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创造性翻译”:《射雕英雄传》英译研究

2019-01-04 03:54苟亚军
关键词:英译金庸译者

赵 刚,苟亚军

引 言

金庸先生所著之15本武侠小说自20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在全球华人世界广为流传,享有盛誉,俨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然而,在华人世界几乎妇孺皆知的金庸及其作品,在英语世界却几乎闻所未闻。据罗永洲研究,目前金庸作品译为英文的仅有三部,分别为《雪山飞狐》全一册,由香港华人莫锦屏(Olivia Mok)所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鹿鼎记》,由英国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所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97、1999、2002年出版;《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由英国汉学家恩沙(Graham Earnshaw)所译,闵福德等监修,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1)罗永洲.创造性翻译与创造性对等: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J]. 中国翻译, 2011(3):51.。但这三本其实并非全译本,譬如《鹿鼎记》原著共五卷,英译本却只有三卷,是高度浓缩的节译本;《书剑恩仇录》原著为两卷本,英文版则节译为一卷本。此外,上述三个译本的发行量有限,关注度较低,譬如《雪山飞狐》的英译本在亚马逊网站上的评分仅为3.7分,多年来只有8位读者做了评论;《书剑恩仇录》的英译本并未在亚马逊上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上述英译本均为香港本地的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均为学者型译者,在大众市场上的流通量不足,原因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类图书多用于教学和研究(2)腾讯网.读完英译本《射雕英雄传》,才知翻译策略很复杂也有趣[EB/OL]. [2018-12-10].https:∥new.qq.com/omn/20180512/20180512A183V8.html.;第二,定价偏高,主要面向西方学术研究机构和图书馆(3)新华网. “射雕三部曲”英译本明年起问世[EB/OL]. [2018-12-10].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1/26/c_129749446.htm.。

2018年2月,瑞典裔英国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耗时5年所译的《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第一卷《英雄诞生》(AHeroBorn)由以出版优质外文译作著称的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面向全球出版发行,结束了《射雕》在英语界没有正式英译本的历史。该书将分为四卷出版,计划每年出版一卷。第一卷AHeroBorn和第三卷ASnakeLiesWaiting由Anna Holmwood主笔,第二卷ABondUndone和第四卷AHeartDivided由香港艺术作家(art writer)及译者张菁(Gigi Chang)主笔,目前第二卷也已于2019年初问世。

译本出版后引起了中外媒体及读者的巨大关注。根据云起君的统计,《英雄诞生》在亚马逊上销售良好,评分不俗。83%的英文读者给出了4分和5分的评分(4)云起君.金庸的书要翻译成英文为什么这么难?[EB/OL].[2018-1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819658662670318&wfr=spider&for=pc.。《卫报》(The Guardian)在2017年11月26日即发表了艺术及媒体记者Vanessa Thorpe的文章,将金庸比作《魔戒》的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认为该书将“征服西方读者”(5)Vanessa T.A Hero Reborn:"China's Tolkien" aims to conquer western readers[N/OL]. The Guardian.(2017-11-26)[2019-03-11].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7/nov/26/chinese-fantasy-kung-fu-legend-of-the-condor-jin-yong.。该书出版后,《卫报》再次发表Marcel Theroux的评论,认为“该译作展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功夫武侠世界”(6)Marcel T.A Hero Born by Jin Yong review: The gripping world of kung fu chivalry[N/OL].The Guardian.(2018-03-16)[2019-03-11].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8/mar/16/hero-born-kung-fu-chivalry-wuxia-jin-yong-legends-condor-heroes-translation.。被美国专业出版机构Computerworld评为“十佳博客”、主要为父母推荐图书的Geek Dad发表了Robin Crook的网文,提出了5个必读《英雄诞生》的原因:小说所创造的纯洁、理想化、让人惊叹的远景和辉煌城市的场景(the setting);扣人心弦、充满异国情调的功夫(The Kung Fu);小说所涉及的宏大历史背景(The history);小说童话般的本质(The fairytale nature)及史诗般的叙事(It's epic!)(7)Brook R. Five reasons to read A Hero Born by Jin Yong[EB/OL].[2018-02-23].Geek Dad.https:∥geekdad.com/2018/02/5-reasons-read-hero-born-jin-yong/。此外,美国知名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高价购得了英译本版权,将于2019年正式推出美国版;西班牙、德国、芬兰、巴西、葡萄牙等七个不同国家也相继买下了版权,未来将出现更多语言版本的《射雕》(8)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2018-1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由此可以看出,与金庸其他小说的英译本相比,《英雄诞生》读者认可度较高,可谓成功的译作。

