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称谓变化,而是理念更新

2019-01-04 10:42:17文丨周雪梅
中国卫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医疗

文丨周雪梅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原来的一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下沉改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职能。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重心转为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淡化或者弱化了医疗服务,很多原来二级医院能开展的手术逐步停止了,很多乡镇卫生院关闭产科住院等服务。部分省市更是严格由政府购买基本公卫、基本医疗服务,干多干少一个样,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相当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门可罗雀,基层医疗能力进一步下降。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推进,政府实事求是地将基本医疗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要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医院”的名称,正是当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医疗为本的现实需求。

社区医院的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社区医院不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也代表一种新的理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老百姓的印象是“这个单位似乎不看病了”,提供的服务与群众现实需求之间发生了错位,在某些改得比较激进的地区甚至连群众常用药都不能满足。“社区医院”的提出,用一个强有力的轴心,将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医务人员获得职业荣誉感的良好愿景、老百姓获得优质便捷经济医疗健康服务的现实需求划成一个完整的圆。在未来,社区医院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居民的依从性将进一步增加,基本公卫在基本医疗的支撑下将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效,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将稳步提升。

将社区医院的创建作为工作目标纳入到对地方政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中,必将促进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此为契机,能够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突破分级诊疗政策推进中的瓶颈——基层医疗能力太弱、接不住的问题。社区医院的建成将有力促进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良好分级诊疗局面的早日出现。

笔者建议,社区医院的评定应分阶段、分层次持续稳步实施。在制定社区医院建设标准时,应本着“家家都有机会,不断追求卓越”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初始阶段有区别地制定出1星、2星、3星社区医院的建设标准。随着基层医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今后还可以制定出4星、5星社区医院标准;3星以上的可形成定期复评机制,并与机构执业不良记录相结合,可进行降星或摘星处罚,让星级社区医院的建设与保持成为机构发展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社区医院的建设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改革。随着社区医院建设的推进,基层的新技术、新项目将不断增加,现有的手术分级管理、新项目新技术准入等制度以及各地医保、物价等相关政策必将制约社区医院的发展,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