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强
在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实验记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所看、所思、所想,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真实历程,便于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做好实验记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课上的实验记录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很多教师在设计实验记录单的时候没有认真进行思考,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和前概念出发设计实验报告单。导致实验报告单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拿过来后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记录。有的教师实验记录设计的过于烦琐,项目众多,学生需要填写大量的文字,实验做完了,实验记录还没写完,导致很多学生兴趣不高、不愿意记录。
实验记录单不仅仅是现象和数据的简单描述,还应该是学生独立进行探究活动的指南针,在学生探究活动的时候起到指导和指引的作用,现在实验记录的设计教师仅仅考虑到如何记录,却忽视了实验记录在探究活动中指导作用的发挥。
很多教师把实验记录当成了课堂的点缀,学生辛辛苦苦记录完,交流汇报时撇在一边,没有真正发挥记录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时,只是让学生口头描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对于实验探究中学生获得的直接证据——即实验记录,其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记录情况教师也没有及时地进行点评,课后教师也不收缴,学生随手丢弃。
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验记录,记录时又该写些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实验记录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实验记录并不是实验过程不加选择的赘述,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验之前的假设对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杂乱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只保留最有效的信息。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下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水有什么变化,温度计上的温度又是如何变化的。这样,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做记录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两点展开记录,避免了记录的盲目性。
实验记录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书面体现,学会规范记录是做好实验记录的第一步。实验记录要卷面整洁、干净,不要出现大片的涂抹痕迹。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要用蓝、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内容的记录要准确详细,要多使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少用生活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性的描述,把实验中的发现用关键的词、句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符号或者是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植物的茎》一课,学生观察茎的作用时就可以用红笔在记录单中标画出茎传输水分的管道。
实验记录单除了让学生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外,还应该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指导既可以是工具上的,也可以是探究方法上的。例如,在探究水的表面张力时,可以这样设计如下的实验报告(见表1)。
表1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记录
这样的实验记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从实验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明确了实验的步骤,又简化了学生的记录方式,降低了的难度,效果很好。
利用实验记录进行反馈交流是探究环节必不可少的。在汇报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向动脑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次跨越。此外,通过对多个小组实验记录的统计和分析形成一致的结论,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实验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这一科学道理。例如《斜面》一课,学生在探究斜面作用的时候,通过实验获取了数据,并把数据记录下来,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每个小组记录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斜面作用的结论。
要让学生养成实验时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就要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及时进行评价。对实验记录的评价,一是在实验之后的汇报交流过程中即时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记录的成果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激发学生记录的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指导学生课下把实验记录单收集好,学期末统一装订成册,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在班级内或全校范围开展优秀实验记录展评。三是对于课上发现的比较优秀的实验记录,教师及时收集起来,下课用红笔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标注,并加上教师的点评,张贴在实验室的“小探索者”栏目里,供学生上实验课的时候观摩学习。
实验记录是学生探究的轨迹,记录着学生的发现和思考。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用好实验记录,一定会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