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莹
在江河之水中翻滚的是壮志,在月夜之中留恋的是不舍。昔日古人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的语言文字宛如一阵徐来的清风,短小却令人难以忘怀,而为何今日我们的语言在传情达意时略显贫乏呢?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纵使吴越王对妻子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他也希望妻子能欣赏到归途时的繁花,没有催促,只有藏在只言片语中的万丈柔情——我们与古人差的也许就是欣赏繁花的生活细节。我们丢弃了生活给我们的陌上花,也就丢弃了每一个可以带来幸福的生活细节。没有幸福感的日子又怎么会有缠绵肺腑的语言呢?生活的仪式感中有家人之间的关心,也有爱人之间的浪漫。而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用“一切尽在不言中”代替应有的表达,殊不知语言的表达更能升华感情。虽然社交软件结束了“家书值万金”的时代,结束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念,但是我相信,面对生活的态度决定我们语言的用情深浅。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但我们的表达却越来越贫乏,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缺少平日的积累。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会下笔如有神呢?然而我们的阅读时间被世界急促的节奏分割成碎片,短时间的浅阅读犹如走马观花,能在我们脑海中存下的少之又少,还谈什么应用这些文字呢?所以,我们要舍得花时间阅读,发自内心地热爱文字,自然我们的涵养也会在说话间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书籍犹如美酒,你越是舍得花时间沉淀,它便愈发香醇。腹有诗书气自华,爱君笔底有烟霞。才气不单单体现在笔底,更在一个人的谈吐之中。所以说,书香是萦绕在我们语言文字间的暗香。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应试教育让许多人每天都疲于学习,重理轻文的观念更让不少人被数理化折磨得苦不堪言,逐渐地,日子也就少了那么一点诗情画意。当今社会学有专长的人才很多,可博雅之士、通用之才却寥寥无几。倘若生活被简单的公式条理化,那么语言会不会随之被限制呢?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几何变换也能绽放花朵,天穹宇宙也能星汉灿烂,地质地理也能江山如画……让语言在理性的同时兼顾感性,让想象力创造新的科技,这些何尝不能为我们的理学增添情意呢?教育之外的坐听雨打荷的修炼是我们语言文字的点睛之笔。
生活态度的转变、阅读量的减少、教育的时有走偏都是我们的语言略逊于古人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自己。毕竟,话从口出,由心而發,情自在其中。
【河北省辛集中学,指导老师:曹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