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总体效果不甚理想的大背景下,《英雄诞生》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可,固然有很多原因,如中国总体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金庸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西方读者对中国功夫的神秘感等,但就译本本身而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处以读者为中心,大胆采用“创造性翻译”的策略,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方法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原作进行处理,是译本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鉴于“创造性翻译”这个概念在译界尚存在一定的误读,本文首先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其与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详细分析这一策略在该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最后探讨译者采用该翻译策略的原因,以期为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一、关于创造性翻译

(一) 概念的界定

创造性翻译的英文对应词为transcreation,融合了translation和creation的内容,又称creative translation。它是近20年来逐渐进入翻译研究的一个热词,尽管翻译服务提供商和职业译者对其态度不一,前者认为该词预示着新的商机,后者怀疑它只不过是语言学家所玩的一个把戏或一个时髦的名称(9)Gaballo V.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nscreation in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J]. ESP Across Cultures. 2012(9): 95.。

Transcreation这个概念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据Mohapatra考证,该词最早出现于1957年,为印度梵文学者、诗人、译者Lal所造,用来指代自己对几部经典印度戏剧的英译,认为通过transcreation译出了原文丰富的内涵和活力(10)Mohapatra H.S.English against Englishing: The case of an early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 Oriya novel [J]. Rencontres est-ouest, 2010(1):125.。1969年,巴西具体派诗人H. de Campos使用这个术语来指代创造性文学翻译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致力于使用最佳当代诗歌和现存的地方传统在翻译中达到语音、句法及形态的对等(11)Milton P.J Bandia(eds).Agents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9:259.。后来,该词慢慢携带上了后殖民主义的色彩,譬如,Bollettieri Bosinelli使用该术语来指代詹姆斯·乔伊斯所使用的一种写作策略,认为transcreation是指乔伊斯对英语语言操纵性的使用,旨在借用英语抹除当地盖尔语语言及文化(12)Bollettieri B R M. Transcreative Joyce [J]. Scientia Traductionis, 2009(8): 190.。

有趣的是,近年来这个术语似乎正从文学翻译领域加速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领域翻译,尤其是广告、营销和本地化领域,譬如O’Hagan建议用transcreation来描述从事游戏本地化的译者所享有的更大的翻译自由度(13)O'Hagan, M. Evolution of user-generated translation: Fansubs, translation hacking and crowdsourcing[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2009(1): 94.。在游戏本地化过程中,译者通过翻译所传达的游戏体验(game-playing experience)须尽可能地接近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时所得到的体验,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笑话、文字游戏、语言变体及主题歌歌词时采用带有强烈归化倾向的改编法(14)Mangiron, C., M. O'Hagan. Game localisation: Unleashing imagination with 'restricted' translation[J].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2006(6): 10.。

Gaballo认为,由于任何文本的翻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所以创造性翻译并不是某个领域翻译(如诗歌、计算机游戏或广告业)的特权,严肃如法律文本有时也需要创造性翻译(15)Gaballo, V.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nscreation in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J]. ESP Across Cultures, 2012(9): 95.。他对创造性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学者、译者及翻译服务提供商针对创造性翻译的各种争论,区分了改编(adaptation)和创造性翻译这两个常被混淆的概念(16)Gaballo, V.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nscreation in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J]. ESP Across Cultures, 2012(9): 95.,并在此基础上为创造性翻译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和解读:

