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时间的齿轮转到了2019年,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国际分工发生了剧烈的转变。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努力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成为制造业的主力军。下文将以三个线索为引子,来分析新型国际分工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新型国际分工 中国制造业 竞争力
一、新型国际分工的发展走势与特异性
(一)低端制造业向中东、非洲、南亚等地区转移
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型企业向中东、非洲、南亚、拉美等地区转移,这些地方的人力成本比起中国大幅下降,原材料等资产的价格也更为低廉,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水平以及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等不一定能达到企业的标准与要求。更令人惊奇的是,不仅发达国家的低端制造业向这些地方转移,而且中国的一小部分低端制造业也有向其转移的迹象,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连续颁布了多条总统行政令,于是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升级。其中一条,特朗普就要求大型美国企业回到美国本土创办工厂,目的是缓解美国国内日益严重的失业状况。在2008年之后,全球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期间GDP看似已经恢复正常增长,但其实积疾难医,美国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经济隐患尚未浮出表面。与此同时,欧洲等地方也是一样。所以,他们急需大量的就业机会来缓解国内失业过多而导致的社会动荡、财政支出过多的赤字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资本家的特征就是最大的获取利润,在本国国内,他们的成本将成倍增加,当然不愿意回国发展。于是特朗普的强制令便出台了。全球的制造业有一小部分回到了发达国家。
(三)中国制造业创新化发展与竞争力
中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影响,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受到的打击是比较小的。正因为如此,中国把握住了时机,大力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同时提出了产业升级的要求。现在中国的制造业正不断地改进架构组织,不断地发掘创新力,自主研发了许多制造业工业设备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间接导致了人力成本价格的提高,中国的人才市场也迈向了创新化的发展方向。虽然说中国的人力成本在近些年上升了,但是对比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较为低廉的,一些跨国公司仍旧不愿意撤退。除此之外,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还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境内国土安全、社会稳定,避免了许多非自然因素而可能会导致的损失,同时又有政府的大量优惠政策,给予国外企业建厂补贴、税收优惠等。其次是广阔的市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排名世界第三,人口接近14亿,排名世界第一。在商品市场中,人口就意味着金钱。如此多的人口,消费力自然是十分强大的,没有企业能放弃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损失这一优势。然后是制造业的原料来源十分丰富,中国地大物博,各种矿藏的储量十分多,产量大且购买价格比较低廉,这对于跨国制造企业十分重要,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最后是中国不断提高的人口素质与技术水平,这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对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一方面对于外国企业,有利于提高其制作效率与工艺水平,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价格还是处于优势范围的。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来说,也是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进行结构性转变,提高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行业现状与前景
(一)低端制造业仍大量存在
在中国的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如火如荼,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已经急剧减少,但是大部分却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这些地方的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所以价格较为低廉,人口基数也很大,不需要担心劳动力的来源。同时,土地资源多,建厂所需要的建筑面积足够。最重要的是,当地的政府监管不是十分的严格,工厂污染物的排放等都缺乏监督,这为企业在购买净化设备这一项上节约了许多開支,甚至有些地区政府为了提高本地的经济指标,还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更助长了不规范的制造业在中西部落地生根,大量产生与存在。
(二)中高端制造业开始涌现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后,例如互联网经济、5G技术、物联网等的兴起发展,依托这些新兴技术,中高端制造业也应运而生。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生产制造者出现了,智能化管理设备出现了,许多应用新技术的企业也不断出现。他们大量减少了劳动人口的使用量,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他们利用的人才也是顶尖大学毕业的,拥有高级理论技术知识的大学生、研究生等等,被称为中高端的制造企业。而这种企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尤其多,在高级设备制造领域出现的也特别多。但距离真正的普及化,使大多数企业都能达到中高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中国制造业正不断向创新化、高技术化发展
由于中国国内稳定的经济环境,给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条件。各地区的政府出台人才补贴政策等,鼓励创业创新,让一大批具有高级知识的年轻人能够潜心钻研,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中国的制造业正逐步走向一条人才专业化、设备智能化、生产线效率化、产品创新化的发展道路。这个创新,指的不仅是制造产品的创新,也是生产过程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制造技术的创新等等,越来越接轨于国际,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建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产业。
三、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的举措
(一)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虽然政府已经在我国的制造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是光有资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一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要确立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措施来让年轻高才生留在中国、留在制造行业,例如一些城市推出的技术人才购房补贴等。二是投入更多的创业创新资金,让中小型制造企业也能发展起来,鼓励人们的创业想法与行动,只有更多的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才能让这个行业活络起来,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国家正在推行减税降费的政策,让企业的负担更小,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发展之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增强竞争力。
(二)引进高精尖人才和技术
高精尖的人才与技术是制造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是一个行业,也包括了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出自己的好苗子,也要走出去、引进来,将国外的先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招进来,不同的文化自有其不同的优势方面,我们要融合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相进步,提升竞争力。
(三)制定行业准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好的技术与人才,没有一个行业标准也会是一盘散沙,不能产生规模经济,形成良好的效益与竞争力。我们应该确立起标准的行业规则,让制造业的进入有门槛,让产成品的流出有保障。一套完好的准则既有利于保护整个行业的利益,又有利于打造好口碑,给中国制造更添一份竞争的资本。
四、结语
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是十分强大的,但同时也不能盲目乐观,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与努力,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为上海市一万度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曹斌(1972—),男,湖北黄冈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杜传中,李梦阳.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
[2] 武震.“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
[3] 陶营.中国制造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与附加值[J].科技经济市场,2009.
[4] 许树辉.论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商场现代化,2005.
[5] 江静,刘志奎.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等与中国的产业升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
[6] 王树立,卢平.中国制造业对外连接投资的SWOT分析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