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房岩土工程勘察及基础分析

2019-01-03 02:03钟诚
西部资源 2019年3期
关键词:溶洞

钟诚

摘要:本文对工厂基础进行岩土勘察分析,查明场地地下土、溶洞分布发育情况,地下水特征,对土、溶洞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措施,对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类似工程具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溶洞

1.工程概况

拟建T厂总占地面积约为32000m2,主要建(构)筑物包括:(1)进水泵房;(2)调节池;(3)进水计量井;(4)混合反应及平流沉淀池;(5)AAO生物反应池;(6)_沉池;(7)-沉池污泥泵房;(8)紫外线消毒渠;(9)出水计量井;(10)鼓风机房;(11)空气计量井;(12)加药间;(13)回流污泥计量井;(14)储泥池;(15)污泥脱水机房及堆棚;(16)生活楼;(17)变电所及管理中心等。建筑物地面高度l层~3层,水池地下最深6m,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次为补充勘察,根据详细勘察资料显示,场地ZK9—ZK11、ZK17、ZK23、ZK30—ZK32、ZK36、ZK48合计10个钻孔处揭示有土洞、溶洞,岩溶强发育,且洞的垂直高度较大,最大达10.70m,对T程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本次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查明场地地下土.溶洞分布發育情况,依设计要求,于这些钻孔四周呈十字布设钻孔,于需要补充的勘察点外lOm处进行第一次钻探,若未揭示有土洞、溶洞,距离减半进行第二次钻探,依次进行第三次钻探,当钻孔间距≤2.5m时,结束钻探;若第一次揭示有溶洞(土洞),则在需要补充的勘察点外20m处进行第二次钻探,然后再按照距离减半的原则进行钻探;若第二次仍然揭示有溶洞(土洞),于30m处进行第三次钻探,外扩距离不大于30m。为建(构)筑物基础的设计、施T提供准确的岩土T程地质依据,避免桩基施T盲目性。

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厂房周边地形较为平整,地面高程变化在3.12m~3.93m之间,周边主要为河涌,鱼塘、荒地及菜地,地貌上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腹地。

据钻孔揭示,场地可分为7个主层[(1)~(7)]和7个夹层[(3)一l,(3)-2,(4)-1,(4)-2,(6)-1,(7)-1,(7)一2],评价如下:第(1)层素填土分布于全场地,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混砖块、碎石,为近20年回填,成分较复杂,稍压实,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较不稳定,均匀性较差,承载力不大。第(2)、(3)-1、(4)-1层淤泥质土,流塑状,属高压缩性软土层,该层抗剪强度低,含水量大,灵敏度高,固结时间长,加载荷后变形量大,易产生剪切破坏,易产生崩滑,属不良地基土。第(3)、(4)-2层粉砂,在发生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局部会产生轻微~中等砂土液化现象,属不良地基土。第(4)、(3)-2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有一定承载力,但厚度不太大,属一般地基土。第(5)残积土层,零星分布,呈大透镜体状,多可塑状,力学性质较好,是一般的地基土,承载力不大第(6)层强风化岩,由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可作预制桩基础持力层,但埋深较浅,有效桩长较小,且底部与石炭系石灰岩接触面往往发育有溶洞,地基承载力得不到保证。第(6)-1层全风化岩层,由泥岩组成,零星分布,风化极剧烈,岩芯呈土柱状,是良好的地基土,承载力不太大。第(7)层微风化岩,由石灰岩组成,基岩埋藏深浅不一,岩质较硬,属较硬岩,岩溶发育,单个洞体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大,最大达15.30m,最小仅0.20m。洞体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大达29.50m,最小仅11.70m,岩石力学性质好,承载力大,可作嵌岩桩基持力层,但应嵌入完整岩石一定深度,并确保桩底3倍桩径范围内无溶洞、无软弱岩层。

在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本场地第(3)、(4)-2层粉砂局部松散者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指数Ile=0.33—13.78,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综合判定在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本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