“创造性翻译是对原作所进行的一种语内/语际重释,旨在使译作符合目标语读者/观众的期待。创造性翻译要求译者创造出新的概念机制、语言机制和文化机制,以弥补现有机制的匮乏或不足。可以把创造性翻译看作一种突破‘不可译性’界限的策略,但事实上,创造性翻译是一种全方位战略(a holistic approach),译者可以使用所有能够使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创造性翻译要求译文具有流畅性(fluency,即译文具有增进读者理解,引发读者有意义反应的能力)、灵活性(flexibility,即译文具有赋予原作新的用途的能力)、原创性(originality,即翻译中提出罕见和新颖观点的能力)及解释性(elaboration,即解释原文观点的能力)。创造性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能够构思出新的词汇,更能够想象出各种新的世界(imagine new worlds)。”(17)Gaballo, V.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nscreation in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J]. ESP Across Cultures, 2012(9): 111.

上述引文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定义、目的、本质,以及对译文和译者的要求。就语际翻译而言,其核心内容可总结为:创造性翻译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一种语际重释,译者为了达到译本的流畅性、灵活性、原创性和解释性,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力),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然而,仔细审视这个定义就会发现,Gaballo所理解的创造性翻译仍然只局限于文本内容的翻译,对内容之外的其他方面则未有提及。

我们认为,基于文本内容的创造性翻译属于狭义的创造性翻译,它固然重要,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只注重文本本身而忽略文本外因素的做法可能并不可取,因为后者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削弱读者对前者的接受度,译本虽可能言之“有”文,但却仍会行之不远。那么,文本外因素都有哪些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译作的命名、译作的宣传语、译作的呈现形式、译作前言和附录的设计等。这些文本外因素均以译语读者或市场需求为中心,对译作的可接受性影响很大,要求译者进行创造性翻译甚至创作。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广义上的创造性翻译。综上所述,我们尝试如此界定:创造性翻译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一种语际重释,译者为了达到译本的流畅性、灵活性、原创性和解释性,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力),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操作。

(二) 创造性翻译与翻译中的创造性

从上述定义可知,创造性翻译与翻译中的创造性(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是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术语。二者的关系可简述如下:(1) 创造性翻译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宏观的翻译策略,可以在狭义的文本内容层面发生,也可以在广义的文本外层面发生;翻译中的创造性则是微观层面的翻译方法,常见于具体的语言应用层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18)Neubert, A. Postulates for a theory of translation[M]∥J. Danks et al.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housand Oaks: Sage, 1997: 17.,在词汇、句法或语言形式层面采用一些新颖的翻译方法来解决一些熟悉或常见问题的翻译(19)Zawawy,Amr M.El.Pinning down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The case of literary texts[EB/OL].[2008-12-01].http:∥www.translationdirectory.com.。(2) 翻译中的创造性是创造性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后者在微观层面上的实现,二者相互依存。(3) 创造性翻译的终极目标是使跨文化传播得以顺利、有效实现,使译本为译语读者或市场所接受,所以它是读者导向或市场导向的,译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权采用任何翻译方法和技巧,创造的对象不仅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而翻译中的创造性则主要是为了凸显译者高超的跨语言转化能力,创造的基础仍是原文,译文的创造性不能脱离原文而存在。

之所以区分这两个概念,是因为目前翻译界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很多以“创造性翻译”命名的研究其实研究的都是语言层面的转化,属于对翻译中创造性的研究,例如郭建中所提出的“创造性对等”(20)郭建中.创造性翻译与创造性对等[J]. 中国翻译,2014(4): 10.、黄振定对科技翻译中词汇层面创造性的探讨(21)黄振定.中西科技交流及其翻译的创造性[J].中国翻译, 2003(2): 66.、王振平对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和叛逆的讨论(22)王振平.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1): 113.、奈达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技术(creative technology)的观点,等等(23)Nida E A, 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4:150.。

