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喜
(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 辽宁 营口 115007 )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颈肩臂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1]。相关研究显示,加强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本次研究就对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9.78±3.12)岁,病程0.3-23年,平均病程(13.88±2.45)年;观察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0.44±2.99)岁,病程0.2-22年,平均病程(14.12±2.12)年。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以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以及《颈肩痛》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筛选,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患者;(2)年龄在18-70岁之间;(3)病程不<1个月;(4)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不符合临床颈椎病诊断标准;(2)临床诊断为食道受压型颈椎病或者合并食道受压型混合颈椎病的患者;(3)存在明显的手术指征或者颈椎曾行手术;(4)不能耐受运动疗法;(5)精神病患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经临床确诊后进行常规的治疗,详细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颈椎牵引工作,牵引采用颌枕吊带坐位或者卧位(视患者情况决定),牵引力的方向应当较之患者的躯干向前倾10°-30°,牵引的重量开始为3-5kg,之后根据患者的牵引情况逐渐增加到6-10kg,患者每隔1天进行1次治疗,治疗时间大概30分钟,连续牵引15次视为1个疗程;(2)在患者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进行手法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手法为郑氏推拿手法治疗——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俯卧位,使患者的肩部软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的放松,然后从患者的颈部后方开始,由上而下,一直到患者的肩胛区域,进行按摩;按摩先以表面抚摸为主,后做多次揉、揉捏、滚法,同时使用拇指对患者的颈肩部两侧肌肉以及项韧带进行拨动;指针点按患者颈部多个穴位;最后以揉捏、抚摸为终结。与牵引相同患者每隔1天进行1次手法治疗,治疗时间保持在15-20分钟以内,连续治疗1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常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增强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恒定,大致内容如下:(1)患者进行增强训练时尽量保持直立位,身体较弱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选择坐位,使患者两脚分开与肩部同宽;(2)患者进行耸肩缩颈锻炼,首先保证头正直、双臂呈自然下垂的状态,然后将其双肩缓慢向上耸起,同时颈部伴随其运动开始逐渐下缩,整个流程保持在3-4秒以内,然后放松后休息3-4秒可再次进行;(3)进行夹脊拔颈训练,保持头正直、下颌后收以及双手叉腰的姿势,将两臂缓慢向后用力,尽量使自身肩胛骨向脊柱靠近,同时让自身头颈向上,呈静止用力,整个流程保持在3-4秒以内,然后放松后休息3-4秒可再次进行;(4)进行项手争力锻炼,首先使患者的头正直,保持双手十指交叉,将手掌掌面置于后颈正中位置或者是后枕部,之后让颈椎与手部同时用力相抗,呈静止用力,整个流程保持在3-4秒以内,然后放松后休息3-4秒可再次进行;(5)进行颌手争力锻炼,依旧需要患者保持头正直状态,然后将自身双手手掌根部相对,使用手掌将下颌部拖住,然后下颌部与双手同时对抗施力,保持静止用力,整个流程保持在3-4秒以内,然后放松后休息3-4秒可再次进行。患者每天进行3-5组锻炼,每组锻炼重复上述操作20次左右。
3 观察指标:根据《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判定,内容分为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以及日常生活动作和自我满意程度等4项内容,满分分别为10分、13分、6分,自我满意程度不纳入评分;临床疗效判定则根据上述评分进行评价,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为100%视为治愈,改善率在60%-100%之间视为显效,改善率在40-60%之间视为有效,改善率<40%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2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为(8.88±1.23)分,对照组评分为(8.25±1.12)分,t=2.934,p=0.004;观察组患者临床检查评分为(11.79±1.25)分,对照组评分为(11.01±2.12)分,t=2.455,p=0.016;观察组患者生活动作评分为(5.98±0.45)分,对照组评分为(4.98±0.75)分,t=8.856,p=0.000;观察组患者总分为(27.11±1.14)分,对照组为(23.58±2.69)分,t=9.359,p=0.000;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较之对照组都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60例,治疗治愈20例,占比33.33%,治疗显效30例,占比50%,治疗有效7例,占比11.67%,治疗无效3例,占比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60例,治疗治愈12例,占比20%,治疗显效20例,占比33.33%,治疗有效20例,占比33.33%,治疗无效8例,占比13.3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6%,x2=4.176,p=0.04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共计120例,2组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随访,随访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大致在1-2年,平均时间为17个月。观察组患者60例,出现复发患者5例,2例患者为治疗1年内复发,3例患者为治疗1年后复发,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患者60例,共25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15例患者为治疗后1年内复发,10例患者为治疗后1年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1.67%,将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x2=29.642,p=0.000,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人体颈椎的稳定性是由静力性平衡和动力性平衡所共同维持的,在颈椎动、静力稳定结构的动态平衡的作用之下,人体的颈椎生理功能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2-3]。
运动疗法是目前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并且在事件中证明治疗方式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则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治疗方式[4]。增强训练将肌肉主动收缩以及抗阻训练作为了主打的方式,要求在激活患者肌肉的同时,使得患者颈椎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或者实现重建,使患者能够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去,采用该锻炼方法能够使得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功能活动等得到良好的改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的体质得到增强;而根据科学和医疗相关知识设计的锻炼动作,简便而有效,使得患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保证了患者进行锻炼的依从性,是目前临床中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的一种治疗方式[5]。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后,该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疗效都要好于对照组,而在之后的随访调查中则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的复发率要更低。
综上所述,在临床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进行治疗,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况,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