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03 08:54王世来随付国
关键词:办学校企学院

王世来 随付国

( 浙江海洋大学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

20世纪末,为满足人民群众要接受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开始实行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决策。由此,独立学院应运而生。1999年7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其是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现为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1]当时,此类学院被称为“公办民助二级学院”。[2]在“公办民助二级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定位不够清晰、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办学模式简单地借鉴公办高等学校等问题。2003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3]同时,对不符合条件办学条件的独立学院进行清查整顿。为规范独立学院发展,2008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26号令”)。26号令对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与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4]独立学院具有:民间资本和高等教育优势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办学模式;独立办学;共享公办母体高校的部分教学资源等特征。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也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成效的根本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有别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是独立学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

一、校企合作育人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校企合作育人的含义

校企合作主要是指独立学院与校外相关企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团体,按照合作育人原则以及合作方各自的需求,将产学研要素进行组合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样式,并以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和推动的办学模式。简而言之,校企合作是指独立学院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6]我们所称的校企合作,即国际上通称的合作教育,是指教育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中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合作活动。

(二)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性

1.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有助于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校企合作育人,能够推动独立学院的特色化发展,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使用。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由原来外延式扩大招生人数的模式朝着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变。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落实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的改革举措,坚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稳定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了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的转变。目前,学院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17个本科专业(其中,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3个,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校企共建专业7个),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1个。通过运用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学院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推动了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2.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有助于实现校企优势资源共享

实施校企合作育人能够实现独立学院和企业的“双赢”。通过合作育人,独立学院能够把教师的科研成果送到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能够把自身的先进技术带进校园,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建有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实践基地1个,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1个

3.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校企合作育人,让大学生走进企业,将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能够增长大学生的见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到企业岗位的适应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实训,能够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之中来,有助于企业培养其所需的人才,也能够更加便利地选择符合其招聘要求的大学生。

二、“3+1”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积极推进“3+1”合作育人建设,从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改革,较好地提升了学院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3+1”合作育人模式的含义

此类模式是指“学生完成全部校内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任务之后,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到对口企业“真刀真枪”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7]该模式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和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同时,也存在难以监管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情况等不足。

(二)“3+1”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

1.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应用型专业建设基础。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课程目标,积极倡导与行业共建课程,准确把握本专业所有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并积极将企业文化、技术等纳入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鼓励教师围绕应用型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努力提升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校企双方通过加强沟通,“将稳定专业思想、明确发展目标作为根本任务,将满足行业发展、实现对口培养作为最终目的,达成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8]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发展教育”三大课程体系、涵盖“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发展、实践教学”七个课程模块。基础教育重在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专业教育重在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强化专业教育;发展教育重在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如创新创业、职业实训、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相关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等。

2.改革课程体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进“慕课”、尔雅课程,探索互联网+课程改革,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将第二、三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专业内专业外相结合”。扩大选修课程比例,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采用专兼结合,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

学院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外引内培、导向激励、制度保障”新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发挥人才资源最大效能,提高办学效益。通过增大聘请行业、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支“校企(地)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4.推进融合发展,提升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探索“校—专业群—专业”合作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进一步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新途径,提高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以“专业特征+行业要求”为主线,建立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握行业产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成长规律,开放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授课,协同育人;采用多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师资和基地等各类资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

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双证制”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联合舟山市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社会各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增强职业适应性。

5.推进“两创”教育,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科学设计各类实践教学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七个课程模块、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均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同时,结合毕业生就业和社会人才供需,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专利、发表论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创业实践及社会调查、修读创新创业课程等,均可根据相关规定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申请毕业论文(设计)替代、通识教育课程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多元体验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3+1”合作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

通过深化“3+1”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协同育人模式推广、教学资源拓展、开放办学工作推进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

健全教学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构建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植入企业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重构“专业+实践”特色课程体系,整合通识课与专业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工类专业集中实践学时达到30%,文管类专业集中实践学时达到25%。设置特色辅助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和提高强化课程,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课程设计以人为本,引导个性发展,以多样、开放、复合的教育为学生发展搭建“立交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培养、引进、聘用”相结合,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深入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选派10%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前往行业一线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践、企业兼职等,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支持教师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并对“双师型”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项目扶持中优先考虑。积极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造诣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充分尊重和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学院持续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计划”,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等形式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双师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三)协同育人模式全面开展

通过协同地市、产业、企业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积极开展协同育人,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也是新常态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开始,学院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大一进行大平台课程、大二、大三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大四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目前已全面实施。2010年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学院先后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合作成立了“达内IT学院”“新道管理信息学院”和“新视角人文特色班”,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双赢。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建共管物联网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等8个专业,并共建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行业、企业共同制订,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2017年,依托合作企业,学院获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项。目前,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就业基地达到56个,有效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2015届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率为90.68%,2016届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率为93.77%,2017届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率为96.08%。

(四)教学资源积极拓展

学院深入贯彻《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精神,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近三年来,成功申报立项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0项。加大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推进分层教学和教考分离,调整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课程考核办法,使形成性评价比例不低于50%。继续开展开元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学改革,完成4项院级数字化学习平台专项研究项目验收。引进某大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平台,并在2017届毕业生中全面试用,强化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信息。引进力拓综合性在线考试系统,部分课程试点,逐步实现考试工作的网络化、无纸化、自动化。引进“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和“尔雅微课程”,变革传统课程修读模式,延展学生学业修读的有效时间。推动精品教材进校园,邀请高等教育出版社进校园举办精品教材展。

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院机电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杭州达内为上软件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项目通过教育厅批准,成为学院首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院物联网实验室、急危重症护理学仿真模拟病房、护理学数字化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计算机基础实验云机房、食品卫生与营养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室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初步完成了图书馆独立管理,教育教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五)开放办学工作有序推进

学院不断拓展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开展开放办学。落实全面对接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和“双证制”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舟山市紧缺技术工种培训。2015年至今,开办养老护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共有1959人获得职业技能(三级)证书,尤其2017届毕业生中,共有954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高达69.2%,为新区一线技术人才储备做出了有益贡献。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9]独立学院面临着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校企合作育人是独立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企业对人才培训的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全面参与,独立学院一定能够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积极性,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