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文献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开放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政治文献文本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出现给外宣翻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的国家领导人讲话是我国大政方针、对外政策战略的重要体现,对其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宣翻译不存在绝对的归化翻译,也不存在绝对的异化翻译(国际上有此两种翻译的争论),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要保持政治词汇本身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估计读者的接受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既忠实原文作者意图,又准确传达政治词汇内涵,达到双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外宣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8-0051-04
1972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关系开始步入正常轨道。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更是成为中德双方关系发展的契机。中国和德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关系的健康发展势必影响两国人民,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是迎接全球化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举措。外宣翻译担负着反映我国真实情况、树立国际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其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代表着中方政府的鲜明观点,其翻译的准确性,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的关键,这关系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治国理政》是一部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书籍。《治国理政》所展示的是中国大政方针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目前该书已被翻译为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语言。这本书的研究对当代政治文本的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治國理政》与其德译本Xi Jinping:China regieren为语料,梳理和分析了其中对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德译策略,旨在发现政治文献翻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借鉴的处理方法,以期对将来的政治文献外宣翻译工作有所帮助,从而达到优化对外宣传、使西方世界更好了解中方政策的目的。
一、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与外宣翻译
(一)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特点
“政治词汇要精确详细地表述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运转以及基本原则,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本国的名声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1]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所提及的政治词汇,更是本国对外立场和态度的鲜明体现。所谓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是指具有明显中国特征的,反映中国政治体系、方针政策、治国理念的词汇。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对外交往以及对外宣传中,翻译好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这项任务变得尤其重要,它是我国方针、政策准确向世界各国传递的纽带,也是我国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的词汇大体上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和生态类。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是集中国时代变迁的鲜明特点、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等内涵于一体的特殊词汇。它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精确度高。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殊阶段,而不是指任何其他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第二,概括性强。为了便于政治词汇的日常宣传和报道,必须将一些复杂的句式或概念进行“缩略”。例如: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括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类别多样化。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数字类如“四风”“三严三实”“八项规定”“八八战略”等;比喻类如“黑水沟”“讨生活”“鸵鸟政策”等;标语类如“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等;专有名词类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第四,政治主观性强。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多出现于政府文件公告和对外宣传材料中,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政治主观性。政治主观性是指以主体自身的政治性需求为基础去看待事物和对待事物。如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多次提到“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等词汇,这是我国政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建生态良好地球家园的美好愿景的重要体现。
(二)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特点
目前,政治文献的外宣翻译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当今仍有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彼此的交流产生了隔阂。美国《赫芬顿邮报》于2017年3月7日发布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救一只狗,吃一个中国人”“救一条鲨鱼,吃一个中国人”。这是德国某著名纺织服装产品定制网站用户定制的带有冒犯中国人内容的T恤。这一事件在国内的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国民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行为的不满。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依然存在。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宣传,特别是精准的中文新闻的外语翻译,可以让外文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广大译者必须高度重视外宣翻译的地位与作用。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是我国政府及其政党治国方针、建党理念的集中展示,同时它也是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对其进行外文翻译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外宣翻译是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形象的好坏。
此外,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1)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从数量上而言以汉译英为主,其他语种的翻译相对较少。(2)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作为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窗口,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3)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由于其特殊性,要求译者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二、《治国理政》德译本对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
1813年,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曾在《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移近作者或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2]1995年美籍意大利翻译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将其归纳为“异化法”(forei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3]本文将立足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治国理政》德译本中的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11
“Ein Zentrum,zwei grundlegende Punkte”[5]1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译文在对此进行翻译时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Zentrum”即中心,中心点的意思。“grundlegend”即基础的、主要的、基本的。其译文与中文原文一一对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文的文体特点。此外,原文文后附有对其详细的注解,译文将其译出:“Ein Zentrum,zwei grundlegende Punkte”即“Ein Zentrum,zwei grundlegende Punkte”bezieht sich auf die wichtigsten Inhalte der Grundlinie der KP Chinas im Anfangsstudium des Sozialismus.“Ein Zentrum”hei?, dass der wirtschaftliche Aufbau im Zentrum stehen soll;die“zwei grundlegenden Punkte” stehen für die Beibehaltung der Vier Grundprinzipien sowie der Reform und ?fnung.[5]24這样读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字缩略语,了解其背后的深层意义。这样一方面达到了凸显我国政治特色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争取了读者最大限度的理解。
例:“缺钙”[4]15