(三) 创造性翻译与重写理论

创造性翻译与Lefevere提出的重写(rewriting)理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译者所使用的具体翻译手法:二者均涉及增、删、改、缩等创造性手段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以及对目标语创造性的使用,譬如Zhu在论及林纾所译之《大卫·科波菲尔》时就指出,林纾使用了重写的方法,具体手法表现为对古汉语的创造性使用、省译、增译、改译和缩译(24)Zhu L. Rewritings in translation as clues of cultural mediation and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A case study of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J]. Neohelicon, 2018(1): 351.。二者的区别则在于“重写植根于翻译研究需要探讨生产文本背后制约文本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学等因素的思想”(25)邵璐.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J]. 中国外语, 2016(5):107.,而创造性翻译则不一定拘泥于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往往是以市场和读者为导向的,譬如葛浩文所译春树之《北京娃娃》。葛氏所采用的忠实翻译被出版商进行了大量修改——删减、改编、转换语言风格等,目的是迎合译语读者,满足市场需求(26)邵璐.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J]. 中国外语, 2016(5):108.。

我们认为,创造性翻译包括基于意识形态的重写,也包括纯粹基于读者需求和市场导向的翻译,而《英雄诞生》就属于后者。此外,创造性翻译与葛浩文提出的“回顾式编译”也有区别。“回顾式编译”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部分承担起编辑的职责,与目标语编辑合作,对中国文学在结构、语言甚至风格等方面进行显性编辑或操纵,是更高程度上的“连译带改”,因此,译作应是原作者、译者、原作出版社与原文编辑、译作出版社与目标语编辑、国家审查机制之间斗争与妥协的结果,而非仅限于译者、原作者、原文之间互动的产物(27)邵璐.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J]. 中国外语, 2016(5):107.。以《英雄诞生》为例。首先,由于该书翻译时金庸先生年事已高,深居简出,且身体状况极差,郝玉青在翻译过程中显然不可能得到原书作者的鼎力相助。事实上,当《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对郝玉青进行采访时,其表示金庸先生甚至拒绝对该译本发表评论。其次,从郝玉青所接受的诸多媒体采访中我们也难以找到证据来证明出版商和编辑对该书的翻译进行了某种干涉或操纵。最后,该书的翻译似乎主要是市场驱动和读者导向,我们也无法找到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证据。

(四) 创造性翻译与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Robert Escarpit于1958年在其著作《文学社会学》(Sciologie de la Litteature)(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28)Escarpit R.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M].Wang M H & Yu P,Trans.Hefei:Anhui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7:137.。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西比较文学手册》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这种‘叛逆’表现在形式上就是翻译中的删减、添加和意译……”(29)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西比较文学手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03.谢天振把“创造性叛逆”分为四种类型: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30)谢天振. 译介学[M]. 上海: 译林出版社, 2013:113.。杨柳认为,创造性误读正以增译、缩译、节译、改编甚至伪译等多种变体形式出现(31)杨柳.文化前结构和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01.。

很显然,创造性叛逆从本质上而言也是重写,它与创造性翻译的区别在于创造性翻译通常并不借助于误译、漏译和伪译来重塑原作。误译甚至错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创造性翻译中,但显然并非译者有意为之。譬如在《射雕》第一章中,金庸借用了宋代诗人戴复古的诗《淮村兵后》来描述经过金兵洗劫后小村的惨象。原诗为: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意思是: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几处毁坏倒塌的矮墙,围绕着废弃的水井;这里与那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郝玉青的译文为:Untended, the peach blossoms still open/As fallow fields of tobacco draw the crows./In times past, by the village well,/Families once gathered to vent their sorrows(32)Jin Y.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I: A Hero born[M].Anna Holmwood,Trans.Quercus & London: Maclehose Press, 2018.。该译文中,“烟草”被错译为了tobacco,“向来一一是人家”被误译为了Families once gathered to vent their sorrows。然而,这显然属于译者理解有误,并非基于某种目的或意识形态的重写或创造性叛逆,也非译者试图通过误译来重新塑造译文。