3.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场地西侧为河涌,其涌水质一般。在勘察期间对钻孔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观测,测得水位埋深为0.00~2.80m(局部地段泡水),高程为0.20m~2.44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土层中孔隙水和基岩中裂隙水及岩溶水,其中砂层累计厚度较大,其地下水涌水量较丰富。场地风化基岩多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石灰岩,泥岩虽然局部裂隙发育,但裂隙连通性差,基岩裂隙水涌水量较贫乏。石灰岩溶洞较为发育,溶洞垂直高度局部较大,但钻探过程中漏浆现象不明显,推测连通性较差,因此岩溶水涌水量一般。因此,综合评价本场地第四系土层孔隙水丰富,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岩溶水涌水量一般。通过采取地下水样品及地表土易溶盐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土层渗透组合特征:第(1)层填土层,粘性填土的渗透系数K20=4.44×10-7cm/s~1.94×10-6cm/S,渗透性等级为极微~微透水性,砂填土的渗透系数K20=6.94×l0-5cm/s~5.94×10-4cm/S,渗透性等级为弱~中等透水性;第(2)层淤泥质土层,渗透系数K20=2.97×l0-7cm/s~l.79×10-6cm/S,渗透性等级为极微~微透水性;第(3)层粉砂层,渗透系数K:0=3.09×10-4cm/s—l.77×l0-4cm/s,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性;第(3)-l层淤泥质土夹层,渗透系数K20=l.76×10-6cm/S,渗透性等级为微透水性;第(3)-2粉质粘土夹层,依经验,其渗透性等级为微透水性;第(4)层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K2。=4.41×10。7cm/s—4.67×10-6cm/S,渗透性等级为极微~微透水性;第(4)-1淤泥质土夹层,渗透系数K20=1.01×l0-6cm/s—l.34×10-6cm/s,渗透性等级为微透水性;第(4)-2粉砂夹层,渗透系数K20=8.45×l0-5cm/s—3.25×10-4cm/S,渗透性等级为弱~中等透水性;第(5)残积土层,渗透系数K20=5.24×10-7c m/s,渗透性等级为极微透水性;第(6)、(7)层风化岩虽然裂隙发育,但连通性差,渗透性差,渗透等级为极微~微透水性。从土层渗透组合特征可以看出,渗透等级为“极微~微透水性”的第(2)、(3)-1、(4)-1层淤泥质土层和渗透等级为“极微~微透水”的第(3)-2、(4)层粉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等级为“弱~中等透水”的第(3)、(4)-2粉砂层为相对含水层。

4.基坑开挖支护

本拟建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地面设计标高为3.Om,相对高程为- 3.OOm,基坑开挖深度约6.Om,基坑开挖规模较小,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划分,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据本次勘察结果,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为第(1)层素填土、第(2)层淤泥质土、第(3)层粉砂层,开挖土层工程地质性质总体较差,第四系土层孔隙水较丰富,基岩裂隙水较为贫乏。另外第(3)层粉砂层开挖过程中易产生管涌型渗透变形破坏,地基土受到破坏,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差。场地开阔,北侧为鱼塘,西侧为机场涌,南侧为工地临时板房,东侧为荒地,因此,建议基坑采用支护开挖。如采用地下连续墙围闭措施,地下连续墙要进入强风化基岩,然后实施井点降水与明沟降水相结合,疏干基坑地下水,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亦可采用桩间多孔旋喷与灌注桩相互咬合搭接,形成封闭式止水帷幕,采用管井井点降水和排水等。同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应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快挖快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

5.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1)本场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基岩岩溶发育,无滑坡及全新活动断裂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总体评价本场地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场地覆盖层发育有厚度很大的淤泥质土、基岩发育有竖向空间很高的溶洞,这些不利因素将对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若采用桩基穿过溶洞,进入稳定基岩后,不会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地基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2)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划分: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一级(复杂地基),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3)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lO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4)建筑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属Ⅱ类。(5)在地震烈度7度地震时,场地第(3)、(4)-2层粉细砂砂局部松散者会发生轻微~中等砂土液化,属中等液化场地。(6)本场地第四系孔隙水较丰富,基岩裂隙相对较为贫乏。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蝕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因此,场地地基相对稳定,岩溶强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差,在充分考虑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基本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6.基础建议

对于土洞、溶洞发育地段,一般采取的工程措施有:①采用桩基础穿越溶洞,并保证桩端进入溶洞底部稳定的基岩一定的深度;②采用高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充填土洞、溶洞,其具体水灰比、塌落度根据溶洞规模确定;③若对于竖向很大的溶洞,亦可采用梁或板跨越溶洞等。

根据本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持力层考虑选择稳定的微风化岩,桩径可采用φ800rrun~1500mm,嵌岩深度不宜小于ld(d为桩径);本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有溶洞,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T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保证桩端进入溶洞底部稳定的基岩一定的深度。溶洞地区桩基施工时容易造成漏浆、塌孔、偏锤等事故发生,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袋装砂、粘土球及块石等),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并应注意冲孔桩成桩过程中由于冲击能引起溶洞坍塌,而造成地面塌陷。场地淤泥、淤泥质土厚度大,设计时应选用合理的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以防止桩基成孔时塌孔和缩孔。设计应考虑填土、软土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

猜你喜欢
溶洞
岩溶隧道开挖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
出发吧,去溶洞
岩溶地段桩基施工溶洞决策法处理技术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浅议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
非充填型溶洞发育位置及大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