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伟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在猪场,窝产仔猪数高于平均窝产仔数的母猪被称之为“高产母猪”,其产仔能力最强,对猪场的贡献率也最高,所以也最受喜爱和关注。近年来,随着选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成熟,猪场高产母猪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高产母猪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高产母猪易出现的难产与死产。文章除对母猪常见难产、死产原因作简要分析外,着重对猪场硬件设备“限位栏”与母猪难产、死产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和介绍,以探讨限位栏与高产母猪难产、死产间的关系,以及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养猪生产中,在母猪分娩阶段发生难产和死产的情况十分常见,也会对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母猪发生难产和死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母猪方面的原因、胎猪方面的原因、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以及环境方面等原因(贾志伟,2012)[1]。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而是复杂的,相互联系的,实际生产中母猪的难产和死产往往是由多因素共同引起(石旭东等,2012)[2]。
母猪方面的原因有很多,随着育种工作的进步,母猪的高产基因被选留了下来(李明丽等,2019)[3],产仔增多的同时,产程也相应的加长,死产与难产的风险也就相应升高。临床上也发现,发生难产和死产的母猪所产仔猪总数普遍高于平均水平。母猪先天性产道畸形或狭窄,也是一个因素;后备母猪未发育成熟,过早配种,或母猪胎龄过高;母猪过度肥胖导致的产道扩张受阻,以及母猪过度瘦弱导致的生产过程体力不支等,都可能诱发难产与死产。
在胎猪方面,除了遗传因素(基因)和后天因素(病原感染)引起的胎猪畸形,例如大头胎猪、连体胎猪、异肢胎猪、胎儿水肿等。胎儿的胎势、胎位异常等也可引起难产与死产(王洁等,2017)[4]。此外,胎猪数量较多,多头胎猪同时进入产道,导致产道拥挤,母猪产程增加,诱发母猪脱水,体力透支,宫缩与努责无力,也可引起难产与死产。
在饲养管理方面,不科学的母猪饲养管理,妊娠期母猪营养过剩,一方面可导致胎猪体型较大,生产困难;另一方面可导致母猪过度肥胖,产道扩张受限,从而引起难产和死产(石旭东等,2012)[2];如果怀孕期间饲喂量不足,或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胎猪发育不全、畸形,也可引起母猪死产。饲料粗纤维含量较高,产前母猪饲喂过量导致的母猪消化不良,排便困难等,对母猪的顺利分娩也有一定影响(宗志梅,2019)[5]。此外,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母猪转栏、上产床过程中的暴力驱赶等因素,也可导致死产。
在环境因素方面,例如季节与温度,夏天天气炎热时,母猪体液挥发较快,体能消耗也较多,在产程后半段往往出现子宫收缩无力,这也可导致死产和难产。对于母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脱水和体力透支,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水和电解质的补充,还会引起母猪的死亡,这也是造成夏天高温季节母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生产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炎热的夏天母猪在产仔过程中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气温较低的冬季。
限位栏对怀孕母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妊娠期和分娩过程中两个阶段。在妊娠期,由于母猪长期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空间中,只能进行站立或躺卧,运动量少,腿部有关运动的机能减退,加之长时间的压迫,导致蹄肢疾病高发,同时也导致母猪整体体质下降(王光耀等,2018;王学东等,2010;蔡世芹,2017)[6-8]。母猪体质的下降,可能引起母猪宫缩和努责无力,从而影响母猪的分娩过程。目前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母猪妊娠阶段的运动量直接影响母猪的分娩,但从实践生产中发现,妊娠阶段采用大栏或小群饲养的母猪,其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的概率较限位栏饲养的母猪明显要低,产程也较快和顺利。