通过对创造性翻译的定义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尝试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创造性翻译是一个自足的、更为宏观的翻译概念或策略,它既包括内容上的创造性,又包括形式上的创造性。第二,它是读者驱动或市场驱动的翻译策略,与基于意识形态的重写及创造性叛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翻译中的创造性、重写及叛逆是创造性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论及此处,我们似乎可以尝试着回答葛浩文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创造性翻译”作为一个具有高度争议性的概念,究竟是违背翻译行业的“犯罪”,还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Is it a crime against the trade or is it an inevitable move)?答案显然是后者。最后,关于创造性翻译的前景,Katan认为,“翻译走在十字路口,是该进行创造性翻译的转向了。”(33)Katan D. Translation at the cross-roads: Time for the transcreational turn?[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2016(3):365.

二、创造性翻译在《英雄诞生》中的实践

郝玉青主要是通过创造性改变原作的形式和创造性翻译原作的内容和语言来具体实践自己的创造性翻译策略的。

(一) 创造性改变原作的形式

第一,以故事情节为驱动进行分册和分节,增强译作的情节感和故事感。《射雕》(新修版)共由四册组成,英文版也由四册组成,但区别在于原著并未指出如此分册的原因,而译作则显然是以故事情节为驱动对原作进行了创造性分册。第一册《英雄诞生》(AHeroBorn)从原作第一章讲起,直至杨铁心和包惜弱夫妻相认,逃出王府,遭到追杀,重点人物郭靖和杨康长大成人,正式登场。第二册ABondUndone从杨康否认自己的出身直至郭靖决定悔婚华筝追求真爱,讲述郭黄二人的初恋过程和坚贞爱情。第三册ASnakeLiesWaiting从欧阳锋在桃花岛为欧阳克求婚一直到杨康叛国、判祖之嘴脸被彻底揭穿。第四册AHeartDivided从郭靖得知黄药师杀害江南五怪而离开黄蓉写起,写到他重回蒙古,为铁木真而战,最后在得知铁木真意欲征服南宋,愤而离去,与黄蓉团聚。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框架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此外,郝玉青还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原作中各章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分节,譬如第一章“风雪惊变”被分成了五节讲述,第一节讲述郭啸天和杨铁心与说书人在曲三的小酒馆中纵论时事,第二节讲述曲三勇斗宫廷侍卫及郭杨二人与丘处机的相斗,第三节讲述包惜弱误救完颜洪烈及郭杨遭到扑杀,第四节讲述杨铁心苦战到底,直至身死,第五节讲述完颜洪烈巧妙骗取包惜弱的信任。创造性的分节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上的连贯性,同时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

第二,创造性重设小说之副文本,强化读者的理解。根据耿强的研究,副文本指的是围绕在作品周围,强化作品并确保它以某种形式得以呈现、被接受和消费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伴随形式。他认为副文本具有以下特点:(1) 围绕并伴随着正文本,补充甚至强化正文本。(2) 形式多样。(3) 功能是呈现正文本,使其以图书的样式存在,促进图书的接受和消费,它协调的是正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34)耿强.翻译中的副文本及研究:理论、方法、议题与批评[J].外国语,2016(5):105.。《射雕》原作中的副文本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对读者质疑的一些解释,譬如有人质疑现实中欧阳克侍女所骑的白色骆驼并不存在,金庸先生解释说自己曾目睹白骆驼的存在。其二是对蒙古史及铁木真家族谱系的解释。这两种副文本显然是针对中国读者而设。

