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傅 李廷彬 李京 李新超
摘要: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缘,秦祁昆三大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时期的中酸性侵入体、火山岩、超镁铁质岩系和大理岩的地质体,为区域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矿区处在祁漫塔格一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东部都兰地区双庆华力西期铁、铜、铅、锌(钨、锡、银)成矿亚带的西部,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华力西一印支期是该带最重要的成矿时期,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特色的矽卡岩型一热液型铁、锡、铜、多金属矿产,此类矿床(点)常成群出现,在空间上矽卡岩型矿床多出现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上,而热液型矿床出现在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二者相伴产出,成因上有一定联系,构成了与中一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关键词:银铜矿;地质特征;成矿远景;八道班北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鄂拉山组,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区,岩性主要为安山质熔结凝灰岩、英安质熔结火山角砾凝灰岩。
根据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推断矿区存在三条断层。F1断层位于矿区东北部.走向约105°;F2断层位于矿区中北部,走向约102°;F3断层位于矿区的西南部,走向约100°。
矿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是以印支期晚三叠世肉红色中粗一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主,见有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闪长玢岩脉。肉红色二长花岗岩体大面积分布,结构一般为中细一细粒,主要造岩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矿区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或者在岩体中的裂隙附近,变质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其中接触变交代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
2.矿区异常特征
2.1地球物理特征
通過对矿区的磁法工作,在磁法扫面后结合地质,系统的采集了磁性标本,本次磁参数测定采用捷克产KT-6磁化率计进行磁化率(K)测量,使用MP3磁参数测量系统测量剩余磁化强度(Jr)。
从岩矿石磁性特征统计表可以看出,矿区内大部分地层和岩体磁性微弱,凝灰岩和安山岩磁性较高。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具微弱磁性,二长花岗岩和绢云岩具中等磁性。
矿区位于都兰县热水乡赛什塘村的冬季草场区内,区内除隔离草场的铁丝网外,无其他干扰。后期处理时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手工去畸变点,然后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处理,获取有用的地磁信息。
通过△T等值平面图线可以看出,矿区地磁背景不高,异常值北部及西北部数值较高为正异常区,向西北未封闭,南部及东南部主要为负异常区。其异常带近东西向展布,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北部、中北部及西南部。
为了了解深部的地球物理信息,对矿区的数据进行了更深入的处理,在对原始数据剔除不合理的畸变点后,进行了化极处理。从△T化极等值平面图线可以看出,化极后磁异常的中心整体向北偏移。异常主体范围出露三叠统鄂拉山组地层,围绕异常带则出露大面积印支期晚三叠世中粗一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基。均处于被岩浆岩侵人体裂解的鄂拉山组地层的残块上。
2.2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主要有As19:、As29、AS303个异常。
AS 19异常:异常位于矿区东部,该异常元素组合为Ag、Cd、Au、Bi、Pb、As、Zn七种元素,主元素为Ag、Cd,属乙2类异常,异常区岩性主要为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体,以及在异常西北出露小面积的三叠系上统鄂拉山组地层,草场覆盖较厚。根据磁法扫面推测的F1、F2断层分别从异常的北部、中部穿过。
异常中心的见有宽5m-lOm,长500m-600m的安山岩岩脉,岩脉周围见有褐铁矿化、硅化等。且在异常的中南部发现了1条蚀变带(S2),位于该异常的南部,走向近南北,宽1m左右,地表出露约30m,为硅化破碎带,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等,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局部零星见孔雀石、铅华,零星见星点状黄铁矿。
As 29号综合异常:异常位于矿区西部,该异常元素组合为Cu、Zn、Cd、W、Mo、Pb、Sn、As。主元素为Cu、Zn、Cd。异常区在南部出露三叠系上统鄂拉山组、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以及北部出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铁染现象,局部见有青磐岩化,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局部零星见黄铁矿、磁铁矿,裂隙面见孔雀石。异常区中部并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KHl),岩石破碎,带内局部岩石裂隙面见孔雀石化和少量的星点状或小团块状黄铜矿,其间夹杂着石英细脉,脉中见褐铁矿化,Cu品位0.15% -0.346%,平均品位为0.248%,见有绿泥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零星见有孔雀石。
AS30 :异常位于矿区的中部,该异常元素组合为Ag、Cd、Pb、Zn,各元素套合性好,主元素为Ag、Cd。异常区出露的岩性主要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局部零星见三叠系上统鄂拉山组。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局部零星见星点状黄铁矿、磁铁矿。
异常的东北部发现一条蚀变带(S8)和东南部一条矿化蚀变带(KH2)。S8蚀变带,宽1m-3m,走向近东西向,出露长度20m-30m,岩石破碎,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等。KH2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体裂隙中,宽约15m,矿化带长度推测为50m,Zn品位0.2% -0.637%,Ag品位42×10-6~48.9×10-6。矿化蚀变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岩化、硅化、褐铁矿化,见有数条硅质条带,铁锰染。
3.矿(化)体特征
本次工作在地表共发现矿化蚀变带3条,分别位于矿区西北、中南以及东部,均赋存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及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的裂隙中。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岩化,局部见碳酸岩化、青磐岩化。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零星孔雀石化,局部铁锰染强,蚀变程度不一。
3.1 KH1号矿化蚀变带
位于矿区西北部,产出于As 29异常中,为铜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地表出露长度约80m,厚度约4m,产状为75°∠84°,其中Cu品位0.15%-0. 346%.厚1.5m-2.Om。
矿化体赋存于早三叠世的花岗闪长岩裂隙中,岩石破碎,已发生绢云岩化。围岩主要为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蚀变见有绿泥石化、铁染、硅化等,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零星见有孔雀石,局部见星点状的黄铁矿。
3.2 KH2号矿化蚀变带
位于矿区中南部,产出于As 30异常中。为银锌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断续出露长度约为60m,两端被植被覆盖,厚度约lOm,产状为94∠80°,其中Zn品位0.2% -0.637%,厚约3.5m-4m;Ag品位42.0-48.9×10-6,厚约1.5m-2.Om。
其中礦(化)体赋存于晚三叠世的二长花岗岩裂隙中,带内岩石破碎,风化严重。蚀变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岩化、硅化、钾化等,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见有数条硅质条带,铁锰染。
3.3 KH3号矿化蚀变带
位于矿区东部,为铅矿化蚀变带。赋存于二长花岗岩裂隙中,矿化蚀变带地表出露长度约50m,厚度约3m,产状为40°∠80°,其中Pb品位0.16% -0.321%,厚约2m,平均品位0.24%,围岩主要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蚀变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局部见有硅质条带,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零星见星点状黄铁矿以及铅华。
矿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化、青磐石化、碳酸盐化。其中硅化是矿区主要的围岩蚀变,主要呈带状,在3条矿化蚀变带中,硅化强的地段,一般黄铁矿、磁铁矿也相对富集。
4.结论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赋矿层位位于二长花岗岩裂隙中,其可以充分显示出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就从空间上来说,可以看出青海都兰八道班北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因为其断裂构造、化探综合异常、物探特征叠合较好。由此可见,在青海都兰八道班北进一步开展矿产地质工作,可以有效实现找矿突破,其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矿产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还具有尤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91.
[2]马德庆,莫延强.青海都兰木和德特地区铜钴金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远景分析[J]西部资源,2017(01):50-51.
[3]焦洪林.青海德尔尼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4]王陆超.江苏泗洪县柳山地区热液铜矿化地质特征与找矿[J].四川地质学报,2019(01):65-67.
[5]王斯林,郭燕,高科.新疆伊吾县坝西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18.41(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