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教育方式,重视美感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信息数字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尝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当代语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努力、规划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的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属于高等教育文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推进,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信息数字化和大众传媒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语言创新、语义迁延以及语义再生等各种语言现象纷至沓来,这就产生了新的语境,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当今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要求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不可避免地缺少了针对性与大众化、普遍性与个性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学专业的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跳出固有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转换视角。本文试从教师、学生、社会三个方面,制定合理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策略
(一)从教师角度而言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摒弃没有差别化的教学方式,探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题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互动者,这也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选取灵活的文本解读方式,创新教学思路。例如,在讲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进行比较教学,如通过《古诗十九首》当中《行行重行行》这样一首思夫诗,表现不同时代女性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与自我的认知的异同。讲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时候,就可以对比当代诗人顾城的“女儿国情节”。在讲解庄子《逍遥游》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和情景,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来进行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庄子的自由和顾城自由进行思考,对比这两者自由的共性和区别,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在讲解《老残游记》的时候,教师可以就这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与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相比较。在对比当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在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适当地加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代作品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修养。
(二)从学生角度而言
學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执行者。在课堂中,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构建。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接受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另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识地选择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提高。学生还可将自主探讨的内容与课堂上鉴赏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形成具体而深刻的认知。
(三)从社会需求角度而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教师和学生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以后的规划,制订有所偏重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为学生以后的规划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其中,不少文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也可能要走上教学的道路,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以后的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策略,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学科的现状,在大环境下,转变视角,在实践中,探索前行,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发展。教师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多视角地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笔者希望本文的教学策略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该课程具有的传承发扬文化的重要功能,加强对本课程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觉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让文化更好地结合新时代,应用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