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玉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放疗科,黑龙江 鸡西 158300)
保乳术可维持患者完整的体形,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不仅避免肿瘤的复发,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调强放疗是新型技术,具有精准的优势,不仅优化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更是降低了对各器官造成的危害。此次研究针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剂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下为详情报告。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实施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Ⅰ组与Ⅱ组,各30例。其中,Ⅰ组年龄38~60岁,平均(49.0±5.2)岁;Ⅱ组年龄38~58岁,平均(48.0±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患者放疗总剂量为50 Gy,每次放疗使用的剂量为2 Gy,一共25次。Ⅱ组患者放疗总剂量为60 Gy,每次放疗使用的剂量为2 Gy,一共30次。
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彻底消失的时间超过28天;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肿块体积缩小率范围在50%之上,没有产生新的病灶,且时间在28天以上;无变化:治疗后肿块体积缩小的范围在50%之下,或有所增加,没有产生新的病灶。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Ⅰ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发生率分别为16.7%(5例)、50.0%(15例)、33.3%(10例);Ⅱ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发生率分别为50.0%(15例)、43.3%(13例)、6.7%(2例)。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28例)高于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7%(2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6,P<0.05)。
乳腺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的研究发现,乳腺癌保乳术与传统乳房切除术效果均较为理想,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乳腺癌保乳术已然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
保乳术后若没有进行辅助放射治疗,那么则增加了复发的几率,更是增加了产生新病灶的几率。传统放射治疗是指使用一定深度的电子线进行混合照射,然而通过临床大量研究证实效果并不是很理想[3]。调强放疗技术为新型的多角度射野方案,各项指标的临床效果均要优于传统的照射技术。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总剂量60 Gy时效果较为理想,主要是因为60 Gy剂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针对靶区来说正是治疗所需的科学剂量,从而减少靶区高剂量及低剂量区之间的差异,最终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另外,也避免对心肺等器官造成损害,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早期乳腺癌保守治疗后采取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当总剂量为60 Gy时不仅提高治疗的效果,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得到临床与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