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2019-01-03 11:30:20宋明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患肢机体有效率

宋明君

( 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药剂科 , 辽宁 普兰店 116200 )

骨折就是骨连接处发生断裂,导致患者行动不便,机体疼痛,引发骨折多是暴力、劳损等因素。临床中,对骨折患者多采用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等方式。但是,骨折初期机体会存在一定炎性反应,使患肢出现肿胀,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更对预后效果产生一定阻滞作用。因此,对骨折初期治疗过程中达到活血化瘀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肿胀程度,刺激组织快速恢复,及时开展运动[1]。所以,本文针对骨折患者早期治疗过程中开展活血化瘀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共70例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各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5-89岁,平均年龄(59.72±1.44)岁。骨折部位:肱骨15例,桡骨10例,股骨8例,腓骨4例,尺骨8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58.99±1.45)岁。骨折部位:肱骨13例,桡骨9例,股骨10例,腓骨5例,尺骨7例。在资料方面实施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为骨折患者;(2)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3)患肢出现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剔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2)中途退出者;(3)病理性骨折;(4)血液传染性疾病;(5)肿瘤;(6)精神系统疾病;(7)语言障碍。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告知患者多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应用手法复位与固定对患者开展治疗,根据机体康复情况开展功能训练,给予其物理牵引、止痛药物等。观察组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上增加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对患者应用红花酒涂抹,3次/d,对患者开展7天治疗。

3 观察指标:对治疗后疗效情况进行评比: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灼热等症状全部好转,在3-5天可下床活动;有效: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灼热等症状有所好转,在6-7天可下床活动;无效: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灼热等症状无任何好转,短时间内无法下床活动。治疗后,对患者应用VA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机体疼痛程度进行评比,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同时,出院前对患者和家属发放治疗满意度调查表,对此次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改善10例(28.57%),有效16例(45.71%),无效9例(25.71%),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改善14例(40%),有效19例(54.29%),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患者疾病改善有效率为94.27%,高于对照组疾病改善有效率74.29%,实施对比,差距非常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治疗后VAS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VAS评分(3.25±0.36)分;观察组VAS评分(1.05±0.15)分;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施对比,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对此次治疗效果满意度对比: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34.29%),满意19例(54.29%),不满意4例(11.43%),总满意率为88.57%;观察组非常满意15(42.86%),满意20例(57.14%),不满意0例(0%),总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此次治疗满意度100%,比对照组的88.57%要高,相比较,差距很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由于现代交通车辆较多、高空作业多以及暴力等因素的影响,使骨折发生率呈递增状态,骨折后,患处局部组织会受到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炎性反应,而剧烈的疼痛会引发应激反应,从而使凝血因子释放,激发凝血系统,使血液发生高凝状态,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剧血液凝滞,从而加重肿胀程度,这对骨折组织的愈合有一定影响[2]。所以,对骨折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调节患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局部肿胀情况,还可降低机体疼痛[3]。我国是中医用药大国,中医治疗历史悠久,临床中对疾病的治疗也多选择中医,因为此治疗方式不仅对机体损伤小,而且治疗效果理想,医疗费用低,满足患者需求。针对骨折患者实施中药治疗,疗效获得患者和医师的认可,更符合临床需求。

在中医范畴内认为:骨折属于静脉骨肉损伤,血溢脉外,经络血瘀,气血运行障碍,骨折处会发生肿胀和疼痛的情况。 根据我国相关史书得知,骨折之后,离经之血积聚经脉引发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佳从而出现肿胀疼痛情况,故对骨折患者初期治疗应采用活血化瘀为主[4]。此次研究中,针对骨折患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中有红花、水蛭、牛膝、黄芪、当归、丹参、三七、川穹、延胡索以及乳香等中药材,各种药物相互作用,可达到活血补血、通经络、止痛、续筋骨、消肿止痛以及补肝肾等作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增加活血化瘀治疗的患者疾病改善有效率为94.27%,高于实施手法复位与固定的患者疾病改善有效率74.29%,增加活血化瘀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实施手法复位与固定治疗,实施对比,差距大;增加活血化瘀治疗的患者对此次治疗满意度100%,比实施手法复位与固定治疗的88.57%要高,这充分证明了对骨折患者初期实施活血化瘀治疗的优势,因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后,有助于血管生成,进而让炎性因子和组织液被吸收,减低对周边组织的影响,达到降低患处疼痛和肿胀的情况。有相关研究表明:实施活血化瘀药物利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提高骨细胞增殖,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提高肢体功能[5]。

综上所述:对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增加活血化瘀药物,可明显降低局部肿胀程度,降低机体疼痛,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患肢机体有效率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