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现场急救流程对烧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2019-01-03 12:58杰,隋
关键词:热源成功率创面

王 杰,隋 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93038部队,吉林 通化 135300)

烧伤在临床上是指由热力引起的皮肤、黏膜等组织损害,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内脏等,其中,烫伤也属于热力烧伤的一种。常见烧伤因素包括高温、电流、强辐射等,患者多表现为局部疼痛、皮肤红肿、水疱、破损等症状,因烧伤带来的后果较严重,如何进行现场急救,成为控制患者病情的重要程序[1]。本次研究即结合实际案例对现场急救的流程优化进行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71例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实施优化后的现场急救流程。将实施前的36例患者设为A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2~75岁,平均(43.44±10.25)岁;将实施后的35例患者设为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2~75岁,平均(43.44±10.25)岁。本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获知情权,组间前后资料对比,差异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急救方法

A组实施常规现场急救措施,清除造成烧伤的原因,如灭火、脱去被热液浸渍的衣物、将患者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等;保护好烧伤创面,以预防感染;烧伤严重的患者,给予氧气支持,若疼痛剧烈,可在医嘱下给予镇痛处理。

B组实施优化后的现场急救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①迅速脱离热源:在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中,需迅速帮助患者脱离热源,转移至安全地带,清除造成烧伤的原因,如就地翻滚压灭火焰,以湿毯子或湿衣物覆盖患者身上火焰;若为热液、化学性物质造成的烧伤,可借助剪刀迅速除去患者浸渍的衣物,并以大量清水冲洗,阻止热力向深部组织渗透。

②判断烧伤情况:初步评估患者的烧伤面积及深度,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若获救后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需考虑颅脑损伤及休克症状;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复苏性处理,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复合伤、中毒等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度,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

③镇静、镇痛:烧伤患者多数因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烦躁症状,影响急救效果。护理人员可在医嘱下,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镇静、镇痛处理,如,轻度烧伤患者可口服止痛片或肌内注射镇痛药物;大面积烧伤患者,可将镇痛类药物稀释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部分患者因需要长期镇痛,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通过交流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镇静。

④创面处理:热源被控制后,应保护患者创面避免受到污染,可使用洁净的布料进行简单包扎,结合急救情况,给予患者保暖或降温处理。如出现严重复合伤,需进行止血、骨折脱位外固定、开放性气胸闭合、包扎伤口等步骤,以终止伤势对患者生理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的急救成功率,以患者经急救后,危及生命的体征或严重致残的危险得以解除,且病情平稳达24 h以上为急救成功依据。

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实施流程优化前,A组急救成功30例患者,急救成功率为83.3%(30/36);实施流程优化后,B组急救成功35例患者,急救成功率为100%(35/35)。

实施前后对比,B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应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快速寻找直接、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行正确急救[2]。隔离热源,防止其对患者造成持续伤害;包扎创面,评估患者病情,根据伤情给予准确的急救措施。优化现场急救流程,即是结合现场急救的现有措施,考虑影响急救效果的不良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措施,以优化急救效果[3]。本次研究显示,采用优化现场急救流程后,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大幅提升,提示,优化现场急救流程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在烧伤患者中应用优化现场急救流程相关措施,可确保患者在烧伤的第一时间得到最准确的救护,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热源成功率创面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