“Kalziummangel”[5]18
例:“软骨病”[4]15
“Osteoporose”[5]18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曾讲到“缺钙”和“软骨病”这两个词,它们来自医学名词,本意是指缺乏“钙”这种元素和由于缺钙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此处喻指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这两个词语在进行翻译时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Kalziummangel”是由名词“Kalzium”(钙)和“Mangel”(缺乏,缺少)组成的复合词。“Osteoporose”是骨质疏松症的意思。读者在读至此处时能够很快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根据上下文,读者能理解出来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如同身体中缺乏“钙元素”,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人们就会得“软骨病”。
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375
“Betrachte dich selbst im Spiegel,rücke deine Kleider und deinen Hut zurecht,nimm ein Bad und heile deine Krankheiten.”[5]461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此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时将中文中的四个动词短语和德语中的四个动词短语相对应。“Betrachte dich selbst im Spiegel”即自己照照镜子;“rücke deine Kleider und deinen Hut zurecht”即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帽子;“nimm ein Bad”即洗洗澡;“heile deine Krankheiten”即治疗疾病。虽然此处的翻译可能无法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但原文后紧接着有对这组词语的解释。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4]375这样一来,此处所采用的异化的翻译策略既保留了中文的语言特点也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意思。
例:“文化大革命”[4]136
Die“Gro? proletarische Kulturrevolution”(Abkürzung:Kulturrevolution)[5]166
“文化大革命”,它是特指我国1966—1976年期间发生的一场政治事件。它的全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此处译者在翻译时加入“proletarisch”一词,即无产阶级的、无产者的。这样的翻译方法精准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并且有效传递出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政治性质。
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68
die sozialistischen Grundwerte[5]207
此处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核心价值观”译为“Grundwerte”。在德语构词法中,“Grund-”含有(表示某事物是最重要的因素)基本……,主要……,根本……,基础……的意思。这里将“核心价值观”一词译为“Grundwerte”,既能准确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又符合德语表达习惯。
三、影响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翻译策略的原因
(一)读者喜好
王京平认为:“翻译的表达要顾及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6]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翻译目的,而无的放矢的翻译则会降低翻译的效果和质量。范勇认为:“读者的喜好是左右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7]这无一不表明读者喜好是影响其翻译策略的重要原因。德国翻译学家弗米尔(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法则是翻译应遵循的首要法则。[8]由于《治国理政》德译本的受众范围为以德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译文应当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喜好,以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二)意识形态
《治国理政》德译本发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外宣传当代中国的面貌和取得的成果。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德两国的政治体系及其运行截然不同,意识形态自然也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表达。”[9]
(三)语篇因素
《治国理政》一书是新时期中国内外政策、发展进程、治国方略等的指导方针,是我国进行政治外宣的重要内容,因此突出中国政治特色就成为语篇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会着重突出中国特色而主要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四、总结与启示
在翻译时应当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这是翻译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刘英凯认为“归化,是翻译的歧路”[10],有人认为“外宣翻译强调以异化为主”[11],也有人认为“翻译:是归化与异化的均衡”。[12]笔者从《治国理政》整理出共计104个中国特色政治词汇。通过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得出在对这些词汇进行德译时73%采取异化策略,27%采取归化策略,进而得出《治国理政》德译本对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倾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对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读者喜好、语篇因素、意识形态等原因。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有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8]目的法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其翻译目的是什么,就本文来讲,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德译的目的是为了对外输出“中国声音”,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以及提升国际话语权。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时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连贯性法则是指翻译要有完整性,要上下文一致前后呼应。忠实性法则则是要忠实于原文。《治国理政》是一本关于习近平自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的一些重要讲话、演讲的书籍,它的外宣翻译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的好坏。因此,其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尽可能精确地传递我国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笔者在《治国理政》德译本中也发现了较多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实例(在前文的实例中已作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外宣翻译不存在绝对的归化,也不存在绝对的异化。我国著名翻译家程镇球先生认为“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13],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时一方面要保持政治词汇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异化),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顾及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归化)。只有这样才能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准确传递政治词汇的内涵,最终达到双方文化交流的目的。由于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特殊性使得译者在翻译时主要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直译的翻译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尽快接受富有中国特点的政治词汇,从而为外宣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归化策略在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德译时占比较少,这受政治文献文本的自身特点所影响,使得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只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应更多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董蒙娜.從“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Schleiermacher,Friedrich.On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M].London &New York:Routledge,199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Xi,Jinping.China regieren[M].Beijing:Verlag für Fremdsprachige Literatur,2014.
[6]王京平.新德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范勇.《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之研究[J].翻译研究,2010(5).
[8]Vermeer,Hans Josef.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 [M].Translated by Andrew Chesterman.London:Oy Finn Lectura Ab,1989.
[9]郑永廷,任志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
[10]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2).
[11]黄艳春.外宣翻译应以异化为主[J].语言文字研究,2014(1).
[12]马瑜,杜月蕾.翻译:归化与异化的均衡[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3]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
作者简介:袁昕(199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单位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