郝玉青在《英雄诞生》中所提供的副文本主要有:第一,封面上引用Irish Times的评论,将《射雕》比作中国的《指环王》。第二,正文前用不足三页的内容对射雕三部曲所涉之背景进行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在此并未介绍小说的具体内容,而是以和读者谈话的方式,以排比式的行文,介绍了三部曲所涉之历史背景、小说风格、人物特点,鼓励读者开始阅读这三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奇幻文学。第三,正文前设置了“小说人物角色”,按照人物出场顺序介绍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第四,正文前设置不足两页的简短前言,交代小说所涉之历史事件、地理处所、宫廷斗争的原因以及江湖侠士保卫家园不受侵略的事实。第五,文末设置三个附录,分别介绍译作中关于“武术”和“功夫”等术语的运用、关于“射雕”中“雕”的英译,以及译文中所涉及的武器、功夫种类、历史人物和事件、宗教知识、暗器及解药等。第六,封底用三段话简要介绍了小说内容,并引经据典说明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可以看出,这些副文本与原作的副文本完全不同,其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导读、为市场推荐书籍。

(二) 创造性翻译原作之语言和内容

第一,用“平衡”的英语语言来翻译原作文白夹杂的典雅语言。正如Berry所言,《射雕》翻译之难点不仅在于其超长的篇幅,而且在于其华丽而又极为独特的语言风格(35)Berry M. A hero born review[EB/OL]. [2018-12-10].http:∥u.osu.edu/mclc/2018/08/25/a-hero-born-review/.。郝译显然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所以她没有像闵福德那样采用注释式翻译和简雅的文风来与原作追求“对等”,而是像张菁所言,考虑到中英文的平衡和“那个世界”的文字观感,整体处理未采用当代很潮的英文,但也没有写得复杂古旧像“狄更斯”的年代,目的就是要让英文也能活起来(36)张菁.《射雕》英译本面世!黄蓉为啥叫Lotus Huang?九阴白骨爪怎么说?|专访译者[N].[2018-04-26].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8795289276647380&wfr=spider&for=pc.。

第二,删减部分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内容以及和故事情节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譬如在原作第8页,郭杨二人与说书人纵论时事时,有三段提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高俅、李邦彦、李纲、郭京、韩世忠、岳飞、秦桧等,译文考虑到这些内容对译语读者而言文化负载过大,所以将这三段共计500余字删除殆尽(37)金庸. 射雕英雄传(新修版)[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8.。再如,第一章在讲到郭杨二人与说书人分别后,又穿插了近250字,解释为何两人会在深夜打猎(38)Jin Y.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I: A Hero born[M].Anna Holmwood,Trans.Quercus & London: Maclehose Press, 2018:11.。译文则省去这段对原因的交代,直接过渡到深夜打猎。如此处理,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为紧凑。通观全文,译者这样的处理不在少数。尽管删减具有文化背景的内容是否合理还待商榷,但按照郝玉青的观点,“英文读者没有必要像中文读者一样完全了解这些细节”(39)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 [2018-12-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为了译作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这些内容可以牺牲。

第三,以读者为中心的创造性“命名”。其一是为译作的各册分别命名,突出各册主要内容,增强情节上的联系。郝玉青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谈到:

“起初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让出版社理解,‘射雕三部曲’不是三本书,而是一个系列。然后我们把这个系列分成三组,每组四本,每一本单独起一个书名。否则如果只叫‘射雕英雄传(一)(二)(三)’,对西方人来说太笼统了,和内容没有很强的联系。起‘英雄诞生’这样的书名当然考虑了西方人的阅读习惯。我们希望每一组书名之间有联系,同时提到故事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我们真的是为了让更多英文读者接受而考虑了很多。”(40)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 [2018-12-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

