间短,只要做好寒流到来1~2天内的保护即可。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适合大棚升温的方法是点燃增温块,增温块主要由锯末、助燃剂等加工而成,点燃后无烟,不会对蔬菜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安全高效。一般来说,每亩大棚使用6~8块,即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棚温4~5℃,可有效减轻冷害发生。寒流较强时,在0~4时连续点燃2次,即可保证蔬菜安全不受冻。
增温块使用简单方便,用火柴或打火机一点就着,将其放到2块立起的砖之间(使增温块上下空气相通,便于燃烧),离地高度不低于15厘米,增温块叠加后燃烧时间更长,而且没有烟产生,使用方便又安全,是应对寒流的不错选择。
遇到较强寒流需要使用增温块连续增温时,要注意大棚适当通风,以补充空气中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避免出现气害。若棚内温度较低(5℃以下),不要一下使用较多的增温块快速增温,而要注意缓慢增温,使蔬菜逐步适应,以减轻对叶片的损伤。蔬菜开花期尽量不要使用。增温块在适当提高夜温的基础上,还可以大大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次日的光合速率,提高蔬菜产量。
降低棚内湿度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水分蒸发,通过种植行盖膜、操作行铺草、合理整枝摘叶、膜下滴灌,改进喷雾设施等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为降低棚内湿度打好基础。二是排出棚内湿气,降低湿度。冬季降雨少,外界空气干燥,合理通风,让棚内外空气交换,对降低棚内湿度效果明显。冬季在确保对棚温影响不大的前提下,要尽量增加通风量,可以通过分次通风、通小风等手段,延长通风时间,增加空气交换。
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灰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等叶部病害的预防。二是在寒流到来前,提前喷洒叶面肥,如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0倍液、含腐植酸叶面肥1000倍液等。钙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补充钙肥可以提高细胞膜稳定性,减轻细胞受害后细胞液的渗出,因此钙肥是好的防冻剂之一。海藻酸、腐植酸、氨基酸等成分,能够提高细胞活性,增加养分积累,提高抗寒能力。在寒流来临之前,喷施27%高脂膜乳油80~100倍液,或甲壳素1000倍液等,可提高植株抵抗低温的能力。三是若不慎发生冻害,及时补喷1.8%复硝酚钠水剂(爱多收),也能起到缓解冻害的作用,但这只是补救措施,避免霜冻的关键仍在于预防。叶面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苗期用5000倍液喷雾,开花期用2500倍液喷雾。
随着气温降低,光照时间缩短,大棚通风时间大幅度减少,造成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而此时是一年中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因此要注意提前预防。
①空气消毒。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可使用空气消毒片,在病害高发期,每隔2~3天处理大棚1次,每亩使用30片;晴天病害较少时,可每周熏棚1次。使用时,可在棚内立柱上悬挂1个矿泉水瓶,倒入50℃的温水,加入4~6片空气消毒片,操作人员迅速离开大棚,次日正常通风即可。
②及早预防。病虫害按照发生条件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等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的病害,多在大棚内湿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发生,进棚观察植株上下部叶片情况,可对着太阳查看。若发生病害,多在叶片上有初期症状,如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水浸状小点;白粉病、病毒病以及粉虱、蓟马等病虫害,多在湿度变化较大或干燥的地方发生,可通过观察植株上下部叶片、花等判断。
一是寒潮过后遇晴天,大棚内提温不能过快、过急,要缓慢进行,放风时放风口要从小到大慢慢打开,不宜一下开得过大,以防叶片失水萎蔫。二是注意肥水管理,冷害过后遇3~4个晴天,才可进行追肥浇水工作,可用甲壳素类、氨基酸类、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养根产品,配合高氮型水溶肥,促进根系再生。叶面追肥用甲壳素1000倍液、含腐植酸大量元素水溶肥500倍液、白糖100倍液等配合芸苔素内酯,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三是长时间冷害后,天气放晴,管理上要注意适度遮阴,待植株适应后再全部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