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小型社会组织党建路径研究

2019-01-02 08:07:14徐宇珊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优势党组织

徐宇珊

本文为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迭代与演化:支持型机构在规范管理社会组织中的功能演变与路径探究” (135B025)阶段性成果。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提出明确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强调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社会组织,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开展党的工作,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

面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明确要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已经行动起来,据统计,2016年末全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58.9%,比2015年提高了17.4%。①詹成付:《中国社会组织工作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初步体会》,《中国社会组织》2017年第20期。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一些专职人员少、组织规模小的社会组织,将专职人员中党员人数不足3人视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最大障碍。本文将分析若干社会组织党建的具体实例,探讨如何推进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以优势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从组织的资源入手,解决因党员人数不足导致的党建困难问题。

一、社会组织党组织若干设置模式述评

以往对社会组织党建的个案研究主要是对规模较大,专职党员较多,具备独立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研究,②李健 、郭薇:《资源依赖、政治嵌入与能力建设——理解社会组织党建的微观视角》,《探索》2017年第5期。这些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在整个社会组织党建中起到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众多中小型社会组织来说,专职人员少、人员流动性大,是造成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主要困难之一。①檀雪菲:《关于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若干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詹木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及破解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 年第1 期。针对社会组织的特点,各地也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方式方法,例如联建式、挂靠式、派驻式、属资式、改建式、临时式等等。②刘强:《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57页。各地在提高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方面,总结出若干带有区域特色的模式。

各地上述党组织的建立模式以及推进党的组织覆盖的方式,基本上是以某枢纽型组织为依托,组建各种类型的联合党支部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工作的,确保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有归属感,可以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建立联合党支部虽然有利于把分散在各个社会组织中的党员集中在一起,解决了部分社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无法单独设立党支部的问题,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建立联合党支部存在的一些弊端。一是很难将联合党支部的党务活动与本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当联合党支部各机构之间的业务范围存在很大差异时,很难实现以党建促业务活动。二是难以实现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的重大决策,无法起到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尽管党员个人参加了联合党支部的活动,但该组织本身的党建工作可能依然非常薄弱。三是客观上,联合党支部人员分散,党组织活动的成本更高。

在社会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不仅仅要将社会组织的党员凝聚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建工作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在于政治整合的政治性功能,同时也包括培育服务,沟通凝聚等社会性功能。③王杨: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功能实现机制——对社会组织党建的个案研究》,《社会主义研究》 2017 年第2期。社会组织党建的目的在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④郑琦:《社会组织党建:目标取向与实践逻辑》,《求实》 2017年第10期。同时,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社会组织优化资源环境,增强服务能力。⑤郑晓华、左弼臣:《党联系新社会组织的模式完善研究——以S市X区公园志愿者党建工作站为例》,《社会主义研 究》2012年第4期。因此,在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两个覆盖时,要将是否确实可以通过党建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找到一个挂靠的联合支部。专职人员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社会组织,除了加入各类联合党支部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成立独立党支部?如何建立党支部才能实现党建的功能和目标?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视角与框架

(一)研究视角

本文将原本属于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优势视角引入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由“问题取向”向“资源取向”的转变。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相信任何环境都充满资源,每个人都有优势,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掘服务对象的自身优势和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达到目标。⑥Saleebey, Dennis:《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Extensions and Cautions》,《Social Work》 1996年第3期。优势视角相信,换一个角度看,困难和逆境会变为机遇。优势视角是一种做事和与人相处的思维方法。⑦Dennis Saleebey 编著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页。在优势视角看来有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考验是要想出能够对付问题、利用问题,甚至超越问题的建设性途径。⑧Dennis Saleebey 编著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5页。因此,在优势视角下,我们不再关注社会组织党建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而是从不同组织的特征入手,去剖析发现每个组织的优势。一方面,认为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都具有开展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可以对各类社会组织带来优势。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从两个层面展开。一个层面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关注那些小型的、在社会组织党建中遇到困难的社会组织。从多个案例中,分析这些社会组织是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发现优势资源,并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并进而激发组织更大的优势。其中,正向态度下的优势视角,是推动这些组织从困难到资源的核心触发器。另一个层面则是从党委政府如何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开展党建工作这个角度展开的,从已有的政策案例中分析如何建立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正向态度,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