其二是为书中的人物命名。《射雕》中的人物命名不少来自中国传统经典和文化思想,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有时还有揭示人物命运的功能。譬如,郭靖、杨康二名的含义为不忘靖康之耻;杨过名过,字改之,取自儒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训诫;小说中五大高人的绰号“乾坤五绝”取自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五行相生又相克;包惜弱的“惜弱”既是她软弱性格的写照,也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怜惜之意;穆念慈的“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慈母”的省称,“念慈”则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也寄寓了杨铁心对妻子的思念。这种艺术性如以拼音方式来译,则趣味索然,文化内涵尽失。郝玉青在给这些人物的命名上可谓煞费苦心,往往根据翻译的整体风格和内容重新进行改写。郭靖和杨过的名字使用拼音,因为名字的含义文中本有交代,其余的大多采用意译加音译或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试图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譬如郭啸天译为Skyfury Guo,可看出人物豪爽、正直、义薄云天的性格;包惜弱译为Charity Bao,至少体现了人物善良软弱、助人为乐的个性;柯镇恶译为Ke Zhen’e, Suppressor of Evil、朱聪译为Zhu Cong the Intelligent则体现了原名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揭示;黄蓉译为Lotus Huang,则是为了呼应后文郭靖的憨直。虽然从内涵发掘的角度看有些人物的译名还有待商榷,如穆念慈译为Merciful Mu,但译者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其三是小说中功夫、招数的命名。《射雕》中出现的功夫和招数多达61种,然而它们并非全是凭空想象、徒有抓人眼球的名称,很多往往是结合了一些中国武术的原理,在武术里面是有相关的动作的。译者在翻译时充分发挥想象,合理运用多种译法。譬如“九阴白骨爪”,金庸笔下最突出的展示是骷髅头盖骨上正好能插入五个手指的五个洞,所以用骷髅(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这一恐怖的招式译成Nine Yin Skeleton Claw,结合了音译和文化。再譬如丘处机的“同归剑法”则被意译为The Sword of Mutual Demise,用语典雅,体现了道家起名之雅。而南希仁与铜尸打斗时使用的一招“铁板桥”则被巧妙地处理为so he bent backwards into an Iron Bridge,动作与形象可谓完美结合。张菁在访谈中谈及二人英译这些武功招数时说:“为了翻译这本书我跑去学了一年多的太极。学了以后有些描述就更加立体化了,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有时为了写好几个动词,我还会自己先比划一下。”

三、郝玉青采用创造性翻译的原因探索

郝玉青在翻译《英雄诞生》时为何采用创造性翻译?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原作所涉之历史背景、创作内容和文体特点使然。首先,从小说所涉之历史背景来看,《射雕》以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向前延伸至北宋末年岳飞、韩世忠等的抗金历史,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小说所涉之历史背景、民族争斗纷繁复杂,犬牙交错。这对中国读者来说问题不大,但却会让缺乏这些历史背景知识的西方读者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其次,从创作内容上来看,小说涉及海量的中国历史知识、宗教知识、地理知识、诗词文化、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功夫门派,更兼人物众多、个性迥异、关系复杂,采用传统的翻译策略很难使读者理解原文。譬如,根据张秀奇的统计,《射雕》中出现的武功招数就达61种(41)张秀奇. 金庸武侠小说完全手册[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158.。这也是为什么连本就精通英文的金庸先生也说自己的小说翻成西方文字不很成功,因为西方人不易理解东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42)顾臻.金庸小说翻译漫谈[N].北京晚报,2018-06-01(24).。最后,从文体特色来看,金庸先生想象瑰丽,故事架构宏大而有序,情节曲折而生动,通篇使用文白夹杂的典雅的写作语言,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所有这一切让盲目追求“信”于原文的翻译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译者只能从形式到内容采用创造性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译者的身份使然。与葛浩文等译者相比,郝玉青的身份非常特殊,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为何使用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Carol’s Adventures in Translation(43)Greatest women in translation: Anna Holmwood[EB/OL]. [2018-12-10]. https:∥caroltranslation.com/2018/04/03/greatest-women-in-translation-anna-holmwood/.和澎湃新闻(44)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 [2018-12-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对郝玉青的专访可知,郝玉青首先是一位为总部设在台北的光磊国际版权公司(The Grayhawk Agency)工作的文学经纪人(literary agent),是“一名从业八年、致力于中外文学作品版权交易的‘推手’”,她也曾效力于伦敦、北京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些版权公司。文学经纪人一般而言更为了解出版商的出版意图,更为了解所代理作品的潜在市场,具有丰富的书业经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文学、艺术功底,同时具备一定的营销知识。就郝玉青而言,“她注意到了北欧文学成功输出的启示: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敲门”,直到打开国际市场,再进一步培育市场。她从最开始考虑的就不只是翻译一本书,而是一个更宏大的设想——把“《射雕》三部曲”制作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把中国作品真正推向英文主流图书市场”(45)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 [2018-12-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郝玉青自己也承认:做文学经纪人的经验“让我成为更成熟的译者。译者不能只是译者,需要在背后做很多工作,包括挑选作品、有人脉、懂市场,才会有说服力。编辑也需要译者提供不同的眼光,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为什么这样翻译等等”。“从事出版业的经历确实有很大帮助,因为了解出版人挑选和包装一本图书的方式,我可以给出版流程也提出建议,包括文字的编辑、要不要使用脚注、封面的风格等等,出版社也把我当作团队的一员”(46)澎湃新闻.专访: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EB/OL]. [2018-12-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05257905643844&wfr=spider&for=pc.。

