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丰 胡晓乐 李 永
( 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 辽宁 大连 116033 )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女性,骨折后通常伴随着腕关节活动受限、剧烈压痛、腕部肿胀等临床症状,进而对患者身心状况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而中医康复是近几年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一种手段,能有效改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症状,提高腕关节功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中医康复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患者中医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及时排除影响因素,有效提高患者中医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1]。本研究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析影响其中医康复效果的多因素,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43例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最小年龄27岁、最大78岁,年龄均值(58.74±8.72)岁;纳入标准:经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者;知晓且自愿参加中医康复治疗者;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反应者;合并病理性骨折者;存在颅脑损伤者;存在骨质疏松症者;腕关节皮肤严重损伤者;中途放弃治疗者;认知障碍或存在精神疾病者[2]。所有患者在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临床资料方面无对比差异(P>0.05)。
2 方法:(1)中医康复。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康复治疗。①中药熏洗:药方包括没药、乳香、川椒、桑枝、桂枝各10g、川芎与当归各12g、木瓜、路路通、丝瓜络、苏木各15g、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各20g等,用水煎煮取汁2000ml,1剂/d,分早晚2次熏洗,每次熏洗时间控制在20分钟;②功能训练:熏洗结束后需要开展功能训练,即尺桡偏、屈伸腕关节、前臂旋前旋后、外展内收手指、握拳、屈伸指间关节、屈伸掌指等,每天训练3次,每次每个动作训练10次,连续训练21天;③理筋方法:采用拨法、揉法沿着前臂肌肉由肘关节一直放松到腕部,针对腕关节掌背侧骨折四周,需要采用轻柔手法放松,针对肌腱部位,需采用弹拨方法,针对手指关节、腕掌,需要采用捻法放松各关节,注意手法需刚柔适宜,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2-3遍,连续治疗21天;④关节松动术:对右侧骨折来说,患者需保持坐位,医师左手握住患者前臂中下段骨折近端,右手需将其远排腕骨握住,双手需进行对抗牵引,向远处牵拉腕骨,力道由小到法,一直牵拉到感受到阻力,然后用右手握住近排腕骨,给予向掌侧滑动力量,并主动伸直腕关节;给予向背侧滑动力量,并主动屈曲腕关节;给予向尺侧滑动力量,并主动桡偏腕关节;给予桡侧滑动力量,并主动尺偏腕关节;待尺骨施力后,需要给予推动力量,并将前臂旋前,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2遍,连续治疗21天。(2)分组。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需采用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评分量表对其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并发症、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残余畸形等内容,将得分≤8分者纳入观察组,将得分>8分者纳入对照组[3]。
3 评析标准:然后记录、计算2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率、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骨折康复入组时间、复位质量(评价标准:尺倾角减少、背侧倾斜和桡骨轴向短缩总和,优:总和为0;良:4>总和>0分;可:7>总和≥4分;差:总和≥7分)、骨折分型、年龄等,基于此对上述6项内容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而确定患者中医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4]。
5 结果
5.1 2组分组结果对比:根据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评分量表可知,得分≤8分者有47例,即观察组共47例,剩余13例患者为对照组,量表得分>8分。
5.2 2组单因素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21例(44.68%)、对照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6例(46.15%),观察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有25例(53.19%)、对照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有10例(76.92%),观察组患者骨折康复入组时间≤6周有34例(72.34%)、对照组患者骨折康复入组时间≤6周有5例(38.46%),观察组患者复位质量优良有36例(76.60%)、对照组患者复位质量优良有4例(30.77%),观察组患者C型骨折有20例(42.55%)、对照组患者C型骨折有9例(69.23%),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有27例(57.45%)、对照组患者年龄≥60岁有7例(53.85%),由此可知,2组在骨折延迟愈合率、年龄等因素上不存在对比差异(P>0.05),而在负面情绪、骨折康复入组时间、复位质量、骨折分型等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即负面情绪、骨折康复入组时间、复位质量、骨折分型等因素与患者中医康复效果存在密切关系。
5.3 多因素分析:由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负面情绪OR值为0.008、P值14.056、Wald卡方为0.635、SE为2.397、95%IC为3.129-37.586,复位质量OR值为0.278、P值4.125、Wald卡方为0.610、SE为1.231、95%IC为0.092-0.982,从中可知,负面情绪、复位质量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女性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骨折后通常伴随着下尺桡关节损伤、桡腕关节损伤等情况,且具有发病率高、突发的特点,骨折后多表现出腕关节活动受限、剧烈压痛、腕部肿胀等临床症状,骨折严重时,极易出现肌间隙黏连、肌肉萎缩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再加上近几年交通输运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巨大变化,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而中医康复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种中医疗法,可以根据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实际状况,给予中药熏洗、功能训练、理筋方法、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措施,以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症状,提高桡骨和腕关节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强化患者免疫力、肢体功能,对患者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康复效果经常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患者中医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时排除影响因素,有效提高中医康复效果,引导患者积极完成中医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腕关节功能[5]。
经实验结果得知,观察组47例、对照组13例,且由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骨折延迟愈合率、年龄等因素对比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负面情绪、骨折康复入组时间、复位质量、骨折分型等因素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中医康复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负面情绪、复位质量等。针对负面情绪:由于骨折突发、身体活动受限、担心康复效果、剧烈疼痛等各方面原因,患者经常会出现巨大心理负担以及恐慌、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治疗,导致患者小心翼翼,过度关注自身病情变化,而无法准确、积极配合医师完成中医康复训练,最终耽误治疗,甚至对腕关节造成永久性损伤;针对复位质量:骨折复位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一种手段,由相关研究得出,骨折复位位移>2mm者,其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会大大提升,而关节复位不到位者,也难以通过中医康复治疗进行纠正,通常情况下,骨折复位不当者,极易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炎等并发症,最后对腕关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说明了负面情绪、复位质量与患者中医康复效果存在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其中常见的有负面情绪和复位质量,故在患者中医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时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及时排除危险因素,有效提高患者腕关节,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中医康复治疗,同时临床医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发现、纠正患者,保障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