本研究采用的是多案例比较研究法,案例包括两种类型:组织案例是社会组织开展党建的案例,其共性是专职人员中党员人数不足3人,但都成功地成立了独立党支部;政策案例是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举措。以上案例均来自深圳市的社会组织及相关政策,内容均来自笔者对相关负责人的当面访谈。尽管上述组织案例出自深圳,但属于小型社会组织,区域特色不明显,可以为全国各类小型社会组织所借鉴。政策案例具有深圳特色,可视为深圳先行先试的经验。

组织案例一:一家社会医疗领域的行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2016年建立党支部。该协会主要致力于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净化医疗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诚信服务。组织案例二:一家从事志愿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于2016年,2017年建立党支部,该组织与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辖区各医院开展就医志愿服务。组织案例三: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型组织,成立于2012年,2017年建立党支部,其服务对象是社区社会组织,负责培育、孵化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政策案例一:深圳市委组织部从市直机关在职和退休党员干部中选派行业协会“第一书记”,由每位第一书记具体指导一个大类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①中共深圳市社会组织委员会:《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关于派驻市级行业协会第一书记的通知》,社会组织网,http://www.ssof.cn/announcement/1000010000001164.html。政策案例二: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党委面向深圳的社会组织推出社会组织党组织孵化机制。

三、案例分析: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

从社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出发,从资源的角度,以更广阔的视野发现社会组织所联系的各类对象,党建工作也就有了突破口。正如优势视角所提出的那样,“当优势成为讨论的起点时,生活便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②Dennis Saleebey 编著:《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在调研中发现,诸多小型社会组织在专职人员极少的情况下,顺利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并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资源:从弱关系中找党员

弱关系是社会网络的奠基人格拉诺维特提出的,他把关系纽带作了强弱之分,认为强关系与弱关系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强关系维系组织内部的联系,而弱关系则使人们在群体之间、组织之间建立纽带联系。③Mark S.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no. 6 (May, 1973): 1360-1380.弱关系是群体之间的纽带,弱关系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专职人员与组织的关系是强关系,他的劳动合同、社保、工资等都与该组织有关;而组织的志愿者、会员、服务对象等,则与组织的关系是弱关系。这些弱关系扩展了社会组织的触角,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本研究发现,一些小型社会组织通过充分利用本组织的弱关系资源,在非专职人员之外找到了党员,顺利成立党组织。

在会员中发现党员。社会团体,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的特点是会员众多,且很多单位会员是非公企业。小型行业协会可以发掘会员中的党员,通过行业协会党建把分散在各个会员单位中的党员联络起来,建立社会组织的党支部。组织案例一是一家区级行业协会,会员大都是本区的社会医疗机构,该协会的党支部成员中有1名是协会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另外两名均为会员企业的负责人。社会团体,特别是行业协会的党建工作可以成为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建中的结合点。通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把分散在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企业的零散党员凝聚起来。

在志愿者中发现党员。志愿者是社会组织特有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政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为独特的部分。在社会组织中,志愿者是组织最大的动力来源。①王名主编:《社会组织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64-165页。志愿者尽管不是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但他们在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中与组织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组织这里找到归属感。组织案例二是一个以志愿者为主组成的社会组织,由一名五星级义工发起。组织现有注册义工2000多名,党支部现有党员5名,1名专职的,其余4名都是义工。

在服务对象中发现党员。在社会服务中,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不应仅仅是被动的服务接受者,他们可以成为社会组织的参与者。将服务对象纳入本机构的党组织中,是调动服务对象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服务对象归属感的有效途径。组织案例三是一个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该中心可视为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型组织,统筹、管理、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其服务对象就是辖区26个社区社会组织及其参与者。该组织的党支部共有党员13名,均来自上述26家社区社会组织,以退休的社区居民为主,其中不乏一些老党员老革命。

(二)扩大优势:已有资源通过党建得以强化

社会组织专职员工中党员人数少,本来似乎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劣势,而通过上述途径,这些社会组织不仅找到了党员,成立了党支部,而且这些原本与组织处于“弱关系”的党员,因为加入了党组织,与本组织的关系强度增加,进而提升了这些外部资源对组织的优势。