其次,郝玉青还是一名编辑,主要负责编辑已经成书的译作。她最后才是一名译者,在翻译《英雄诞生》之前,她还翻译了《山楂树之恋》《杀瓜》《妖怪打排球》《大黑狗耕田》等作品。这种文学经纪人、编辑、译者三位一体的身份决定了她不但熟悉西方的出版行业、书业市场、读者需求以及图书营销策略,也了解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能使译作得到读者的最大认可,获得市场效益。这也是她与闵福德这种学者式的译者和葛浩文这种常须受制于编辑和出版机构要求的译者(47)邵璐.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J]. 中国外语,2016(5):108.之间的区别,也是《英雄诞生》首次为商业出版社接纳出版的原因。

第三,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困难使然。郝玉青在接受Carol's Adventures in Translation专访时曾谈到瑞典文学作品英译和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区别。她说:“二者具有天壤之别。瑞典小说与英语的联系更大、更深,潜在的语法和价值观方面的相似性远大于中文小说。所以,英译瑞典小说就像跨越一条小溪,而英译中国小说则像划着一条小舟,长距离横跨宽阔无垠的海洋。我认为我们低估了‘好的写作’的文化特殊性……有很多中国文学形式在英文中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中文犯罪小说、诗歌、散文等与英文完全不同,这就给译者和编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目前出版行业还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郝玉青而言,“金庸作品翻译的难点在于细节的翻译,譬如那些对中国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中药成分或历史典故”。但她认为,“英文读者没有必要像中文读者一样完全理解这些细节,我宁愿通过自己的翻译让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挖掘,而不愿费力解释这些细节内容,导致小说‘能量和流畅性’的牺牲。”(48)Greatest women in translation: Anna Holmwood[EB/OL]. [2018-12-10]. https:∥caroltranslation.com/2018/04/03/greatest-women-in-translation-anna-holmwood/.这也可以看作她最终采用创造性翻译的一个原因。

四、结 语

《射雕》的英译开启了中国武侠小说进入英语世界的大门,是中国文学走进英语世界的又一里程碑。本文首先认为译者采用了创造性翻译的策略,接着对这一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并将其与译界流行的其他几个术语进行了区分,然后从形式创译和内容创译两个方面讨论了译者创造性翻译的具体方法,最后深入挖掘了译者使用该策略进行翻译的原因,抛砖引玉,求教方家,为中国文学的外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英译金庸译者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