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卓聪
7 月25 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去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5957 亿元,同比增长15%。截至今年6 月底,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10.4 万家,产业从业人员超134 万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
报告指出,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系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并与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应急响应、环保监测紧密融合;实现了位置服务与新经济深度融合,定位监控服务成为运营车辆、船舶的标配,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市场深度融合,遥感技术与精细农业、金融保险期货、气象等市场融合不断加深;除手机地图和汽车导航成为出行必备工具之外,基于位置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在快速增长,而随着二三维一体化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的出现,地理信息技术与社会公众将更加息息相关。
报告分析指出,北斗三号卫星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我国在轨的高分卫星、陆地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和大气观测卫星已达27 颗,其中,自然资源部拥有14 颗。同时,通信公司、搜索公司及互联网商业公司在开展业务时产生的大量地理信息和位置数据也为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了全新来源;除高校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外,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报告中,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建议,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加快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抓住地理信息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尤其是为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服务,把握住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主动转型升级,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