增强了“弱关系”的党员对社会组织的归属感。志愿者、会员等原本以一种松散的、灵活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组织中。与专职人员相比,他们过去投入在社会组织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而加入党组织之后,他们对组织了解更多,见面机会更多,参与越多,归属感越强。

激励党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与社会组织原本“弱关系”的党员,在亮明身份,加入党组织之后,进一步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弱关系”的党员可以更广泛地联络群众。弱关系的党员之间异质性更强,可以影响更大面的群众,更充分地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

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正向态度与优势视角

(一)优势视角:从问题到资源

上述几家小型社会组织之所以变困难为资源,把资源扩大为优势,根本原因还是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对党建工作非常重视,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因此可以用优势视角来看待党建工作。这符合优势视角的内在原理。优势视角理论强调,要达到的目标一定是案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别人认为的目标。②Dennis Saleebey 编著: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5页。同样的,当党建是外界的任务和要求时,社会组织往往只能看到问题和困难。在问题视角下,社会组织强调的是“不可能”,衍生出来的是压力、牢骚、抱怨和包袱,在这种心态下,即便社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也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而成为形式党建。而当党建工作成为社会组织主动的目标时,就可以启动优势视角,过去的问题就会变为某种资源,变为促进工作的契机,变为正向的激励。

简言之,社会组织若消极对待党建,就会看到各种问题,有无数个无法开展党建工作的理由;若社会组织正面看待党建,就会把问题转化为资源和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两个覆盖。因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核心关键点就是端正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引导社会组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党建,用优势视角审视组织所具备的资源。

(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切入点:激发正向态度

树立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正向态度,就解决了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问题,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开展。本研究的两个政策案例,都是从建立正向态度入手,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

政策案例一中,担任行业协会第一书记的,大都是刚退休或邻近退休的局级党员干部,他们有着多年丰富的党建经验,又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在他们的带动下,诸多行业协会对党建工作有了正面认识,党建工作中的难题被逐个攻破。该第一书记一年时间内,走访了所在类别的18家行业协会,除两家失联的行业协会外,其他都建立了独立党支部,其党员主要来自于未成立党支部的会员企业中的党员。一位行业协会秘书长说:“过去对党建工作很排斥,经过这一年第一书记的引导,对党建的认识不一样了。很快地推动我们协会成立了党支部。”

政策案例二中,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党委建立党组织孵化机制,帮助尚未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开展党员发展及党组织筹建等工作。专职人员中如有1-2名党员,可以自愿加入总会党支部,参加总会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如果没有党员的,可以将入党申请书交给总会党支部,列席支部会议。待这些分散在各社会组织的党员对党组织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之后,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党委再针对该社会组织的特点,结合组织自身资源,找到其优势,如前述从会员、志愿者、服务对象等弱关系中找到与组织有关的党员。当该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数量达到3名以上时,社会组织总会党支部则协助该单位单独组建党组织。

有学者提出,解决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问题,要从思想上明确党建工作的合法性,要从机制上提升社会组织从事党建的积极性,根本要让社会组织感受到党建带来的效益。①葛亮:《如何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 ——从单位党建到社会党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根据笔者在深圳市某区的调研显示,②该调研于2017年9月进行,该区以登记的社会组织共1130家,调研收回问卷137份。调查样本占全区社会组织的12.1%,其中30家社会组织为已经建立党组织。在该区30家已成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有77%(23家)是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党支部,83%的社会组织认为建立党组织后,组织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当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意识到,党建与社会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党建工作可以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把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需要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以优势视角看待社会组织党建问题,为暂时专职党员不足3人的社会组织提供一套开展党建工作的方案,也为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有效覆盖提供可行路径。以优势视角看待党建工作,这一步解决的是态度问题。引导社会组织重视党建工作,把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发展,让党建工作成为组织发展的自身需求。以优势视角完成党的组织覆盖,这一步解决的是方法问题,要引导社会组织从自身特色出发找到资源优势,以资源为切入点推进党建工作,完成党的组织覆盖。以优势视角提升党建工作,这一步解决的是党建有效性、持续性的问题。党的组织覆盖后,要想真正让党建工作运转起来,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将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优势相结合,通过党建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整体水平,让党建工作成为社会组织新的优势。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优势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12-29 05:18:58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画与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自动化博览(2014年8期)2014-02-28 22:32:50
多元开放 内敛从容:记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