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保,宋新莉,冉午玲,刘诗慧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46)
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豆制品资源,也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升级,对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在1.1亿t左右,而全国大豆产量在1 600万t左右,87%的大豆需要进口,中国常年从美国进口大豆占总进口量的1/3左右。2019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豆振兴计划,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我国大豆生产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的目标。一是扩大面积,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733万hm2,重点扩大东北春大豆及黄淮夏大豆面积。二是提高单产,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力争达到2 025 kg/hm2,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三是提升品质,到2020年我国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力争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绿色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大豆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7.33万hm2左右,居全国第4位,夏大豆面积居全国第2位。
发挥好粮食生产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这就要求首先控制好农业生产的源头——良种。良种不仅是无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良种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才能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盛中国的粮食。河南省作为夏大豆主产省份,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际,在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必须从政治高度进行把握和认识,抓好大豆种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对河南省大豆科研育种、利用现状、更新换代、试验审定改革以及发展短板进行分析,提出振兴河南省大豆种业发展建议。
河南省大豆育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负责资源收集和品种评选鉴定。最初总共收集了1 500多份农家品种,随后陆续从冀、鲁、皖、苏、鄂以及美国、日本引进了一些优良大豆品种。20世纪60年代初期,河南省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大豆种质资源改造和育种工作,资源创新采用杂交、回交、轮回选择等方式。1982年河南省育成并审定了第1个大豆品种——郑州126,1985年育成审定了豫豆1号、豫豆2号、豫豆3号,至今为止已有115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3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大豆品种有豫豆1号、豫豆2号、豫豆8号、豫豆10号、豫豆16、豫豆17、豫豆19、豫豆22、豫豆24、豫豆26、豫豆29、郑59、郑90007、郑196、周豆11、周豆12、周豆18、周豆19、商豆1099、商豆1310、濮豆206、濮豆129、驻豆6号、驻豆12、开豆4号等,形成了豫豆系列、郑豆系列、周豆系列、商豆系列、驻豆系列、濮豆系列、开豆系列等。育成并审定的高蛋白大豆品种40多个,主要有豫豆4号、豫豆12、豫豆13、豫豆16、豫豆17、豫豆19、豫豆22、豫豆24、豫豆25、豫豆29,郑92116、郑90007、郑59、郑豆30、郑9525、郑4066、驻豆12、驻豆19、周豆25、周豆29、濮豆1802、濮豆754、兴农豆16等。审定的高油大豆品种17个,主要有豫豆11、周豆12、周豆18、周豆19、周豆23、平豆1号、开豆4号、泛豆11、平安豆1号、中作豆1号、兆丰2号、中黑豆42、兴农豆16等。审定的特用类型大豆品种6个,有延津早药黑豆、延黑豆4号、丁村93-1药黑豆、宝黑豆2号、中黑豆42、郑1307。
前期河南省的大豆育种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主要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商丘市农业科学院、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开封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等。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河南省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育种新机制,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高等院校等联合选育大豆品种,审定了一批新品种,如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兆丰3号、滑丰种业公司培育的滑豆20、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平安豆1号、河南地神种业公司培育的泛豆5号等都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大豆品种利用主要呈现4个特点:一是大豆种植面积呈回升趋势。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民种植大豆的意愿逐渐增强,特别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减少了大豆的进口量后,我国实行了大豆振兴计划,豆粮休耕轮作工作有序开展,使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回升。2015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为30.6万hm2,2016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为39.7万hm2,2017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4.0万hm2,2018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8.3万hm2,2018年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了27.7万hm2,增长90.6%。二是绿色优质品种发展势头强劲。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来源,在改善国民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审定制度进行改革,注重优质和特用大豆品种的选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2019年河南省通过审定的13个大豆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有3个,粗脂肪含量超过21.5%的有4个,特用类型品种有2个。