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总结*

2019-01-03 23:44郑宇明朱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疸血清疗效

汤 婷 张 喆 郑宇明朱 锐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中医科,武汉 430014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武汉 430014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武汉 430022

茵陈蒿汤出自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辨治湿热黄疸证的代表性方剂。茵陈蒿汤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确切。张仲景根据湿热黄疸形成的机理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热湿在里者,法当下”,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栀子、大黄均为苦寒之品,寒能清热,苦能泄湿,相辅相成,合为清热泄湿、利胆退黄之剂。茵陈苦平,微寒,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要药,故以为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栀子苦寒,善于清泄三焦,通调水道,导湿热从小便而去;《神农本草经》记载栀子“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白癞,赤癞,疮疡”。大黄大苦大寒,长于泻下阳明热实,方中只用2两,仅及三承气汤方中之半,配伍取义与攻下阳明腑实不同,旨在疏逐蕴结的湿热由大便而出;《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茵陈蒿汤为历代医家奉作治疗阳明湿热发黄主方之一,大量研究发现本方亦可用于治疗湿热不发黄的其他病证,拓宽了茵陈蒿汤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将茵陈蒿汤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茵陈蒿汤治疗肝炎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乘虚侵入,久居肝络,气滞血瘀,日久导致正气虚衰,湿、热、瘀、毒,诸邪互结不解,病变累及肝、胆、脾、肾。本病发病初期多呈肝胆湿热、疫毒蕴结证候,故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张健等[1]在西医常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单用西医治疗组的83.33%,说明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

1.2 慢性重型肝炎

岑柏春[2]选取6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予以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6%;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2 茵陈蒿汤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属中医“湿浊”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化热;或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以致湿热、瘀血互结而发为本病。林曼婷等[3]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制作动物模型,茵陈蒿汤组予以茵陈蒿汤灌胃处理。治疗5周后,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脂质沉积的病理状态显著得到改善。说明茵陈蒿汤能够有效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DL-C合成,减少TC、TG、LDL-C在体内蓄积等有关。刘天戟等[4]为探讨茵陈蒿汤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将68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疗效最好,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增高;踝臂指数(ABI)明显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明显加快,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下降;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内皮素(ET-1)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茵陈蒿汤能减少LDL-C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保护血管内膜免受脂质过氧化,使胆固醇逆转运速度加快,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减弱血脂异常的危害,从而减少对血管的破坏,改善血管动脉硬化程度。

3 茵陈蒿汤治疗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属中医“面疱”“肺风粉刺”等范畴。有文献研究[5]分析发现,寻常痤疮的中医临床分型较多,也比较复杂,以实证为主且复合证型居多,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脾胃湿热证型。多由过食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所致,处方用药常选用清热解毒、凉血除湿类方药。胡艳阁[6]对比了茵陈蒿汤加减和维胺酯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连续治疗4周后,茵陈蒿汤组皮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许光仓等[7]观察茵陈蒿汤对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4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茵陈蒿汤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降低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4水平,推测茵陈蒿汤可能通过抑制寻常痤疮炎症发展的病理过程,降低过度升高的体液免疫应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转归。

4 茵陈蒿汤治疗黄疸

黄疸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所致,《诸病源候论·急黄候》指出“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圣济总录·黄疸门》云“大率多因酒食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所以发为黄疸”。

4.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归属于“胎黄”“胎疸”范畴,湿热为主要病机,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甘晓霞[8]探究了茵陈篙汤加减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茵陈蒿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4.54%;说明应用茵陈蒿汤加减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消除患儿黄疸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4.2 高胆红素血症

许杏梅等[9]探讨茵陈蒿汤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表明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病情恢复更快。

4.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王淑平等[10]探讨茵陈蒿汤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茵陈蒿汤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Th17/Treg失衡状态有关。刘佳等[11]通过观察加味茵陈蒿汤对雌激素致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肝脏水通道蛋白8(AQP8)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肝脏组织AQP8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实现的。

4.4 原发性肝癌黄疸

徐跃峰[12]将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黄疸的52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且实验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茵陈蒿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黄疸方面临床效果显著。

5 茵陈蒿汤治疗2型糖尿病

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患者常可发生中焦受阻、湿从热化、湿热阻滞的情况,可使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程欢欢[13]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组。

6 茵陈蒿汤治疗肝纤维化

边艳琴等[14]通过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采用茵陈蒿汤及甘露消毒丹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茵陈蒿汤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改善肝功能;甘露消毒丹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组织Hpy含量,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但对血清ALT、AST和ALB等的作用不明显。表明茵陈蒿汤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甘露消毒丹。曹红燕等[1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茵陈蒿汤对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阶段肝组织库普弗细胞(KCs)相关基因表达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茵陈蒿汤能显著降低DMN诱导大鼠的血清肝功能水平,抑制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胶原沉积,并下调肝组织相关基因表达,抑制MAPK通路活化。表明茵陈蒿汤可以显著抑制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KCs,抑制相关炎症因子释放,同时参与调控MAPK通路,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7 茵陈蒿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多由外邪触动“伏痰”而发。正如《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所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小儿为纯阳之体,湿邪为患,易从热化,故湿热证多见。桑勉等[16]运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小儿哮喘患者,治疗后茵陈蒿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的85.29%;且主要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卢立伟等[17]通过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结果发现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组大鼠气道IL-6、气道信号转导因子-3(STAT3)、气道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和气道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水平明显降低。表明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早期干预能显著减轻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肺组织IL-6/STAT3通路的表达有关。张桂菊等[18]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急性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加味茵陈蒿汤能明显降低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表达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8 结语

综上所述,茵陈蒿汤可通过随证加减应用于各种湿热证型疾病的治疗。本方在临床上多学科的广泛应用,正是中药复方多组分、多环节、多途径的优势体现,也是“异病同治”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展现。

猜你喜欢
黄疸血清疗效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