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寝室管理的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问题研究
——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03 13:03
关键词:寝室高校学生意识

沈 俊

(浙江海洋大学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

公共生活领域是每一个公民生活所在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们的所作所为直接体现着其个人素质情况。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意识与公民的学习、文化素养、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是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意识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公共意识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大学生已具有了基本的公共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公共意识不足等情况。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地方高校——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生在其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寝室的公共意识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的建议。

一、公共意识的含义及特征

(一)公共意识的含义

作为公民素养的直接体现,公共意识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它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公共领域内的准则、规则等的主观认可和客观遵守,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一种关心公共事物,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公共秩序,塑造以民众利益和社会需求为依归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的深层意识,体现的是公民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1]就公共意识的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其是由公共文明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公共道德意识等部分构成。

(二)公共意识的特征

人们的公共意识是基于公共生活领域而形成。因此,公共意识也表现出了公共性、普遍性、自觉性、发散性等特征。作为公共意识的核心内容,公共性强调了公共意识的建立基础。公共意识是建立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上。它要求参与公共生活的公民能够通过交往达成共识,进而能够产生对共同理念的追求。公共意识的普遍性则明确,在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应当是对所有参与者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能出现可以不遵守规则的特殊存在。公共意识的自觉性特点明确了在公共生活领域人们应当自觉地去做出合适的行为。发散性是指公共生活领域中做出行为、活动的人们能够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从而使得公共意识不断传播给其他人,进而促进其他人的公共意识的认识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高校学生寝室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高校学生寝室的管理工作一般由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来承担。尽管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工作颇为复杂、琐碎,但是,学生寝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学生寝室管理的内容

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寝室管理涉及到安全、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住宿管理,涉及学生的住宿、退宿安排等工作;治安管理,涉及防火、防盗等工作;秩序管理,涉及公共场所管理、作息管理等;卫生管理,涉及个人及寝室的环境卫生管理等;维修管理,涉及床铺、水管等物品的维修等。目前,学院学生寝室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基建与后勤管理处宿舍服务中心负责,学院学生工作部协助开展学生寝室卫生检查等工作。此外,高校学生寝室管理还发挥着育人功能,即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包括通过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进行安全知识宣传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提升自身公共意识和公共素养。

(二)高校学生寝室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工作,能够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必要保证,对于提升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高校学生寝室管理能够为大学生公共意识养成拓展平台。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2]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3]高等学校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寝室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兴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在学生寝室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对学院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无形中为学院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养成拓展了平台。

第二,做好高校学生寝室管理能够提升大学生公共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寝室中的软件、硬件设施不断更新。一定程度上而言,现在高校学生寝室的条件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寝室已配备了网络、空调、书桌及卫生间等生活设备设施。据统计,我国的大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在寝室停留的时间长达12-16个小时,除去睡眠时间,每天大约有5-6个小时在寝室度过。”[4]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学生寝室的育人功能不断凸显。高校学生寝室成为了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延伸;成为了开展大学生公共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提升大学生公共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做好高校学生寝室管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三自”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在学院学生寝室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个人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参与到学院学生寝室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增进大学生对学生寝室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通过开展文明寝室、先进寝室评比等活动,能有效提升学院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学生寝室管理中的大学生公共意识现状

本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在学生寝室的公共意识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认识方面:能够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院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自身具备公共素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道德意识是公共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95%以上的同学认为公共意识是一个人个人素养的体现,是每个人成长都应当具备的,国家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公共意识教育。大家也都能认识到学生寝室既是大家一起生活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私密性,也是一种私人空间。在寝室里,大家应当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实践方面: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意识

从对学院大学生的访谈中,我们能够看到同学们普遍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意识。在公共文明意识、公共道德意识方面,90%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够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这表明同学们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文明意识,能自觉做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在公共责任意识方面,大家能够自觉做到爱护校园及学生寝室中电风扇、电灯、水龙头等公共财物。这既是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劳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大家具备了公共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在公共安全意识方面,85%以上的同学表示,在离开宿舍时,能够做到自觉切断电源开关。这是大学生具有公共安全意识的体现。