按照农业农村部新发布的大豆绿色品种品质指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之和≥59%的标准,13个品种均达到优良型绿色品种标准,丰富了河南省市场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需求。三是种植规模化、专业化呈发展趋势。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弱化、用工成本提高等问题的凸显,急需适度规模经营。大豆作物适宜连片种植、集中管理和专业化收购,因此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迅速,以往利用边角地头、空闲地种植、粗放管理的大豆种植模式逐渐减少,大豆的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种植效益大幅提高。四是对非转基因大豆品牌形成共识。全世界对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量增加,其中欧洲是非转基因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我国对非转基因大豆也有一定的需求量。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制度,到目前为止,河南省没有审定1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在生产上种植的大豆品种均为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因此,河南省可在打造非转基因大豆品牌上做好文章,实行订单生产,以满足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需求。
河南省大豆品种先后经历了7次更新换代。
第1次更新换代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主要从征集的农家品种中筛选优质大豆品种,例如陈留牛毛黄、柘城紫花糙、上蔡二糙3个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毒病、早熟等性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夏大豆生产上迫切需要的早熟、丰产和抗花叶病毒病问题。第2次更新换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河南省引进徐州421、跃进5号、早丰一号、郑州135、商7608、山东四角齐、鄂豆二号为代表的首批改良夏大豆品种投入生产,这些大豆新品种的更换是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第3次更新换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豫豆1号、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5号、豫豆6号、诱变30、鲁豆4号等为代表的改良大豆品种相继被推广种植,这些大豆品种除早熟性、抗病毒病性能较好外,丰产、抗倒伏等性状也均被改良。第4次更新换代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后期,豫豆8号、豫豆10号、豫豆11号、豫豆12号、豫豆13号、豫豆14号、豫豆15号以及中豆19等改良大豆品种被相继推广种植,这些大豆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毒病、抗倒伏等性状均被改良,随后选育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成为科研育种的新方向。第5次更新换代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7年,豫豆22、豫豆25、豫豆26、豫豆29、郑92116、周豆11、商豆1099等优质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被相继推广种植。这个时期,由于豫麦18等弱春性小麦被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较长的生育期,豫豆22等中晚熟品种可以充分利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光热资源,从而获得高产。第6次更新换代是2008年至2017年,中黄13、周豆12号、豫豆22、豫豆29、许豆3号、郑0689、周豆16等高产优质大豆品种被相继推广种植。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黄13,具有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连续多年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1位。第7次更新换代是2018年,郑196、周豆18、周豆19、中黄13、郑0689、商豆1310、郑492、中黄301、中黄37、中黄57、周豆21、周豆23、许豆8号、驻豆19、中作豆1号、郑1307等绿色、高产、优质、特用大豆品种在生产上被推广种植和应用。2018年郑1307大豆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示范田现场实打实收,单产4 924.5 kg/hm2,创造了河南省选育大豆品种单产的最高纪录。此外,中黄301大豆在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基地实打验收,平均单产5 008.95 kg/hm2,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自1979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河南省大豆品种试验审定工作已走过40 a的发展历程,审定制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变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急需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作物的育种目标以高产为主,因此审定了一批高产稳产的作物品种,使河南省大豆的产量大幅度提高。2000年以后,国家提出要优化品种种植结构,选育优质专用作物品种,因此培育出了一批高蛋白、高油和高产的大豆品种。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作物育种的重点是培育高产高效、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结构升级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作物育种目标的改变,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及时修订了《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程》、《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品种命名、试验申请和品种报审程序。二是按照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要求,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提高品种审定的效率和精准率。三是除开展品质鉴定、抗病性鉴定外,增加了转基因测试、DNA指纹鉴定和DUS测试等内容,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突出了品种保护和强化市场维权打假。四是对审定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不再单纯突出产量,强调品种利用绿色和效益性,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和特殊类型品种3类,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审定标准,对于优良和特殊用途的品种,允许第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对抗病性突出的品种和早熟优质的品种,采取产量适当放宽等措施,促进育种科技创新。五是拓宽试验渠道,满足市场需要。