在分娩阶段,限位栏对分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胎儿胎势和胎位的变化上。猪是一种多胎动物,单个仔猪的胎势和胎位对母猪分娩过程的影响不如人类或是牛马等动物这么明显。但仔猪出生时的胎势和胎位的确影响着母猪能否顺利分娩,以及整个分娩过程的快慢。我们在对多个猪场、多批次的分娩母猪进行分娩观察,以及母猪解剖后发现,难产和死产的母猪出现仔猪胎势和胎位异常的概率很高。这种胎势和胎位的异常如果发生在分娩早期,母猪体力尚且充沛的情况下,母猪可能通过强有力的宫缩和努责将仔猪排出。但发生在分娩中后期,母猪往往无力将异常胎势、胎位的仔猪排出,加之部分仔猪往往发生水肿,从而引起难产和死产。在对大栏母猪分娩过程进行观察时发现,母猪的分娩过程并不是全程侧躺姿势,大栏母猪在分娩过程中有的会有起立、走动、趴卧等姿势,有的还有饮水行为(邓红雨,2001)[9]。而在具有限位栏的产床中,我们很难见到母猪能够起立(芦惟本等,2007)[10]。有经验的基层产房员工,在母猪分娩间隔较长,疑似发生难产时,他们常有以下几种操作,例如脚踩母猪腹部,将母猪赶出栏舍走动,以及用手探摸产道。以上操作,均是对胎势、胎位的一个调整,以达到助产的目的。由于现有调查和试验数据的匮乏,以上信息和推理分析,虽不能直观地反映限位栏在母猪发生难产和死产中的影响大小,但足以证明限位栏的使用与母猪发生难产和死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
从生产中总结发现,在怀孕早期(配种后1个月左右),胚胎成功且稳定着床前,避免母猪剧烈运动和打斗,的确可以减少流产损失。在胚胎成功且稳定着床后,也就是妊娠的中后期,适度地保障母猪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和运动量,对母猪体能的提高和产后体况的恢复是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点从现有大栏和小群母猪饲养中我们可以发现,妊娠阶段采用小群饲养的母猪在肢蹄疾病方面比限位栏的母猪数量明显下降,且母猪在转栏过程中的运动表现,如走路速度较限位栏也更为敏捷,走路姿势也更为稳健,发生摔倒和伏地不起的母猪也更少(周勤,2012)[11]。
因此,在妊娠中后期提高母猪体能,保障母猪有适度的运动量十分关键。采用小群饲养在提高母猪体能方面的确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母猪饲养密度与效益问题,群养较限位栏饲养会占用更多的饲养空间;母猪的精准喂料问题,大栏饲养中容易出现部分母猪体况偏胖;流产和返情观察问题,大栏里很难发现流产和空怀母猪。虽然问题重重,但已有人在此方向做出了努力,包括现在的大栏群养智能喂料系统的改进(郭忠利等,2013)[12],妊娠阶段母猪圈舍的科学规划设计等(高岩,2018)[13],都是在解决和降低现有母猪饲养管理中的痛点,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
由于分娩阶段不像妊娠阶段那么长,分娩阶段主要解决母猪分娩过程中自行调节胎猪胎势、胎位的问题,以保障仔猪的顺利出生,所以分娩阶段主要是围绕如何为母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母猪顺利分娩。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外都已有部分的解决方案,包括让母猪在独立单栏中分娩;保留限位栏结构,拓宽和改进了限位栏设计,让母猪能够自然起卧转动;以及完全去限位栏结构,采用全新的产床布局和防踩压设计等[14-16]。这些解决方法或多或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发展方向很明确,就是为母猪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分娩和哺育仔猪的空间。
除以上两个大的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母猪分娩过程,保持产区的安静,控制产房环境干燥凉爽,产前几天饲喂易消化和排便的饲料,分娩时降低圈舍内的光照强度,提供充足的饮水,以及在饮水中加入一定糖分和电解质多维等其他方法,降低母猪发生难产和死产的几率。
限位栏的发明,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为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大量需求,最大化的利用猪场建筑面积,以及降低养猪成本的发明与设计。限位栏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猪业向规模化和工厂化发展,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它虽谈不上是伟大的发明,但是最经济和高效的发明。但限位栏所创造的价值,是建立在牺牲母猪部分动物福利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渐渐开始关注肉食品动物的福利问题(顾招兵等,2011;牛自兵,2005;李凯年等,2010)[17-19]。随着科技的革新,以及新的养殖管理模式的出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填补取消限位栏后造成的养殖效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