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坚
(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佛山 528300)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发病主要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目前据数据统计,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艾滋病被看作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也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被感染后艾滋病病情发病较缓慢,但传播速度较快,患者病死率高;一旦被感染后,患者将终身携带并对周围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1]。人免疫缺陷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或缺陷,致各种严重并发症、机会性感染、肿瘤等。
艾滋病不是一个单一的医学上的问题,它的传播与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行为、整个社会以及文化等因素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艾滋病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方法或药物,对其预防也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它的传播与个人行为,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成为减少艾滋病危害的最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在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呈现明显缓慢的增长趋势,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些特殊地区或个别人群中的艾滋病疫情还没有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趋势已从高危人群逐渐向一般人群扩散,同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多样化的传播与流行变化增加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顺利开展的困难。艾滋病给人类健康、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的良好与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对于传统性观念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婚前性行为或其他非婚性行为已产生认同或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人突破原有的道德规范,甚至游戏人生,人们这些传统观念的转变,为艾滋病的传播埋下了重要隐患。其次,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等对人们的心理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人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要求,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生活压力等,不断加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的心理负担及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偏差,或追求事物的方法上产生分离现象,出现毒品、性交易等现象,从而导致艾滋病等社会问题发生。再者,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大,也为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机会。
针对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通过联合用药进行治疗。治疗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种是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拉夫米定等,这类药物的机制是其能在进入体内后选择性与人免疫缺陷病毒反转录酶结合,使DNA链延长中止,进而抑制HIV的转录与复制;第二种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发挥作用主要通过HIV反转录某个位点的选择性作用,使得人免疫缺陷病毒在体内失去活性或使其活性下降,进而抑制其复制与转录[2]。此类药物应用时容易产生耐药株。第三种是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蛋白酶实现阻断HIV的复制与成熟过程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HIV的转录与复制。
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式。切断传播的具体途径有:首先,切断艾滋病病毒传染的性接触传播,并对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对性接触者应在性行为发生后6周后进行HIV抗体检测或在性接触后服用HIV阻断药物,对艾滋病的病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其次,拒绝毒品,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感染。再者,避免医源性艾滋病传播。积极控制艾滋病医源性病毒感染的情况,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最后,阻断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在产妇孕检中,发现CD4+T淋巴细胞值大于200μL的孕妇,应在其生产前给予ALT,进行产程内治疗及胎儿治疗,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艾滋病性行为的传播多发生在异性之间,所以,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在早期发现艾滋病疾病传染源,并通过规范管理的加强,实现有效的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的控制。
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知晓情况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对艾滋病的发现概率为30%~50%,而我国医疗机构发现艾滋病主要通过手术前检查、性病门诊检查、孕产期检查、血制品检测等途径。医疗机构针对重点高危人群进行HIV病毒抗体的检测应加强,并加强一般人群在医疗机构检查中艾滋病病毒的检测,以提高其发现艾滋病的概率,发现后及早有效治疗,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不断传播,是有效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不只是生物医学问题,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除了做好治疗突破外,还要做好社会突破(治疗突破即艾滋病的治疗药物与疫苗,社会突破即性行为卫生宣传、性道德教育等),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艾滋病的宣传与教育,将医学问题的预防转向社会预防,将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通过一定的科学的科普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对已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绝望心理等,进行耐心的疏导。通过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正常的沟通交流方式如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以免艾滋病病人受到歧视或遗弃。
另外,要对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进行干预,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如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通过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让人们知晓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是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的,并加强宣传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危险行为的干预,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机会[4]。
目前,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还在逐渐增加,因而,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成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预防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提高人民大众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切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也是重要内容。对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及一般人群都应提高对HIV的抗体检测的认识,以早期发现传染源。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的落实,需要国家、政府及相关医疗机构、个人等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加强艾滋病的防范措施。对于艾滋病的疫情,我们应选择更为优化和先进的模型来进行感染数据的预测等,实现动态的疫情掌握,客观准确评估疫情,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