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娅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031)
临床实习是每位护士由学生转变为职业护士、走向护理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不仅护生自身的成长十分重要,临床带教教师对于护生的指导、教育也不可忽视[1]。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护理带教经验,具体分析不同实习阶段护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带教方法,旨在为后续的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思路。
护生进入医院开始实习的前2个月通常视为实习初期,这一阶段的护生普遍具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但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也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操作融汇贯通,此时,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也容易因不熟练而出现纰漏。此时,护生的操作有时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患者的反馈、不配合甚至是责骂也会给护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者甚至会丧失信心。
实习3~8月为护生实习中期,与初期相比,该阶段的护生通常能够掌握基础护理操作要领,专业技能明显提升。但部分护生会变现出工作缺乏主动意识的现象,例如习惯于听从带教老师的工作安排,没有安排时会显得无所事事,或者遇到复杂护理问题时无法独立解决完成,部分护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十分慌乱、六神无主。
实习末期指护生从实习的第9个月到结束的阶段,由于经历了较长的一段学习、实践过程,护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知识、技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在这一阶段内,部分护生会认为护理工作不过如此,故而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心理。特别是部分已经明确工作单位的护生而言,在实习末期中对待工作持无所谓态度,进而发生护理差错。从另一角度上说,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低、实习期工作成绩不佳等,在实习末期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心理,部分护生态度消极,或放弃护士执业。
带教老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位护生人格,肯定其在工作中的进步与突出表现,满足其被认同心理,为其树立其自信、健康的工作态度。经常与护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及时了解其生活、学习、思想等动态。指导护生在护理操作实践中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应用,对于护生所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应耐心解释、答疑,帮助护生养成从现象分析原理的良好习惯。护生严重缺乏操作经验,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带教老师应对每项操作均做到仔细讲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多示教。此外,鼓励护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指导护生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多为病人做实事[2]。
带教老师往往是护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带教老师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在实习中期,不仅需要强化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护理操作技巧,更应当注重培养起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并且在护生完成每项工作后为其进行严格检查,针对其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或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严厉指正,使其意识到护理工作对于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意义。此外,引导护生从康复出院患者的事例中体会到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在患者的信任、赞扬下感悟出职业自豪感。
在实习末期,需要增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使得每位护生都能够明确护理工作的责任性与严肃性,帮助其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与敬业的职业素养,从而督促其在未来的护理职业生涯中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时,带教老师可以定期对护生进行考核,帮助护生认识到每一个阶段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警钟长鸣,杜绝差错发生。针对护生在实习末期所表现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带教老师也需要针对性进行心理状态干预。例如当护生有工作懈怠情况出现时,带教老师应当先了解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因实习成绩不佳或对自我不满意产生职业怀疑、自我怀疑者,带教老师应与护生共同分析问题,帮助其重新梳理职业目标与解决措施;对于确定工作单位或骄傲自满的护生,则可以多为其讲解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强调护理工作细心、责任、严谨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使其端正心态,以更好的状态对待护理工作。
临床实习是每位护士由学生转变为职业护士、走向护理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不仅护生自身的成长十分重要,临床带教教师对于护生的指导、教育也不可忽视。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的重要阶段。护理带教老师需要根据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开展因时施教,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带教,才能帮助护生完成职业生涯过渡,成长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