由于近年来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现有的试验组别、类型已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试验需要,2017年河南省大豆试验新增加了3个组别试验,分别是普通试验组、高密度试验组和联合体试验组,基本满足了育种单位对参加试验的要求。六是强调品种利用的安全性,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对存在严重缺陷、对安全生产有隐患的品种行使现场一票否决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大豆作为植物蛋白质、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其重要性不断提升,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发展大豆产业尤为紧迫。但是,影响和制约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克服。一是种质资源缺乏,亲本材料趋于单一化。当前育出的大豆品种中突破性品种少,同质类型品种多,特别缺少绿色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二是理论产量与大田实际产量差距较大。目前河南省大豆试验产量在3 000~3 300 kg/hm2,全省大田平均单产在2 100 kg/hm2,与美国大田平均单产3 300 kg/hm2相差甚远。三是品种的抗逆性有待提高。由于大豆生产期间灾害性天气多发,花荚期持续高温干旱,落花落荚现象时有发生,结实率低,部分田块大豆症青病严重。四是河南省培育的大豆品种大部分存在晚熟现象。近几年全省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占85%以上,晚熟大豆品种不利于早腾茬,所以农户喜欢早熟品种,因此大田生产中省外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品种占有较大比例。五是大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传统大田生产中,大豆的种植分散,管理粗放,水肥、施药不到位,造成大豆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六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大豆用种量大,种子利润薄,河南省专业进行大豆种子生产经营的公司较少,农业部门对大豆产业的重视程度低,大豆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小,农户获得新品种信息的渠道窄、来源少。
由河南省种子站牵头成立大豆种质资源联合攻关组,将科研院所、教学单位、种业企业等通过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参照国家新品种联合攻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制定河南省攻关机制。通过资源引进、现有资源整合,将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实现优质种质资源有偿向企业流动。重点进行节肥节水节药以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绿色种质资源创新,创制出遗传稳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绿色新种质,促进绿色大豆品种培育。
与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相比,大豆产量低、效益差。因此,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大豆产业发展。在政策引导、财政保障、项目安排、科技投入上向大豆产业重点倾斜。一是建立绿色优质品种审定后补助政策,根据品种推广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给予育种者适当补助。二是继续实施大豆制种大县奖励,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三是探索建立绿色优质品种选购贴补政策,促进农户或种粮大户优先选购绿色优质大豆品种。四是加快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开展休耕轮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走之路,各地要利用好奖励大县的经费补贴,鼓励农户种大豆,使农户种植大豆的综合收益明显高于其他作物。
面对当前审定品种、引种品种数量“井喷”,农户选种无所适从的现象,需要从众多的品种中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满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大豆品种。一是建议成立绿色品种利用安全评价鉴定体系,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分作物分类型搭建品种鉴定和评价平台,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作物代表性、满足试验条件的试验点,按照新发布的绿色品种指标体系标准,筛选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性状优良型和品质优良型的大豆品种向社会发布,满足农户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需求。二是发挥种子管理站体系健全、技术优势强的特点,完善省市县三级展示示范网络体系,与绿色新品种利用安全鉴定评价体系相结合,及时发布新品种信息,特别是对绿色优质大豆品种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选择具有一定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科企农”三结合,由科研单位提供配套技术,由企业提供优质种子,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管理,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策”4个有机结合,促进“单产、总产、品质、效益”4个全面提高。开展大面积技术集成示范,打造一定规模的高产高质示范方,形成商品属性好、内在品质优的批量商品,吸引加工企业关注,推动产销对接,以销促产提升效益,稳步提升河南省大豆自给自足能力。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农村青年人向城市转移,农田劳动力结构逐渐呈现弱化现象。因此,适度集中土地、发展种植合作社和种地大户势在必行。鼓励合作社和种地大户规模种植大豆;鼓励新型农民规模种植大豆,新型农民青年人居多,文化程度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强,种地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多数规模化大豆种植田单产可达到3 000 kg/hm2以上,部分农户的大面积大豆种植田单产可达3 750 kg/hm2左右,远高于全省平均单产2 100 kg/hm2的水平,且收获的大豆商品一致性好,效益高。全省规模化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加供给量。
目前河南省种植的大豆品种全部为非转基因品种,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受欢迎程度远高于转基因品种,并且售价也高一些。河南省大豆年种植面积57.33万hm2左右,大豆商品量为120多万t,现有大豆制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培育了不少高蛋白和高油大豆品种。若加工企业与经营大户能够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由种子企业统一供种,按照企业需求选择品种,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田间技术指导,企业完成产品收购、产品加工、进入市场销售等环节,通过拉长产业链实现合作共赢,必将促进河南省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