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宁艳阳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当前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力地支撑了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发布会上,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顶层设计,围绕社会反映强烈和各方关注的突出问题,先后出台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各个环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高了我国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逐步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进一步降低了虚高药价,减轻了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为深化医改“腾笼换鸟”、促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留出了空间。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药品质量,国家制定了多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已达239个。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建立专门的审评审批通道,大幅简化审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加大对药品质量的监督抽检力度,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强化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持续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价格偏高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关键因素,国家通过药品集中采购、降低关税、纳入医保等多项措施,有效降低药品价格。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基础上,部分地区积极创新药品采购方式,开展了跨区域联合采购、GPO集团采购等。2019年年初,国家组织在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11个试点城市从今年3月份起陆续发布实施方案,并于4月1日前全部启动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预期的改革效果初步显现,药品价格有效降低,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进程加速,25个中选品种中有22个是仿制药;医药行业格局发生改变,进一步消除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此外,针对抗癌药,国家多次制定大力度政策。
薛海宁提出,接下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推进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综合试点,建立优先使用激励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用药衔接。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作为一个突破口,推动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如推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落实相关支持激励政策,支持仿制药替代使用。四要加快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率先实现疫苗、特殊药品和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一物一码,物码同追”。此外,还要继续做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合理用药,规范耗材使用,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