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公共意识不足的情况。有些方面甚至会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如:在公共责任意识方面,对学生寝室管理中常见的“当看到有水龙头漏水,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会去关好水龙头;但是,仍然有个别同学以“不是我开的,假装没看见”等为由进行推脱,这表明个别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公共文明意识方面,仍有个别同学表示寝室有同学存在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公共道德意识方面,对“离开宿舍时,是否会随手带走垃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个别同学表示自己不能做到。这也表明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有待加强;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公共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公共安全意识方面,在访谈中发现,个别寝室中仍然存在有同学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这既给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危险,同时也表明部分同学不具备公共安全意识。

就以上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个别同学还不具有公共意识,尚未意识到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也表明部分大学生还不具有公民素质。

四、加强学生寝室管理,促进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高校学生寝室既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空间,属于公共领域的范畴;同时,它也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关于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将十八世纪兴起于俱乐部、咖啡馆、报纸、杂志等汇集公众意见的的公共论坛称之为“公共领域”,它与私人领域之间是相对的。需要指出的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范畴中的每个单一元素中都包含着公共性和私密性。由此可以看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综合、全面地考虑。以学生寝室管理为视角,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公共意识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加强寝室公共制度建设,促进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证明了建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对寝室管理工作而言,一定要从制度层面落实好。制定好寝室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既能够保证寝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也能促进和谐寝室的构建,为大学生公共意识提升提供保障。

为了保证学生寝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应当及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根据学生住宿情况,对学生住宿比较集中的宿舍楼,可以制定《住宿集中学生寝室管理办法》;对开展的专项活动应该制定相应的评比办法,像开展“学习型寝室”评比,应当制定《“学习型寝室”评比办法》等。寝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明确大学生在寝室中的学习、生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使大学生做到主动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识。如:寝室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学生寝室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度的具体规定;要让大学生自觉地做到遵守校纪校规,促进寝室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各项寝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应是为了学生寝室良好公共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各项寝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包括起草、审核、决定、公布等必要程序。规章制度起草时,应当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时,应该充分听取学生对该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凡生活受到某种决策影响的人,就应该参与那些决策的制定过程”。[5]如:在制定涉及到全体学生利益的制度时,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而不能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就应该召开全体寝室长会议,以对该制度进行讨论,达到充分保障全体学生利益,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促进制度完善的目的。

制度起草之后,应提交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制定的制度是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符合,是否与学校正在实施的规章制度相协调、衔接等。经审议过的各项寝室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其类别需经相关会议审议决定。在制度制定后,应该有一定的公示期,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通过这些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重视寝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公共意识养成中的引领作用

寝室学生干部是寝室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包括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干部、楼长、层长、寝室长等。他们是学生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大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有较好的领导特质,更强的适应、交往和协调能力,较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等。建立了完善的寝室管理制度之后,更要重视制度的执行。

寝室学生干部能够在寝室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形成中发挥模范和带头作用,他们为同学们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寝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因素,影响着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如:寝室学生干部的工作重点是检查寝室卫生,相比较而言,寝室卫生检查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寝室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从培养人才、培养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要更多地使得寝室学生干部得到锻炼,使他们在经受磨练甚至磨难之后最终成长、成才和成熟起来。但是,应当注重消除不利于寝室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因素,应当注重寝室学生干部价值的体现和落实。比如:在寝室管理工作中,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这样做不是为了显示他们手里握有实权,而是为了寝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寝室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可以通过召开多层次会议,如:宿舍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寝室长全体会议,使得学生干部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寝室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和谐寝室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寝室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锻炼,还应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促进寝室学生干部的成长,促进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意识的培养,从而发挥出其对其他大学生公共意识培养的引领作用。如: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的干部,应该发挥出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的职能也正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其作用的发挥应当体现在寝室文明督查、卫生检查等相关的管理活动中。

(三)注重公共意识宣传教育,提升公共意识培养成效

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良好校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在学生寝室里,也应当做到积极参与其中,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参与寝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起和谐友善的寝室氛围。我们应当要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素质,要让学生对寝室环境和氛围有主人翁意识。只有具有了主人翁意识,学生才可能真正从自我做起,为营造寝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做出贡献。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注重学生寝室公共意识教育,我们应该对学生主人翁意识进行广泛地宣传和引导,在同学们中间形成“寝室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自觉意识。同时,要通过板报、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深入宣传安全常识,如:防火、防盗、防诈骗、安全用电等相关的生活常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同学们增加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大家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良好学风的形成。

猜你喜欢
寝室高校学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寝室闹鬼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